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0-蘋果近衛軍-從蘋果推出暌違許久的新Macbook Air談起蘋果往後的戰略目標及購買建議

有在看AKS的部落格的朋友都知道,AKS從第一代Macbook Air買到第三代的Macbook Air,直到為了等待iPad將所有的Macbook Air給出清了

20101020-蘋果近衛軍-從蘋果推出暌違許久的新Macbook Air談起蘋果往後的戰略目標及購買建議

然而,AKS手上還是留著Macbook Air的配件,為的就是幻想迎接新版的Macbook Air....(儘管這樣做非常的冒險,因為AKS在先前的文章說過...."Macbook Air有可能會"平板(iPad)化"或是“死亡“

今天看來蘋果想要iPad化的衝動比較多一些

今天蘋果推出了Mac OS X 10.7的預告,而內容很明顯漸漸往iOS邁進,簡單來說,就是推出了"mac OS X 平板電腦的前哨戰"的預告了。

而Macbook Air正好最適合擔任"Change"的最佳角色。

Macbook Air從第一台Mac使用原生SSD開始,(自己)號稱"最薄筆電"(事實上Sharp幾年前的Muramasa其實是更薄的....),都是肩負蘋果嘗試的白老鼠,您要說是"時尚先鋒"我也很認同,看她的腰身實在是有夠性感的~

Macbook Air即將成為第一台變成Mac OS X的平板電腦的"前身"(代表現在還不是....),儘管現在可能不是最完整的狀態,但是總算朝著正確的目標前進了!!!

最值得注意的是Macbook Air的11吋小兄弟,弱弱的1.4Ghz的CPU/64G SSD的關係,"漸漸的"朝iOS的前進的態勢實在太明顯了......可惜現在軟體部份,也就是作業系統部份,尚未完全開發成適合平板電腦居住的環境,看來要10.8之後了,但是蘋果的目標以及態勢很明顯.......跟WinXP就地變成Tablet Edition當時的失敗相比,蘋果的改版計畫其實戰戰兢兢的多些.....很怕搞掛了Mac OS X的使用者環境,相信也是因為目前還有iOS本身很多部份需要改進的地方實在多如牛毛,老大哥Mac OS X當然也不可能亂搞.....

再提一下Macbook Air的一些特質 : 省電、長效待機(睡眠30天)、幾乎刻意將Macbook Air的特色將iPad放在一起~價格上也非常的接近iPad的部份(最便宜的999美金,根本就是幾乎高階iPad再多一點點的價錢了~),簡單來說,除了那條SSD硬碟外其他就是完全是一個很普通的規格,但是跳脫了iOS後結合了Mac OS X的10.7的LION後,卻發揮了高於iPad的產能,同時卻也喪失了iPad的直覺使用特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記憶體,令人欣慰的是總算支援到4G了......(淚),雖然Macbook Air不能做什麼很粗重的工作,但是也不要一直把人家Macbook Air綁在堪用邊緣....老實說我還以為還會一直是2G的Ram哩....

雖然Macbook Air以及Mac OS X 10.7的推出,讓平板電腦的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城.....但AKS認為,Macbook Air跟iPad的融合尚未搞定,今天的發表感覺上蘋果也還在測試Mac OS X 10.6/及未來的10.7的使用者經驗,真正的平板Mac OS X還沒有成型,但是基本上已經冒出端倪了~

而iOS的App Store的成功,果然讓蘋果的Mac OS 10.7也重視了這一塊,儘管他之前才信誓旦旦的說,不會推出MAC版本的App Store,但是今天總算(食言)了~畢竟這一塊的利潤實在太大了!蘋果果然還是忍不住了~~但是要怎樣讓程式開發者願意上架才是一個考驗,畢竟開發iPhone/iPad的App是因為蘋果一開始就限制的,而實際上的Mac上,卻是世界各地都可以販賣Mac軟體的,蘋果要怎樣吸引開發設計師,我想應該會用個什麼來優惠,或是訓練消費者"一開機用蘋果,不用四處奔波就可以輕鬆的買到Mac軟體~尤其是"iWork""Office系列的""或是殺手鐧就是"一年內蘋果不抽成!"這個方案,來養成程式設計師依賴蘋果的直銷,也可以省下程式開發商的行銷費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否蘋果會用Mac App Store來"箝制"盜版軟體認證呢?這一點的確會讓部份用戶冒冷汗,當然要用這個機制來箝制盜版用戶的話,就要全面限制蘋果用戶的購買管道,就AKS來看,是比較困難一點,但是並不是不可能.....到後來的Mac家族,我看要用盜版的人就會變少了, 或是連Mac都要JB了(註:所謂JB(JailBreak)並不代表該使用者會使用盜版,但是要使用盜版軟體的iPhone/iPad User,必須經過JB的前置動作後,才能安裝未經授權軟體)

