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最近也想買一台MAC Book Pro 15",所以做了一個月的功課,這篇雖然是我回別人文而生出來的,但無意間把我最近一個月分析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因為出了新的MAC Book Pro現在板上有一堆網友對該購買哪一台有點疑問,以下就是我的分析:
有鑑於大家對CPU的迷思,我先來分析一下i5跟i7跟上一代的差別:
i5-540M 2 個核心/4 個執行緒 2.53 GHz,高達 3.06 GHz (含 Turbo Boost) L3- 3 MB 32 奈米 (nm)
i5-520M 2 個核心/4 個執行緒 2.40 GHz,高達 2.93 GHz (含 Turbo Boost) L3- 3 MB 32 奈米 (nm)
i7-620M 2 個核心/4 個執行緒 2.66 GHz,高達 3.33 GHz (含 Turbo Boost) L3- 4 MB 32 奈米 (nm)
Intel® 渦輪加速 (Turbo Boost) 技術 Intel® 超執行緒 (HT) 技術 Intel® HD 繪圖(這三顆都包含)
這樣看得出差別嗎?簡單來說,這比上一代的CPU多出了一個L3快取記憶體,之前的CPU之做到L2,而這幾顆都還是雙核只是用技術模擬4核,還有多了GPU內建在CPU裡多了Intel® HD 繪圖,而i7只是時脈跟L3多一點。
我覺得15" i5 2.4G 這台CP最高,除了大家提起的高解析務面螢幕外,還多了上一代沒有的獨立顯卡256MB,至於第二階跟最高階的15",
反而不用考慮,因為足足多了5千(教育價每提高一階),但是你真的多需要額外的180GB硬碟空間跟那一咪咪的0.13GHzCPU效能嗎?
就算最高階的15"也不過多了i7i的L3-4MB跟0.13GHzCPU跟顯卡多256MB。
所以我建議(我自己也想這樣買):
Intel Core i5 2.4GHz------------->>>不需要往上追速,i5-2.53或i7-2.66,這速度的差別在你使用中根本發現不出差異,除非用專業軟體去測速,才會得到一點點數據上的差異,但以一般使用者或是專業使用者,都不可能將一台電腦的CPU長時間的保持在80%以上的使用率,CPU會在80%左右的時間都維持在一瞬間,就算跑魔獸這類的3D遊戲大概只有50%60%上下的使用率,何況是不玩遊戲的人。
4GB 記憶體------------->>>多等一年不要急著升級,相信4G一條RAM會掉到1千多元一條。
320GB 硬碟------------->>>想升級,但不要買APPLE的因為同樣一顆500G-7200轉的HD,光華價2500-3000元。(SSD不考慮,價錢貴容量小速度提升有限,等技術成熟,直接換500G的SSD),資料太多怎麼辦?燒光碟阿,現在的硬碟顆顆都危險,不小心摔到就毀了,NB給的燒錄機多多利用吧。
最後,大家最在意的升級螢幕的問題,這問題完全不用考慮,升級是一定要的,除非你想被鏡面螢幕搞瞎雙眼,除非你不想外接LCD螢幕使用,這裡有一個消息應該是大家未提及的,也就是1680X1050的解析度只能跟22吋(1680X1050)的螢幕同步,而且必須要是1680X1050的解析度,目前大多數的22吋LCD廠商都已經提高到1920x1080(16:9),所以要外接另一個LCD必須是1680X105(16:10)。
假設你用的是1920x1080(16:9)的外接螢幕,那就必須用雙螢幕模式,何謂雙螢幕模式呢?也就是NB一種解析度,外接一種解析度,而兩個螢幕之間是可以把視窗移過去的,也就是非同步的使用,只是把桌面變大而已;另一種使用方式就是同步,不過要以NB的最高解析度為主,但要是外接螢幕的解析度高於NB那就會產生模糊(相信大家應該知道我再說甚麼,不懂的人把解析度設在不是螢幕的最高解析度就知道我再說甚麼了)
kill0210 wrote:
這篇錯誤蠻多的。第一...(恕刪)
這篇錯誤蠻多的。
第一點,i7在筆記型電腦上面只有雙通道,並沒有三通道這回事。
第二點,4G 1條的ram在筆記型電腦上面是超級貴又超級少量的,通常都要客訂才會有東西出來。
想要在1年之後買到1支1千塊的機率幾乎等於0。
第三點,螢幕幾乎都有縮放功能,你可以刻意留黑邊,只使用1680*1050的解析度來顯示畫面不變形。
1680*1050那是舊規格的東西,現在新螢幕幾乎不採用這種解析度。
第四點,500G的2.5"硬碟,沒有什麼2500~3000的價格,1顆500G 7200轉就是3200起跳。
-----------------------------------------------------------------------------------------------------------------------
多謝指正
第一點------>>這是我去光華問的,可能我沒問清楚i7筆電用的跟桌上型的差別。(這個我會去搞清楚)
第二點------>>這只是預測,應該算不上錯誤吧。現在科技進步那麼快桌上型的4G-DDR3也才5900元,誰知道一年後還有這個價嗎?
