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唾棄與反制壟斷抽成30%的「蘋果稅」,台灣呢?

全世界唾棄與反制壟斷抽成30%的「蘋果稅」,台灣呢?


日本、德國、法國、韓國相繼通過限制蘋果等科技巨頭在應用商店壟斷抽成的法案

未來蘋果不能再強制要求開發者使用App Store為唯一的支付平台來收取傭金
也不可阻止軟體開發商在APP內外給使用者App Store以外的支付平台鏈結

在智能手機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蘋果首先向軟體開發商提出了30%的硬性抽成要求,
就是所謂的「蘋果稅」,不交就下架。隨後GOOGLE跟此一壟斷政策

此舉是對市場公平的無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應用程序開發、遊戲等行業的發展
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壟斷操作,GOOGLE、蘋果等科技巨頭引起了各國關注

在韓國出手之前,日本、歐盟等經濟體已開展了反壟斷調查
澳大利亞也正在研究對Apple Pay和Google Play的壟斷行為進行調查
印度也醞釀要對蘋果的壟斷性抽成提起訴訟



反觀台灣....................

全世界唾棄與反制壟斷抽成30%的「蘋果稅」,台灣呢?



延伸閱讀:讓數據告訴你,為什麼蘋果敢在台灣對iOS使用者課10%稅還有恃無恐!(轉載至數位時代)

蘋果公司自豪的服務營收大多來自向第三方供應商抽取 「蘋果稅(Apple Tax)」 與 「授權金(Licensing Fee)」。蘋果的應用程式內購(In-App Purchase)根據蘋果的開發者條款,需要支付總銷售額的30%(另外再加上銷售稅及當地稅率)給蘋果作為手續費,也就是俗稱的蘋果稅(Apple Tax) 。

2019年5月初,蘋果公司突然無預警全面調整台灣iOS應用程式商店的價格,漲幅達10% ,引發台灣手機遊戲玩家的哀號,紛紛質疑為何蘋果要提高價格,連遊戲發行商都對這項新政策感到驚訝,發現這一波漲價是台灣獨有,其他地區例如美國跟日本的價格這一次並沒有調漲,也就是說蘋果獨家調高了台灣的內購蘋果稅。

不久後蘋果發布了官方聲明,表示是台灣政府今年提高了營業所得稅,為了反映獲利的影響,蘋果決定調高應用程式內購的價格。所謂的「營業所得稅」是指企業需要從「稅前淨利」扣除17%上繳給政府,現在提升到20%,而稅前淨利是營收扣除銷貨成本、營運費用以及其他的費用後得出來的純利。

這項3%的稅收增加,照理說價格只需要調整3.75%就能維持原本的獲利(0.83/0.8),但這一次價格調整卻不只10%,顯然會讓蘋果獲利更多,有人辯解是蘋果考慮了匯率變動,但依照常理來說,當成本上升或是匯率風險,蘋果可以選擇承擔部分成本,或是跟第三方企業協調分擔稅費。

但蘋果卻把這項成本全部轉移給玩家,甚至還想抽更多的稅,台灣的玩家頓時哀鴻遍野,導致原本昂貴的手機遊戲價格更加高不可攀,Android玩家也笑稱iOS玩家根本是「盤子」,對於蘋果的漲價欣喜接受,還以流暢的使用體驗安慰自己。

當政府增加稅收,企業為了避免消費者對於漲價的怒氣,通常會自行承擔部分的成本,為何蘋果敢把所有的上漲成本全丟給台灣消費者負擔?其實跟台灣的市場特性與規模有關,接下來我們依據App Annie所提供的數據庫,進一步剖析台灣的手遊市場,並了解這個市場是多麼仰賴蘋果生態系,且使用者是如何牢牢被綁死在iOS平台中。

台灣手機遊戲市場營收規模排名第五、人均消費力排名全球第四
小狸(保育類) wrote:
2019年5月初,蘋果公司突然無預警全面調整台灣iOS應用程式商店的價格,漲幅達10%


漲30%後再漲10%?
消基會怎麼都沒說句話呢?
鬼島思維: [買不起蘋果是自己的問題, 蘋果沒有貴!! 歐....對了 腎有兩顆]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內を比ぶれば、夢幻のごとくなり。 一度生を受け、滅せぬ物のあるべきか。
台灣應該是第一個對這類數位商店有意見的國家吧
記得是當初郝龍斌還在當市長時
因為無法七天退費直接擋下google play商店和apple app store
結果台灣的app廠商只能上三大電信公司的自家商店
變成如果換家電信就還要重買一次app
或是換家app商店也要重買一次
甚至也無法推到國外去
不滿意更是找不到人退錢
也容易被詐騙
最後是美國商會施壓
雙方才各退一步
台灣才能用到google play商店和Apple app store
現在台灣和美國這麼親近
對於蘋果稅應該是美國說的算
台灣應該不會有甚麼反對
The Force will be with you allways!
bryan001 wrote:
台灣應該是第一個對蘋果稅有意見的國家吧
記得是當初郝龍斌還在當市長時
好像就是因為這個問題直接擋下google play商店和apple app store
結果台灣的app廠商只能上三大電信公司的自家商店
如果換家電信就還要重買一次app
或是換家app商店也要重買一次
甚至也無法推到國外去
不滿意更是找不到人退錢
也容易被詐騙
最後是美國商會施壓
雙方才各退一步
台灣才能用到google play商店和Apple app store
現在台灣和美國這麼親近
對於蘋果稅應該是美國說的算
台灣應該不會有甚麼反對