談完硬體,我們來說說軟體:

Mac OS X 10.7開創了與iOS融合的第一步,AKS認為尚在初期,不一定要追新,不過用過iPhone/iPad的朋友,而再受到蘋果感召的買下人生中第一台Mac的朋友一定感受特親切,這也是蘋果的一個伎倆,而一直使用Mac OS的朋友,反而要花點時間來適應(我現在還在使用Mac OS X 10.5哩....我很懶....除非換新機...不然懶得學)

至於iLife'09的更新至'11,也很積極的更新生活應用,讓微軟的步調更難追上,但是沒有什麼很值得說嘴的,真的可以說的,大概就是"更積極的社群化"。

各位可能會發現,iLife '11的icon以及界面...."有沒有更iOS化"呢,畫面越來越簡單,icon越來越大顆?

是不是"越來越方便使用手指觸控了呢??"(請看影片中iLife中的iPhoto的演繹,尤其是利用iPhoto製作相簿,是不是跟iPad的iBooks書架以及Photo的界面越來越像了呢?)

(展示利用iPhoto製作相簿)

20101020-蘋果近衛軍-從蘋果推出暌違許久的新Macbook Air談起蘋果往後的戰略目標及購買建議


20101020-蘋果近衛軍-從蘋果推出暌違許久的新Macbook Air談起蘋果往後的戰略目標及購買建議

iMovie更新的更有"專業電影編輯"的樣子了,可以用內建的功能,做出類似電影預告片的樣子,甚至有而這一切卻是一個便宜的價格就可以取得,但是可惜的是,目前尚沒有看到"iOS"的影子,還是老樣子,也可能是因為影音編輯實在複雜,相信透過iPhone4的iMovie的"閹割版"可以持續累積"iOS"的影片剪接使用者經驗,在後面的版本,明年的iPad 2應該會推出相對應的版本來,這實在太適合用iPad來玩了!(當然iPad 2代的效能勢必要提升,畢竟現在很多數位相機都是720P以上了.....)

Garage Band有教學模式,或許在Mac底下很屌,但是轉換平台到iOS下,在iPad/iPhone的App Store上第三方因為音樂相關服務爆滿之下,我看要能有什麼作為,可能要加把勁才行。

iPhone4的FaceTime的成功,當然要讓她結合到Mac OS X上來了,畢竟以前的iChat事實上並不成功,然而,透過FaceTime連結MAC,當然可以更積極的增加MAC的銷售量及串聯Mac User甚至是使用iPhone4的PC User。

購買建議:

11吋的Macbook Air,因為價格降低到跟Macbook一樣了,台灣的報價是跟Macbook同價,基本上除了CPU效能/以及超大容量的HDD/還有那號稱10小時的電池之外,基本上Macbook反倒是被那個貴公子弟弟打一巴掌了.....Macbook幾乎可說是敗下陣來,論螢幕解析度,重量......甚至人家Air都還內建SD讀卡機呢!實在給他買Macbook的尷尬了起來

嚴格說來,這樣的規格開出這樣的價格,在蘋果圈中,還是算是合宜的,基本上11吋跟13吋都是很值得建議購買的,但是AKS還是要仔細將細節分清楚一些,供各位在選購時,可以有更精準的採購也減少買錯東西的機會

11吋跟13吋的螢幕雖然不一樣,但是解析度幾乎一樣,應該是同一塊板子切下來的不同尺寸,11吋跟13吋的差距在於天地(上下),而左右寬11吋的倒是只有向內縮一點點而已,反正尺寸就是用對角線來算的.....壓扁一點就好了。

而追求輕薄的朋友,當然11吋的是首選的,但是容量差了一倍,如果您手邊有iPad的話,就顯得更尷尬了....因為透過iTunes的同步

"妳的iPad 64G會永遠裝不滿~(施放詛咒的樣子)"(除非你iPad另外的空間要拿來儲存數位相機的資料)

基本上,如果擁有了iPad的朋友,尤其是64G的朋友,想要買一台Mac來將iPad裝滿的話,基本上要128G才夠用.....加上如果你用單眼相機拍了好幾個G的照片,想要將iPad的照片回放至Macbook Air的iPhoto/Aperture中,卻發現母艦的容量不足的話,而妳的旅途又還有一半的時候,這樣的情況或許蠻令人沮喪的。

於是如果有儲存上的需求的話,建議還是11吋128G的好用些.....

