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其實越賣越貴!!?廠商踹共!!~大家工跨賣

還有威盛他算運氣不錯
當年I820還是810的橋接晶片設計有問題全面回收
(RAMBUS搞不起來改用橋接成SDRAM)
而那時INTEL也主推AGP 2X而已
但是威盛那時以694X、693A
AGP 4X還有什麼ULTRA 133一堆的領先INTEL才把市場搶過來
694X這個晶片算是威盛的「顛峰之作」了吧
那也是P3的末期了,當時還在爭誰先把時脈做到1G結果AMD勝了
後來轉P4威盛就完全看不到人了
結果買了「新瑞士」我忘了怎麼拼了
才繼續用SOKET 370搞他的C3的威盛CPU
好像是我高中的事了
因為貴的是專利...我在想的
以前775時代是走傳統南北橋架構,AM2有走傳統南北橋也有整合的(如NV晶片組)
至於目前AMD的晶片,也是南北橋架構

775的965P P35 P45...等主流平台,剛堆出時一張主機板平均單價也至少要3.5k甚至要4k
目前1156的P55,剛出時平均單價也是要4-6k間
但是成本少了很多,尤其對於Intel
晶片是Intel找晶圓代工去做,然後再賣給主機板廠
我在想貴的是那個"QPI"專利,用於1156平台還有以後將出的1155平台

不知道QPI可以"孤狗"一下...

bar0106 wrote:
晶片組市場本來就是I...(恕刪)


非常感謝您這麼專業解說!

小弟的工作因為跑的東西和 super PI 秒數(浮點運算)幾乎息息相關,

且不支援多核心,

跑SUPER PI秒數越少等於工作效率越好,

AMD跑super PI的秒數實在有些高,

單核心某時代(阿色龍吧!?忘了)

AMD浮點運算就比INTEL強(同頻率)

那時也是AMD的強力執持者

AMD這幾年浮點運算有些不長進(都在玩多核)

才不得不選INTER
我今天賣你CPU和北橋晶片
和我賣你兩個整合在一起的晶片哪個貴
你說呢
當然是後者貴阿
我要花錢花時間整合不說製成也得進步才跟得上耶
這部分的費用誰要負
INTEL當然向他們的消費者主機板廠要阿
主機板廠買這些原廠資訊成本轉嫁給誰
當然是更末端的消費者阿
你不會真的認為主機板廠商不用買CPU的公版資訊吧
你以為INTEL會把這些成本直接轉嫁到末端消費者降低自己的銷售量嗎
有代罪羔羊何樂而不為

反過來說
INTEL今天幫主機板廠商縮減了北橋部分的LAYOUT線路
這部分要算免費服務還是要跟主機板廠要

所以回過頭來
CPU加了北橋後價格是怎樣你難道感覺不出來嗎
你以為INTEL會默默吞下這些成本嗎
IC整合很貴
製成進步和整合也很貴on chip peripheral bus
LAYOUT也很貴
他這樣大改就是要跟你說"以後我北橋的生意我自己做"

這幾年有用FPGA玩SoC的應該也稍微有感覺到吧
在4年前官方還在推薦將IP掛在on-chip Peripheral Bus上
但近兩年的文件都推廣將IP掛在Processor Local Bus上
這說明了他們認為全面性的整合將是大方向的趨勢

末端消費者呢
東西只會越來越小而已
成本轉嫁永遠都會到末端的就跟食物鏈的毒素累積一樣
樓主...成本不是只有製造費用....
把兩顆晶片合在一起,加上CPU整合IGD不是那麼簡單。研發費用也要加進去,良率也是。
可以參考Pentium 2與Pentium pro的例子。


Mr. RC
基本上,你只要不掏錢買,主機板自然會變便宜,市場如果購買力道在某個區段,你降價意義也不大。
wei836500 wrote:
還有威盛他算運氣不錯...(恕刪)


>當年I820還是810的橋接晶片設計有問題全面回收
>(RAMBUS搞不起來改用橋接成SDRAM)

是i810,820是純RAMBUS,後期的i815就改為PC133 SDRAM

>AGP 4X還有什麼ULTRA 133一堆的領先INTEL才把市場搶過來
Ultar DMA 133的IDE傳輸模式,Intel當年的ICH只有DMA100
不過這不是主因,是因為PC133 SDRAM打掛了RDRAM RAMBUS

>後來轉P4威盛就完全看不到人了
Intel在PC133跟DDR SDRAM上吃了大虧,Slot 1的授權又被逼著要
開放,Socket 478跟423一開始就不給VIA授權,等到VIA拿到授權
Intel的i845早已經卡住市場了,VIA只能往AMD平台走,偏偏又遇到
後起的nVidia,晶片組做的比VIA還好

>結果買了「新瑞士」我忘了怎麼拼了
Cyrix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