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樓主的分析及大家的討論。個人最近以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購入MBP 13,希望輕,又要快。沒換i5以上,是蠻失望的。
不過倒是注意到各家公司,換了i5 or i7後,大家都增重了。看來性能的提升,重量部分被小小犧牲了一些。
雖然大家常掛在嘴邊或是寫在文章中,但我一直搞不懂 4:3 為何會等於 16:9?
雖然直覺上合理,因為4 和 3 的平方分別等於16 與 9,但實際上的比例是錯的 (畢氏定理背太熟了!被制約了!)。
應該是 4:3 = 16:12,這樣才能跟 16:10 的所謂寬螢幕來比較。
如果同樣在對角線是 13 吋的情況下,4:3 螢幕的長跟寬是10.4及7.8,面積是81.12。
16:10 螢幕約是11.0 及 6.9,面積是75.8。
確實寬螢幕會比較寬。但如果算螢幕面積的話,我得說,被廠商凹了!
所以對16:10的寬螢幕並不會特別熱衷,反正在4:3 (or 16:12) 的情況下播16:10影片,頂多上下黑幕而已。
13吋再外接螢幕是比較好的選擇
15吋硬是多了快0.6公斤,快跟市面上的廉價筆電重量有得拼了XD
core i 跟core 2對學生來說也不會有明顯的差別(官網也只說了快50%)
01版上最常比較的1080P影片播放上差最多,但core2仍可免強勝任
因為photoshop在大部分學生使用也不會有超大型的運算需求
至於13吋不能換面,也不是說鏡面就是完全的傷眼,取決於環境光源
就算有霧面,背光源太強也是一樣的。而且鏡面在色彩表現上也比較搶眼
而重點在於9400M跟新320M的差別
據nvidia官網的資料從320M以上的內顯或顯卡才開始支援"3D"(相對於9400M)
http://www.nvidia.com.tw/object/3D_Vision_Requirements_tw.html
未來3D產品應當會越來越多的趨勢,舊版的MBP沒便宜個1萬根本就不值得買
jarvis0213 wrote:
超感謝樓主仔細的分析...(恕刪)
i5 2.4GHz 跟 i7 2.66GHz 差別在
i7時脈多0.23GHz,L3快取多1MB,顯示卡多256MB。
現今的CPU時脈在雙核的時代裡已經沒像過去影響那麼大,至於L3大只是讓做多工時緩衝能更大一點,避免程式間互相影響,顯卡多256MB,顯卡記憶體容量大有甚麼好處?讓顯示圖像的緩衝空間變大,就跟記憶體一樣,越大的記憶體越不會影響到多工程是的運算,例如有4G記憶體,A程式用了2G,B程式用了2G,接著要開C程式電腦就必須從A或B程式裡釋放出基本量的記憶體給C,所以這時電腦記憶體很吃緊的狀況下,就會用到模擬記憶體也就是用硬碟來跑,所以當記憶體不大但使用者卻要開一大堆程式電腦效能自然而然就會變得很慢很卡,因為每個程式都要搶資源,但資源只有4G,有時電腦會不堪負荷而當機,當然這其中也會牽扯到CPU的運算速度,強一點的CPU免強可以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