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聞]看看偉大的網路"專家"怎麼看Apple的產品

如果Apple發表了一項新產品,網路上充斥著"它一定會失敗"的評論而讓你感到驚訝,表示你一定是蘋果圈裡的新手。因為,這些網路"專家"總是這樣說,而且他們自己"失敗"了好幾次。

http://theweek.com/article/index/200386/Apples_long_history_of_lousy_first_reviews
根據The Week報導,Apple歷史上總共有五項產品被預言"一定會失敗"。而其中除了Newton外,這些專家沒有一次命中。讓我們來看看一些經典的評語(專家:"說多了總會中一個吧,嘿嘿")

1.麥金塔電腦,1984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一家工程公司的總裁Charles L. Mauro說:"滑鼠是一個廢物",某顧問公司的總裁Amy Wohl:"滑鼠的操作不是很好學習",報紙發行商Clem Labine:"滑鼠看起來很蠢,它不能讓你離開鍵盤,那為甚麼我們要在兩個裝置間換來換去?"

結果:對麥金塔電腦的需求遠超過想像,Apple在百日內售出了70,000台麥金塔電腦。

2.iMac,1998
PC World說:"就算全世界最美的外觀與最好的目標,也難以彌補緩慢的應用程式表現,糟糕的音質與無法讓使用者自行升級","Apple要使用者另類思考,我們希望Apple多多思考"

結果:在接下來的四個月,iMac在美國的銷售大幅超越其他個人電腦,且讓Apple的利潤超越業內的兩倍來到10%

3.iPod,2001
分析師Stephen Baker:"iPod太貴了",其他分析師:"誰會花395美金買一個這麼"強壯"的裝置?","Apple的產品缺乏Sony產品的豐富性,而價格又定的這麼不吸引人。"

結果:剛開始iPod的銷售很平穩,但到了2005年,Apple一年的iPod銷售量為2000萬台,而且占有超過65%的市佔率。



4.iPhone,2007
紐約時報的David Pogue:"創新,但是充滿缺點,不錯,但是不到非常棒。因為他做了很多以前手機沒有的功能,但也缺了很多手機基本的功能。"

結果:Apple三個月內售出112萬台iPhone,成為全美第三受歡迎的(賣最好)的手機,並使得各家大廠努力追逐以求創造出"iPhone Killer"




如今,這群"專家"又來荼毒iPad,到底這次專家們會不會"再得一分"?讓我們拭目以待



ps.其中Newton的部份,有些死忠Apple老迷,認為Newton很聰明好用,而Apple在發表當年,總共就售出了50000台Newton(每台定價$800)但在Jobs回來後,還是終止了Newton的開發計畫(Newton是在Jobs被趕出Apple時發展的系統,據說是iPhone OS的前身)
我覺得Apple的客層目標很有趣,主要產品的價格比、擴充性非常不起眼,
針對目標根本不是主流的電腦玩家,而是不懂這些東西的平凡大眾與中間游離份子,
這些所謂的專家怎能了解Apple的產品,專家認可的是給專家用的無敵產品。

Apple的產品不會是最好的產品,但是暢銷的產品總是有不可思議的賣點,
很多人不買帳為反而反,但是也有不少人被吸引到不買不可。
不降價廝殺追求佔有率,而是維持產品的高毛利,賣的比別人少賺的比別人多。

Apple的產品很專制限制很多,造成很多玩家的不滿。
不過也就是這樣的專制一手包,讓Apple的產品有相對良好的整合與穩定性。
如果Apple開放讓各廠商生產OSX相容機,相信當機出名的不會只有Windows。
從硬體、作業系統、應用軟體直到使用者該怎麼用Apple產品都幫你規定好了,
對!就是這麼死硬專制,電話不給你觸控筆,硬要你用手指沾的整個都指紋。
電腦觸控板不讓你閒著,硬要你多用好幾根手指頭來操作。

這樣會人性化嗎?一點都沒有照著市場需求、使用者所想的去開發產品,
人家市面上的產品都怎樣怎樣的,怎麼Apple一點都不長進沒跟上,
老是搞些跟別人不一樣的鳥東西。