我剛剛還特地查了一下郝龍斌前市長任職期間
因為我完全沒有你說的這段的印象
我是2010開始使用iphone的
App Store的爭議我講的當時是很多消費糾紛無法退費
持續告到消保那邊所以後來才開始出現退款功能
當時3GS買沒多久我就因為一些原因一直在幾個不同國家居住
沒有什麼換電信商就會有問題的事

台灣跟美國也從來沒什麼親近
台灣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
真的不要想太多
日本方面也是
相信那些ab友好的
有一天會因為背叛而心痛的

==========

關於繳各式抽成的
蘋果向來霸道沒得談
我個人是覺得使用者付費倒是還好
只是這規定的制定
是不是能夠更公平與公開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bryan001
抱歉,的確是我記錯了,是因為沒有七天退費才擋下來的,個人在用Plam、win CE的時候就有習慣購買app,是有遇過類似的問題,不過蘋果的app store的出現才解決,所以後面自然不會看到這樣的事情
se3p
噢,原來是老玩家啊,那記錯也很正常啦,我也是從CE和PALM玩上來的,以前的時代要買軟體不容易,而且與其說買不如說很多黑歷史,不過無所謂啦,大家討論交流
Google Play 我覺得還可以接受,不會隨便漲價 也以開放的心態相容第三方應用程式商店,至於蘋果就真的是名副其實的財霸王 然後現在還有很多人甘願傻傻的被蘋果耍
bryan001 wrote:
台灣應該是第一個對蘋果稅有意見的國家吧
記得是當初郝龍斌還在當市長時
好像就是因為這個問題直接擋下google play商店和apple app store


你完全搞錯事件了...根本不是 "稅" 的問題
白癡台北市搞事的是 " 付費 App 7天猶豫期",最後還被法院判北市敗訴,有夠好笑,北市像個小丑

就因為台北市,當時台灣沒辦法購買app,夠腦殘的台北市
手機付費軟體猶豫期事件
Pixel 10 Pro XL Rooted
bryan001
抱歉,是我記錯了,感謝補正
手機不是民生必需品
況且蘋果也不是一家獨大
蘋果搞出自己的手機
搭配自己的 Store 平台剛好
人家愛怎麼玩就怎麼玩
不選蘋果還有其它牌手機可用
喜歡 iPhone 就是喜歡它 app 的嚴謹
因為蘋果 Store 會嚴格把關
不會有惡意的 app 上架
這有什麼好反制的
Pixel 10 Pro XL Rooted
bryan001
不過這也被證實繳交蘋果稅還是有在把關,如果之後因為韓國法令造成類似問題出現時,政府會出來幫忙嗎?以目前台灣詐騙橫行現況,個人是覺得沒有信心
jj4156 wrote:
你完全搞錯事件了...根本不是 "稅" 的問題
白癡台北市搞事的是 " 付費 App 7天猶豫期",最後還被法院判北市敗訴,有夠好笑,北市像個小丑

就因為台北市,當時台灣沒辦法購買app,夠腦殘的台北市
手機付費軟體猶豫期事件


那個年代還不太有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智慧型手機也才剛起步
很多人只願意用免費版app
當時IOS app的收益比android高很多
並且都還是買斷制
不像現在有一些訂閱制或是內容課金制
另一方面也很多網站可以輕易下載到APK
所以當時我聽到的意見大多數都是讓他去告我沒差

我並不認為台北市府白痴也不是無理濫訴
敗訴原因維基百科也有寫到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企業定型化契約是由中央主管機關規範,地方無權要求,故判決台北市政府敗訴」
「雖然台北市政府敗訴,但是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肯定了鑑賞期的合理性與合法性,也希望Google在條款中加入,所以消費者仍可以依現行消保法規定以聯絡Google的方式在七日內退費。」
而且在此之後我覺得自己消費權益有提升
在此前蘋果是基本上不會退費的
只有極度少數的狀況有退費
當時充斥了很多亂七八糟的app
介紹和實際不一樣或是內容有問題
大改版以後在裡面偷加料等等的問題
最後即使市府敗訴各業者也是有配合這個規定
我是相當感謝政府當時的積極作為


==========
我看過你幾篇文章
我相信你是懂的多的人
但是文章往往都是帶著攻擊性字眼
我是覺得相當可惜
不好意思在這邊多嘴
抱歉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mysads
當年雖然沒有明文規定退費時程 但有合理理由通常可以找客服正常退費 而且並不只14天 但也因為這樣遭到一些貪小便宜的課金仔濫用退費機制,才變得嚴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