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拆開後才發現是日式鍵盤


一開始用本來想說習慣就好
但用了沒幾天實在覺得對程式的撰寫順暢度影響太大了
就出現了第一進化版...

結果又因為有在外開發的問題
它就出現在我的桌上了



其實一開始本來想說找Mac維修的廠商換
結果一問竟然要兩萬多

掏寶看一看結果才兩千多...
想說過去也拆過不少東西
那就自己來吧


By the way ...
個人認為ifixit的工具組好用的只有撬棒跟鑷子
起子的公差真的有點大

首先就開MAC屁屁吧
要注意有兩根螺絲長度是不一樣的





一開始當然是從移除告示開始



大多跟電有關的產品都是從移除電源開始



小小一片就是電池跟主板的橋樑

再來就是大量排線卸除的工作



SSD的排線


右側喇叭排線


右側喇叭兼電池蓋的填充物要拿起來(兩邊都有)
這裡要小心不要讓它支離破碎了
之後才有辦法在再組裝時黏回去



右側喇叭&電池蓋卸除

耳機孔排線


左側喇叭排線


左側喇叭&電池蓋卸除

SSD卸除


電池大該是整個拆除工作最痛苦的地方
由五塊電池組成
中間透過線材連接
拆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把線扯斷了...
另外只有中間長條那塊是由螺絲固定
下面四塊是用黏的
而且非常黏...

只能慢慢撬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不要把連接的電線給毀了...
我後來有點沉不住氣了所以比較粗魯
不然拆起來可能要花半小時以上








我很確定它快斷了



從照片可以看出來我拆到右邊的時候已經瘋了



HDMI USB SD 那塊 IO board 的排線


Camera排線



鍵盤背光排線


觸控板排線



鍵盤排線



麥克風排線

螢幕排線


風扇排線
拆這個主要是為了它下面藏的螺絲...


到這裡主板的排線算卸除完了
拆拆螺絲就可以把主板拿起來




這三條應該是接天線的
順序記得要記一下...





耳機模組


拆上蓋跟下蓋的支架跟小卡榫
要打開才有辦法讓兩塊分開





拆觸控板
很好拆四顆螺絲即可完成





拆麥克風
這大該是電池外第二難拆的
因為它也是用黏的




交接了
把保護膜撕一撕


立馬把討厭的東西塞回去


新的上面沒墊圈
也是通通移過去


全部拆下來的小螺絲跟小零件


合體囉





其實這張臉挺有喜感







搞定收工


過去也拆過不少 3C or 手機
這算是很不好拆的其中之一

所以想自己動手的要先好好評估一下再下手~~

--------update--------
關於有人提到的鍵盤套我是有的....
只是不確定是不是你們口中的那種


因為我完全以為他只是幫我在ABCD按鍵上加上注音的功能...
畢竟我看來日式鍵盤跟美式鍵盤的配置跟按鍵數量都是不一樣的
如大小寫切換的按鍵的位置不同外...
連程式常會用到的@+=_/等特殊符號位置也不同
還有空白見兩邊也多了兩位我完全不知道幹嘛的親屬...
至於這樣可以變美式鍵盤或是透過什麼方式可以變成美式鍵盤
可能就是我對MAC的瞭解還不夠

再來是可以選購國際鍵盤的問題...
是因為我在看到這副日式鍵盤之前完全不知道世界上有日式鍵盤的存在

另外 Macbook 專用的 SSD 在掏寶上面也是找的到的
不過很貴...
還有觸控板那塊改裝2.5"傳統硬碟的想法 ifixit 上也有提到
不過要訂製排線才有辦法
最後從掏寶上買C殼加鍵盤
運費跟手續費算一算大該是兩千五多一點零頭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