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s 寫的太好了

Apple 一直在提供使用者最新的體驗,Flash 這種過時的東西幹麼硬要塞進去呢?

也唯有 Jobs 能堅持自己的理念,勇敢說不!
todau wrote:
Hot News 耶...(恕刪)




看完了

但用的人是我

我活在現在 不是未來

我不奢求flash game

但我想要完整的操作體驗

一如iPhone OS帶來給我的順暢 簡潔

(無名小站影片播放不能 = = )
主要的重點:

1. Flash 不是開放(Open)標準

Flash 的一切都由 Adobe 公司獨佔。雖然 Apple 也有很多封閉式的東西(例如 iPhone OS),但在和網路(web)有關的方面,Apple 支持開放的標準,例如 HTML5、JavaScript、CSS 等等。Apple 在網路方面自己也有開放性的 render 引擎 — WebKit。除了 Windows phones 的瀏覽器之外,幾乎其他所有的手持裝置公司(Palm、Google、Nokia...)都使用 WebKit 作為手機瀏覽器的標準。

2. Flash 不等於「完整的網路」(full web)

Steve Jobs 不認同 Adobe 所宣稱的「Apple 手機用戶無法獲得『完整的網路體驗』,因為 70% 網路上的影片都是 Flash 格式」。但實際上幾乎所有的網路影片都有提供 H.264 版本,iPhone OS 可以順利播放。YouTube 的影片幾乎佔了所有網路影片的 40%,而 iPhone OS 有最棒的 YouTube 程式。此外很多主要媒體的影片也都可以用 iPhone OS 看(包括 CNN、NBC、FOX、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雜誌...等等)。iPhone 使用者並沒有錯過太多網路上的影片內容。

3. Flash 不穩定、不安全、性能不夠好

賽門鐵克公司最近指出,在 2009 年 Flash 有著極差的網路安全紀錄。Flash 也是造成 Mac 電腦當機原因的第一名。Apple 從以前一直和 Adobe 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但現在這些問題依舊存在。Apple 不想為了 Flash 而損及 iPhone OS 的穩定和可靠性。

Adobe 預定推出 smartphone 版本 Flash 的日程一延再延,從一開始宣稱的 2009 年初,一直延期至 2010 年下半,總共延期了四次,到現在仍未推出。Apple 無法信任 Flash 能夠在手持裝置上面有好的表現。

4. Flash 很耗電

為了讓電池有更好的續航力,手持裝置需要用硬體來對影片解碼(decode),透過軟體解碼會消耗太多電力。大多手持裝置已經有內建 H.264 的解碼晶片,這是一個很普遍的業界標準,Blu-ray DVD 播放器、Apple、Google (YouTube)、Vimeo、Netflix 等都在使用。

Flash 雖然最近開始支援 H.264,但大多 Flash 網站的影片使用老舊的編碼方式,一定得透過軟體解碼。拿 iPhone 來說,看 H.264 影片電池可撐 10 小時,用軟體解碼的影片會讓電池在 5 小時內就會沒電。

如果網站都用 H.264 來當作影片的編碼標準,就跟本不需要用到 Flash。對 Safari 和 Google Chrome 等瀏覽器來說,也不須要再下載任何 plug-ins,還可以再 iPhone、iPod touch、iPad 上完美播放。

5. Flash 不適合觸控

Flash 當初是為了「滑鼠」而設計,而不是手指。例如:許多 Flash 網站都是設計成「滑鼠游標移到選項上面」後會展開選單或內容的形式(rollover)。現代的觸控裝置並沒有滑鼠,因此沒有 rollover 這個概念。如果這些有用到 rollover 的 Flash 網站需要改寫,何不直接整個改用現代的開放標準,例如 HTML5、CSS、JavaScript 等等。

即使 iPhone OS 支援 Flash,很多 Flash 網站還是必須改寫才能配合觸控式的操作 。

6. 最重要的一點
除了上面幾點之外,Adobe 最近還想讓開發者用 Flash 來撰寫手持裝置上的應用程式。我們從過去的痛苦經驗學到,在作業平台和開發者之間插入一層第三方公司(這裡也就是說 Adobe)的開發軟體,將會拖累整個平台的進步和成長。如果開發者必須仰賴 Adobe 提供的開發資源和工具,開發者將只能永遠追在 Adobe 的後面,例如當平台漸漸增強改善之後,開發者必須等到 Adobe 支援這些新功能之後才能對軟體進行改善。我們不能容忍 Adobe 成為開發者使用 Apple 新技術的阻礙。

