因為最近我剛花了2萬5買了一台二手的2017年iMac,這台是我第一台iMac,因為有發現最近很多M1的換機潮,所以打算買良率較好的二手來做文書處理用就好了。
2017年聽說是比較剛好的年份與價錢,所以本來從2015年末看到了2017年的21.5吋
螢幕是4K, 3.0GHZ i5, 8G Ram, 1TB HDD
外觀及使用狀況非常良好,我大都只用OFFICE, PS, 跟多工上網等。
因為賣家重灌作業系統是Big sur
這幾天用下來有些卡,開app例如Chrome會卡住等很久,已經把Big sur的一些動態特效都關掉了,比我另一台12年安裝 high sierra 的 Macbook Air還久,但開完app後在使用上是還可以接受,例如我現在在01打字就不會有卡的狀況。
再來是外接硬碟,我有一台買了近兩年的WD 1TB,之前在Air上會有喬插槽的狀況,就是要喬一下才會讀得到,本以爲是Air的主機板該換新了,結果這台外接硬碟在我這台iMac上也一樣要喬,而且比Air還難抓到,硬碟燈要喬到會閃之後才會跳出硬碟。
試了別台容量較小的外接硬碟、iphone都能秒讀,所以真的很莫名,打算換條線試試。
或是再拿另外一台2TB的WD來試試看。
這台行情目前約25K,若升級1TB的SSD就快35K了(因為icloud相簿有300多GB,想直接用icloud同步到內存後再轉存到外接硬碟),這樣直上1TB SSD是否直接換一台今年的基本款 iMac M1還比較划算呢?才差了幾千元,規格比較好?
還是建議直接降系統會比較順呢?
以目前這樣的規格哪一版的系統會完美運行不卡卡呢?
KOKOU TO wrote:
因為最近我剛花了2萬5(恕刪)
說真的去買舊款iMac真得是頭殼壞掉...
你思考一下為何一堆人會脫手舊款iMac就知道
如果你是因為貪圖價格那我分析給你聽吧
光是效能官方說提升了85%
我們拿最低階的iMac 4萬塊好了
再拿你2手買的高階舊款iMac[隨便算各2萬吧](把新款iMac效能算差點50%好了)
意思大概就是
效能150% = 4萬 1%效能=266.66
效能100% = 2萬 1%效能=200
以上還都不考慮效能差衍生出的價值成本問題
然後再計算一些等待的時間成本(跟折舊汰換掉價等問題)
我實在看不出來到底哪一點有這價值
你還要思考一點是150%效能跟100%效能...
久了以後掉下來的效能比會更天差地別
你如果說是因為你有舊iMac能用將就點用,我是覺得合情合理
如果是貪便宜去撿人家脫手效能較低舊電腦(打死我是不會幹這種事)
因為蘋果本身折價率很低(就是產品價值很高根本不划算)
我分析不一定對,單純分享自己觀點
別為了省一點點錢,造成自己之後的後悔
我也只是上上網看看直播,不考慮直接買新款

個人積分:32855分
文章編號:82625033
KOKOU TO wrote:
因為最近我剛花了2萬5(恕刪)
感覺卡是因為HD的關係(其實chorme真的很吃記憶體,safari就好很多或改用微軟的edge都比chorme好上不少),換成ssd其實速度上就會快上不少,換硬碟這問題之前就有M1版的網友提過了,外接速度就算改成thunderbolt 3其實還是比內建的慢一點但夠用而且不用破壞保固,我的也是2017年版但是是27吋,前幾週就動手換了內建的pcie ssd由256改成1tb及加了顆4tb hd,原本使用上其實在文書或瀏覽上根本很少感到lag,只是容量太小才想動手的,送去外面店家雖然可能保險點但費用不便宜,看了影片覺得也不難就淘了工具自己換了。
21吋差在沒法容易換記憶體,但拆機後是有2個插槽可以換的,可以把原本的2支4g改成2支16g,32g來說很夠用了,開一堆網頁及文書也一樣順暢呢!
樓主既然買了就不要再想m1了,intel版還沒有到這麼不堪啦,因為再脫手也不會有人願意用25k收的,沒有的人及不需bootcamp的使用者情願買低階3萬那款M1也比不會買舊款的。
雖然上述的改裝又是一筆花費但再買外接盒及ssd也是一筆花費呢!不然買usb3的外接盒裝pcie ssd讀寫大約也有900還是比內建hd強上不少。
敗家其實不只是促進產業升級,更重要的是滿足自己吧!!
我啊!一輩都不可能有錢吧,因為存不下來!@@ 克里斯留!
小惡魔市集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