不過說也奇怪,真的依照Apple所規定的方式用它們家的產品,
還真的蠻好用的,Apple的魅力只有陷入其中的人懂。

玩家與專家需要的,Apple很難滿足他們。
專家永遠是專家,他們看到的是「上層」的人,是「高等」的人,卻忘記Apple的定位總不是他們
CFC in the SKY
blizzardscottsun wrote:
4.iPhone,2007
紐約時報的David Pogue:"創新,但是充滿缺點,不錯,但是不到非常棒。因為他做了很多以前手機沒有的功能,但也缺了很多手機基本的功能。"

結果:Apple三個月內售出112萬台iPhone,成為全美第三受歡迎的(賣最好)的手機,並使得各家大廠努力追逐以求創造出"iPhone Killer"...(恕刪)

David Pogue說過這樣的話?應該是翻譯上的問題吧
iphone的推出,他可是比誰都開心耶(雖然他也很忠實的評論iphone的缺點,但是他的重點都是瑕不掩瑜)
看看他對iphone的看法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話題性產品推出,一部分專家看好,另一部分專家看衰,本來就很正常吧....
就像股市,也不是每個老師說的都一樣。
而你列的1234項,加上iPad,也不一定每次看衰的「專家」都是同樣的那群人。
(其實年代差那麼多,應該是不同的人,說他們失敗好幾次有點怪)
我相信之前一定也有專家看好Vista,只是最後.....
電子產品本來就該針對一般大眾, 而不是電腦玩家, 雖然大家覺得上mobile01的人很多, 但不上mobile01的人更多, 可能佔了有99%的使用者. 產品叫好不叫座, 無法讓多數使用者接受, 那也註定失敗.

如果一般使用者對於一樣產品只有三種需求, 只要它能把這三種需求照顧得好好的, 讓人對這三種需求非常滿意就算成功的產品.
反過來說, 產品提供了100種功能, 但連那三種基本需求都沒好好照顧, 問題很多, 使用的感覺不好, 那就算很失敗, 也許對玩家來說,
有許多功能讓他探索, 有許多問題讓他去解決以滿足成就感, 或許它會喜歡後者.

就像對iPhone來說, 我愈來愈能理解為何apple把許多功能鎖起來, 因為我剛買來的時候, 賣家已經JB過, 但結果使用感覺就是不好, 我最需要的瀏覽網頁, 經常性的跳出程式. 後來我升級之後, JB功能消失, 我反而一點都不想JB, 因為整台的使用經驗變得相當好. 我就相當感慨, 我需要的功能, 你就專心做好, 我就滿足了, 我幹嘛為了一些對我可有可無的"高級功能", 搞得我不愉快? 我後來問過周邊同事, 有沒有JB, 他們也都沒有, 因為根本沒有必要. 我自己是搞IT的, 要當玩家也絕對夠這個能力, 但我只想好好"使用"我的iPhone, 我懶得去"玩"這台高級裝置.
可以看得出來, "高級使用者"與"一般使用者"已經完全脫節, 思考完全不同, 要由這些"高級使用者"來評論產品, 實在是很可笑的.
因為到最後讓這些公司賺錢的, 決定產品是否成功的, 是後者不是前者
為什麼要成為「電腦玩家」?為什麼不好好地,快樂地,安穩地用電腦來做有創造性的事?

有些人喜歡自己把電腦弄得無所不能,但是自己最厲害的就只是讓自己的電腦無所不能而已。我的同事們,沒有人知道什麼是bus speed,很少人知道什麼是GPU,自己也不會擴充RAM,因為搞不清楚要買哪一種速度的,但是每個人一台Macbook 或 Macbook Pro,工作都做得嚇嚇叫.....
No day but today!
denny_kf wrote:
電子產品本來就該針對...(恕刪)


應該是那個賣家弄出來的問題....
現在一般來說,JB不用是專門的玩家也可以做,而且也幾乎不會有什麼問題。
blizzardscottsun wrote:
如果Apple發表了...(恕刪)


或許阿婆有阿婆的好

但是每次想到他的毛利率就買不下去.......

然後 我喜歡廠商配合買家而不是買家配合廠商




有一部分的人也許是跟從流行才買得

我有一個同學

只會說阿婆是王道 可是買了個NANO

卻沒看他聽過

真的是太浪費錢

在不知COWON、IRIVER、肯木頭....等等牌子之前(大部分COWON跟IRIVER好像沒比NANO貴.......)

就說阿婆的音質是最好的

真的是讓人點點點........

但阿婆成功的確有他的原因

至少很少再鑽研音樂的人拿在手裡覺得自己很流行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