當然如果妳沒有iPad,也只想要上網的功能,也沒有要下載什麼東西的話,當然11吋64G的是"上網本"首選,不然包準妳買了不久就會後悔了。

另外11吋的也建議給有iMac/Macbook Pro的朋友當作第二戰艦,第一戰艦實在太為難Macbook Air了

因為體積的關係,13吋的Macbook Air擁有了較多的使用時間,基本容量也從128G開始起跳,雖然AKS認為Macbook Air仍舊是個比較偏向Hobby(興味)的東西,但是AKS相信還是有人會拿Macbook Air來當作是人生中第一台電腦的,尤其是從iPhone/ipad的朋友,AKS要建議您,Macbook Air在先天上的走向,比較蘋果屬於實驗性質的那一部份,所以很多地方都會放一些嘗試性的東西,包括SSD/螢幕/散熱....等等,都是蘋果拿來測試市場反應的基石,故也有可能發生一些無法預知的問題,相反的,也可能會有些不錯的驚喜。

套一句朋友常常跟我說的話....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再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Macbook Air高階的價格已經是5萬以上價格了,在Macbook Pro中,已經幾乎可以買到15吋也就是中階的機種,Macbook Pro卻在效能上好上很多,當然重量等等問題我們沒有辦法比較,但是如果真的要買下人生中第一台Mac,AKS還是建議購買非Macbook Air的系列,第二台才買Macbook Air,但是如果真的要買Macbook Air當作第一台Mac的話.....13吋的128GB SSD是基本起跳,256GB SSD是最佳建議。

結論:

若要動到很吃力的工作的,包括"Adobe系列""AutoDesk家族""Maya"...等"重裝"軟體....這幾台效能都會用到出人命,千萬不要把自己搞死!還是買台macbook Pro比較實在

另外,擁有iPad的朋友,基本上,很多東西會跟Macbook Air相衝突,例如"何必帶兩台電腦出門?""Air可以做的事情(如上網...MSN...等功能),iPad幾乎都可以做到了!實在很多功能會衝突的....若iPad已經可以滿足您現在的需求的話.....實在沒有必要多買台Macbook Air"

但是若iPad對您而言還有些缺憾的話....請再繼續往下看....

A)上網本,沒有iPad或不在乎容量或資料都放在雲端/公司伺服器:Macbook Air 11吋64GB即可

B)上網本,想要搭配iPad/iPhone同步些資料的:Macbook Air 11吋128GB

C)效能以及價格均衡,想要透過SD卡儲方便存些外部照片:Macbook Air 13吋128GB起跳

D)追求輕巧以及高儲存容量檔案、不考慮價格問題的:Macbook Air 256GB

=========================================================

個人淺見,歡迎來信討論,但切勿無禮謾罵,謝謝!

注意:以上皆為AKS的猜測,不代表蘋果未來實際的行銷走勢,也請不要用於投資或是其他方式上面,本人對於文章中所提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讀者若因此受文章任何一部分進而投資某些產業所受到任何形式上之盈虧請讀者自行負責!本人一概不您所有損失的責任!

本文章同步收錄至AKS的部落格中,謝謝。
蘋果基本教義派=========== 蘋果禁衛軍 http://apple-guard.blogspot.com/
寫的不錯
但有一點可以加強
mac book air 這次cpu 各有2個等級
我倒持有不同的意見
要隨時上網
用IPAD順手多了
macbook 或 pro
其實也沒厚多少
再加上這款11吋的
除了能用 mac os 外
已經可以買小筆電三台
買的人真的是屬於金字塔頂吧

luciferlin wrote:
我倒持有不同的意見要...(恕刪)


999美金是金字塔
太誇張了吧

如果有iphone 4又沒有mac 筆電的人,你說mac book air是不是一台很好選擇
再者作的如此輕薄,一隻手機都快比他貴了

iphone 4剛出來水貨3萬 ~5萬的
一台mac book air mini
64 g
1.4G cpu
1366*768
11.6吋
2.3鎊
2g記憶體
比起iphone 4他簡直便宜到爆
個人覺得MBA要加上3G模組才對我有吸引力

雖然11.6"的機種很方便

但是要上網就得找Wifi

雖然可以用BT連iphone共享網路

但同時要犧牲兩邊的電力

iPad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或許還是比較方便的
luciferlin wrote:
再加上這款11吋的
除了能用 mac os 外
已經可以買小筆電三台
買的人真的是屬於金字塔頂吧


