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Mozilla與OpenGL繪圖技術組織Khronos宣布,將針對網頁上的3D顯現技術合作,而具體成果也已經可以在Canvas 3D JS Library(C3DL)網站當中看出方向,而現在Google也針對其在瀏覽器市場上的布局發佈了稱為O3D的跨平台開放原始碼瀏覽器外掛程式,不同於C3DL目前的狀態,最新的版本必須在Firefox 3.5 beta版以上,才能夠呈現的情形,O3D Plugin可以在Windows,Mac上跨多種平台及瀏覽器使用,Linux平台上雖然暫時沒有原生二進制版本可以使用,但也提供了編譯使用的方法。
在O3D提供給程式設計師們了解的API介紹網站中,也提供了幾個3D相關的範例,目前在Mac平台上的使用狀況,Safari 4 beta的運作比起Firefox 3.0.x的狀況來得順利許多,不過有個森林的場景可能因為物件龐大太過複雜,在Macbook Intel GMA950的整合晶片環境中,即使是使用Safari beta 4,運作的狀況還是很吃重,如果不是有獨立顯示卡的用戶,建議不要跑這個範例。
不過幾個範例當中,除了3D場景的示範之外,Google也有提供了一個類似超級瑪莉的西洋武士3D版網頁遊戲,讓人可以了解到,O3D讓網頁上直接運作3D遊戲的功能。
而O3D的技術運用,在Google關於O3D的Technical Overview當中有介紹,大致上可以了解,應該是與Chrome的Javascript V8引擎的技術概念有關,透過O3D的Plugin,將基於Google O3D API技術的Javascript重新編譯成符合OpenGL/Direct3D規範的C/C++程式碼,然後再透過GPU顯卡加速運作。
然而O3D要怎麼透過Javascript來表現3D場景或環境的描述呢?在O3D的技術介紹當中有提到,3D相關的軟體,只要匯出成為Collada這個基於XML Schema標準的開放格式之後,再透過Google提供的O3D轉換程式,即可轉為Javascript基礎的交換格式。
O3D的出現,對於Google Earth、Google Sketchup的整合來說,是有其必要性,不過現在近年來推出Web 3D的技術,除了原先最常被提起的Flash Papervision3D、到Mozilla C3DL,到現在Google的O3D,更別提更早的VRML技術,所以距離Web 3D標準的出現應該還有一段距離,但是O3D的優勢在於,Google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既成服務和基礎,從Chrome V8 Javascript加速引擎的底層,支援Collada的Google Sketchup,和帶有豐富地理資訊的Google Map/earth,這些資源互相搭配運用的背後,對於開發者來說都是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也可以說這些都是目前O3D與生俱來就擁有的龐大優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