第三點------>>你會希望外接螢幕只用到1440X900嗎?留黑邊@@?那假如為了新筆電我買了一台22吋LCD卻不能同步有甚麼意義@@?或者已經有了22吋的螢幕的怎辦?而且重點不是畫面變形,而是同步解析度不一樣另一台會模糊,以NB的為準(今天我去優仕試用的心得)
第四點------>>你的報價只多兩百元,跟APPLE的報價5250元多了2050元,誰都看得出來我只是建議大家不要跟APPLE買而已,這也算錯誤@@?
night0907 wrote:
最後一段..我搞不太...(恕刪)
都可以接,只是跟你NB的解析度不同步:
用法,偏好設定裡顯示器那,可以選擴大螢幕或是同步顯示。
擴大螢幕:也就是在原本的NB螢幕旁把外接的螢幕當延伸的桌面,兩種解析度可以不一樣,NB跑自己的解析度,外接的跑外接的解析度,但外接的畫面上沒有上面的功能列跟下方的DOCK,純粹是延伸出來的桌面,哪裡不方便? 要是在使用軟體時需要用到上方的功能列或是下方的DOCK,必須將滑鼠移回NB的畫面上。
第二種就是同步顯示,NB顯示什麼外接螢幕就顯是什麼,不過一切以NB的最高解析度為主,要是外接的解析度高於NB,那也就是用模擬像素所產生的畫面,仔細看字是模糊的,要是NB解析度高於外接螢幕,情況也是一樣,問題只是看起來模糊一點而已,看個人接受度。
神風怒嚎 wrote:
記憶體一年後降到10...(恕刪)
SSD提升的只是存取速度,跟CPU運算似乎沒影響到,假設做一張A2的海報,而我在PHOTOSHOP下做了動態模糊,這時的運算有80%取決於CPU速度,剩下的20%才是從SSD裡存取的時間,而i7i最大的效率不是做單一運算,而是透過雙核模擬4核的技術做多工,同時運算多項程式,讓每項程式降低互相影響,大部分剛使用SSD會突然感到快速,那是因為通常都是用在灌系統或是存取大量資料所獲得的效率,剛好這兩項工作CPU的負擔都是最小的也是最多人用的,對於平面設計或是影片編輯,取決影響最大的是CPU的多工,因為做這種工作的人,通常軟體是開3-4個在跑,這也就是我對新15"的看法,它確實在這一代提升到了適合用來做一些比較專業的工作(不是說上一代不行,而是這代變更強了),然而假如只是做文字編輯、網頁編輯的話,還是13"就夠用了。
當然SSD也是有它的好,速度比傳統硬碟快很多,只是他目前真的太貴了,CP值不高,不在乎小朋友出手的人當然是可以豪氣的買下去,但我買東西的習慣是適當夠用不要超越太多(比較講求CP值),因為東西用不到它的50%以上都是浪費,所以我才會給這樣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