我不太同意, 因為用過小筆電都知道, 小筆電一台不能用, 三台也不能用... 除非有極度的耐心。

換成 CLUV 的好很多, 但重量就不是 1kg 左右, 或是要天價。

所以 MacBook Air 11 吋會有相當吸引力。

yenlung wrote:
我不太同意, 因為用...(恕刪)



+1

昨天看完的幾個感想

1. 新款Macbook Air內部設計的確師法iPad不少,或說iPad是改進初代Macbook Air的試驗作。最主要設計分為兩塊:
- 尿袋電池:猜測應該是跟iPad烏魚子電池一樣大小,都是扁型電池,這點是後續Appl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薄型化的重要觀念。和iPad一樣,新款MBA應該有很大部分的重量是讓步給電池,以提供更長的使用時間
- SSD:Apple這次64/128/256GB的SSD並非採用標準尺寸的1.8"或2.5",而是完全自己獨規,但是預計未來Apple會針對MBA使用者擴充需求,推出更大容量的這種SSD模組,甚而變成他Mobile device的標準化。以目前Apple使用到flash drive的設備,包括iPhone, iPad, iPod以及MBA,囊括全世界過半flash disk的產量眾所皆知,相對的也達到規模經濟。我想MBA這次大手筆採用到256GB SSD但售價仍能壓在USD$1600以下,更遑論128GB的版本價格帶可以漂亮的落在1199-1299區間,可說狠狠的打了其他主打"高貴、採用SSD輕薄筆電"(例如SONY Z系列)一個大巴掌。當然Z系列的CPU、螢幕、內建光碟機配置是比起MBA 13"更勝一籌,但是厚度和重量還是MBA樂勝。MBA的中階款價格落在現在中階筆電的區間,可說非常有破壞性。
- 輸入介面:從官網的圖可以看到,Apple還是有稍微顧到當初批小筆電鍵盤小、觸控版難用的梗,所以11.6"硬是塞了和13.3"相同大小的鍵盤和觸控版,也同時呼應Apple有針對"手指多點觸控"的可用度進行過研究,多點觸控是個技術,但是他的可用性、好用性還是有一定大小限制,就跟SJ前兩天電話記者會回答不可能推出7" iPad的說詞"除非將使用者指尖磨成1/4,要不7"根本不實用"。Apple很小心的看待觸控這檔事,比起其他科技廠把觸控當駔流行,不加觸控好像會落伍(但是加了又不實用)的作法,相較之下Apple一路以來iOS和Mac OS X透過特定輸入設備的多點觸控就顯得小心謹慎,除非好用不然部會商品化,這點我個人對於Apple持與很高度的肯定。

2. 10.7 LION 觸控"手勢"部分,基本上和現行Macbook並無二致,廣泛應用在Trackpad、Magic Track Pad及Magic Mouse上,等於所有Mac OS X的機器都會透過這些輸入介面作相同的手勢動作,但是以老賈的說法,將NB或DT做成觸控很不切實際,因為手腕垂直操作觸控不難久用(這點我非常認同,是目前很多All In One 觸控桌機花俏但是一點也不實用的原罪),在觸控方面,Apple還是比較堅持multi-touch gesture多點觸控手勢而不是在10.7支援touch,這點Apple定位非常清楚。

不過我還是小抱怨一下,以Magic mouse的扁平難用,加上10.7觸控手勢的繁雜(昨天看Craig Federighi Demo時手指都都快抽筋了),是說我目前用10.6+Magic Mouse其實沒有這些花俏的功能也很好用就是。

3. Mac App Store我自己覺得推行不會像iOS Apple Store那麼順利,或者有那麼爆炸性的成長。iOS的App Store是"唯一取得正版軟體"的管道,因此軟體開發商不得不使用App Store平台販售,其中又以較難取的銷售通路的小型或個人軟體開發者為大宗。但是Mac OS上有太多巨型軟體,動輒數GB以及數千元美金(例如Adobe系列),這些巨型軟體本來就有固定銷售管道,跟Apple 7:3分帳反而要在讓Apple轉手賺一次(雖說可以省下銷售通路的費用),而肥大的巨型軟體透過網路下載速度也因地而異,更遑論很多開發商一版多吃(例如Adobe系列的N種套裝版本)以及多語系的需求。我猜測大型軟體開發商對於Mac App Store初期會採保守態度,Mac App Store初期運行應該會比較像現在Mac users找freeware的集散地,供一些小型軟體上架吧,後續會否成功仰賴大型軟體開發商的捧場程度了。另我相信,Apple由Mac App Store卡到的油水一定沒有iOS多。
問題在你只能帶一台出門時, 會帶 Air 還是iPad?
新版的MBA對我來說還真是有吸引力

心中敗家的慾望又蠢蠢欲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