如果 Adobe 想讓 Flash 成為跨平台的應用程式開發工具的話,這樣的阻礙只會更嚴重。Adobe 可能無法將 Apple 推出的新功能放入開發工具中,除非這個新功能在其他種類的手持裝置上也能使用。這將導致 Flash Apps 的開發者只能使用低階的普遍性功能。再次重申,Apple 不能接受我們的新功能無法被開發者使用,只因為其他競爭者的裝置沒有這些新功能。

Flash 是一個跨平台的開發工具。Adobe 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開發者寫出最好的 iPhone、iPod 和 iPad 應用程式。他們的目的是幫助開發者寫出可跨平台運行的程式。而 Adobe 對於 Apple 平台功能的支援極為緩慢。例如,OS X 已經幾乎推出十年,Adobe 直到兩週前推出的 CS5 才使用 Cocoa 撰寫。Adobe 在所有主要的軟體開發商之中,是最後一個完整接納 Mac OS X 的公司。

我們的動機很簡單,我們想讓開發者有最先進最創新的平台,我們希望他們能直接接觸這個平台,進而開發出最棒的應用程式。大家都是贏家,Apple 因為這些超棒的應用程式而賣出更多 iPhone、iPad,應用程式開發商也能因此賺錢,並接觸到更多顧客;消費者也有更多很棒的應用程式可用。

結論

Flash 是 PC 年代的產物,是給 PC 和滑鼠用的。手持裝置重視的是低耗電、觸控界面和開放的網路標準。這些 Flash 都無法做到。

很多成功的案例證明,網路影片或其他形式的網路內容不再需要使用 Flash。Apple 的 App Store 上超過二十萬種的應用程式也證明成千上萬的開發者不需要 Flash 也能做出精美漂亮的應用程式,包括好玩的遊戲。

行動年代下誕生的新開放標準,例如 HTML5,將會在行動裝置上獲得勝利(也包括 PC)。或許 Adobe 應該更注重在研發更好的 HTML5 開發工具,而不是指責 Apple 把老舊的技術留在過去。

--------

看來 Apple 對 Adobe 不滿很久了...
撇開利益的衝突不提

這篇文章內容頭頭是道啊~

對我來說,有三點最具有說服力

1. H.264 影片在行動裝置有硬體解碼可以用,而 Flash 的 flv 只有軟解,耗電量差很多

2. 現在的絕大多數 Flash game 都是為了滑鼠設計,根本不適合用觸控來玩

3. Flash 的目的確實是讓 programmer 方便寫出跨平台的應用,結果就是只能用到這些平台的 lowest common 功能,無法針對單一平台做到最好...


Michael's OSx86 wrote:
看完了
但用的人是我
我活在現在 不是未來
我不奢求flash game
但我想要完整的操作體驗
一如iPhone OS帶來給我的順暢 簡潔
(無名小站影片播放不能 = = )


這篇文章說的就是現在,不是未來
依照目前 Flash 的表現
Flash on iPhone 無法為你帶來任何跟順暢或簡潔沾上邊的感覺
更別提軟體 decoding 無名小站影片有多耗電了
樓上專業的翻譯太快了

小弟來翻一下前言好了

有錯請不吝指正


老賈話當年....

Apple與Adobe間有著長期的關係

事實上 當Adobe還在草創期 我們去找過他的創辦人(於眾所周知的車庫)

Apple當時是他們的第一個大客戶 採用了他們的Postscript language 來做我們新的Laserwriter印表機

多年來 Apple投資Adobe且擁有約20%的股權

兩家公司緊密地合作 做為桌面出版業的先驅 且擁有許多美好的時光

那段黃金年代後 兩家公司便漸行漸遠

Apple走過那段頻死的經歷(快倒了)

Adobe則以Acrobat吸引到企業市場

如今 兩家公司仍緊密地合作 為他們共同且富創意的客戶服務

Mac使用者會購買近半數Adobe Creative Suite

但在這之外 就很少有共同的利益


我快速地記下一些我們對Flash的想法

讓消費者跟輿論更瞭解我們為何不讓Flash 在iPhones, iPods, iPads上運行

Adobe認為我們的決定主要是商業考量

他們說我們是要保護我們的App Store

但實際上卻是科技議題

Adobe聲稱我們是封閉的系統 Flash是開放的

但事實剛好相反 讓我來說明一下...
寫的不錯
osx最新flash player才出來,有罵有差
前幾天去htc體驗傳奇手機,上了土豆網,很lag
所以在手機上玩facebook game還是太累且lag了
chanhanliao wrote:
主要的重點:1. F...(恕刪)

翻譯的很棒!完全抓到精髓。

老賈罵的頭頭是道,而且這次很明確又仔細的列出反Flash的原因。不知Adobe能否一一反駁?
我看完都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感想...很複雜很奇怪....
因為我是靠製作Flash而有飯吃的Apple使用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