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
雖說這次 AMD 在 X870E 主機板晶片組部分在帳面上的升級幅度並不大(主要是著重在 USB 4 連接埠以及記憶體最高頻率支援的提升),但是主機板廠商仍展現出相當大的誠意,在新款的 X870E/X870 主機板上導入新的規格設計,除了 AMD 官方要求的雙 USB 4 連接埠外,也增加了包括 WiFi 7 或是更高頻率記憶體的支援,並且在旗艦等級的產品上一樣堆料堆好堆滿。而陳拔這次要來開箱試用的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就是以 E-ATX 的大主板規格,提供包括 24 相 110A SPS 電源供應設計、雙 PCIe 5.0 x16 插槽、雙 USB4 連接埠,WiFi 7 無線網路的豪華配置。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開箱與配件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
首先來看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開箱與配件的部分,身為品牌內的旗艦產品,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在這部分也是給好給滿。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外盒,採用 Taichi 系列黑底金色風格。

右下角除了產品名稱外,標示了採用 AM5 插槽的 X870E 晶片組,並且支援 PCIE 5.0/NVME SSD 以及 DDR5 記憶體。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盒裝背面,主要標示了主機板的各項特色設計與規格表。

左側具備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正面影像,以及 WiFi 7 無線網路、DDR5 記憶體、5 GbE 有線網路、8 層 PCB 板等配置,下方還有 IO 背板的配置示意圖。

設計特色部分包括 PCIe 插槽的 EZ Release 便利退卡設計、頂級 VRM 電源供應配置、兩組 USB 4 連接埠、獨家 20K 1000uF 電容配置等等。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主要規格表。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包裝盒內的配件部分,包括 WiFi 7 天線、SATA 傳輸線、主機板燈效接頭一轉三分接延長線、銘牌貼紙、太極鍵帽、快速安裝指南、主機板注意事項、溫度偵測線。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本體配置
接著來看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本體配置部分。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本體正面,採用 30.5 cm x 26.7 cm 的 E-ATX 規格。

不過在散熱片覆蓋部分,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僅有在必要的地方如 VRM 電源轉換模組、M.2 SSD 插槽以及主機板晶片組上方具備散熱片設計,並沒有像是其他廠商的旗艦主板那樣蓋好蓋滿。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上半部配置,因為採用了 24+2+1 相供電設計,所以在 VRM 散熱模組也相對的有份量,但因為是採用 EATX 大板的緣故,所以視覺上看起來比較小一點,另外一邊記憶體插槽右側的部分,也還有一組 M.2 SSD 插槽配置。


開機時內部燈效亮起的情形,呈現太極系列一貫的齒輪組合設計特色,裡頭還有隱隱約約的Taichi 字樣。

中央的 AM5 處理器插槽。

處理器供電採用兩組 8 Pin ATX 插座供電。

VRM 電源轉換模組集中在主機板上方跟左側,上面的散熱片也是蓋好蓋滿,並且透過多道切割溝槽設計增加空氣接觸散熱面積。

VRM 散熱模組卸下後的情形。

散熱模組的背面,可以看到跟主機板電源轉換元件接觸的部分都有導熱膠的配置。另外在右側 USB 4 控制器的位置上方,也有對應的導熱膠與散熱片連接,增加控制器的散熱效率。另外在內部也藏有一顆小風扇,增加 VRM 散熱模組的散熱效率。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供電配置,採用 24+2+1相 SPS Power Stage 配置,每相提供 110A 供電能力。

供電元件部份的配置,採用瑞薩 RAA R2209004 Dr.MOS 搭配金屬電容,另外搭配 20K 耐用電容強化供電線路的強度。

電源控制晶片則是瑞薩 RAA 229628 PWM 控制晶片。

記憶體插槽部分則是提供四組設定,最高支援 DDR5-8200 超頻時脈,最大容量則是 256GB 配置( 64GB x4)。

記憶體的右側則是一組 M.2 SSD 插槽的配置,上方的散熱片採用免工具的便利拆裝設計,將下方圓形的金屬按鈕向下扳動,就可以取下散熱片。

從斜向角度來看這組 M.2 插槽的散熱片設計,上方也開有溝槽增加散熱效率。

散熱片的背面設計,可以看到免工具拆裝設計的固定點以及彈性卡扣,另外與 M.2 SSD 的接觸部分也具備導熱膠的配置。

卸下散熱片後的情形,可以看到上下兩側免工具拆裝的設計,底部也具有導熱膠的配置。這個 M.2 SSD 插槽為與主機板 X870E 晶片組連接的 M.2_2,連接規格為 PCIe 4.0 x4 。

記憶體插槽上方則是提供三組 4 Pin 風扇電源插座,分別提供兩組處理器風扇以及一組 AIO 幫浦使用。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右上角的 DEBUG 燈號、電源開關與 RESET 按鍵,方便超頻玩家進行操作。

下方有兩組 ARGB 燈效插座以及 24 Pin 主機板電源插座。

USB 前面板部分則是提供一組 USB 3.0 前面板以及一組 USB 3.2 Gen 2x2 前面板連接埠。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下半部配置,在這部分提供三組 M.2 插槽以及兩組 PCIe x16 插槽,並且也具備大面積的金屬散熱片覆蓋,在散熱片上則是以斜向髮絲紋、鉚釘意象以及齒輪圖案打造出工業化的風格。

第一組 M.2 SSD 插槽上方的散熱片設計,也採用同樣的免工具拆裝設計,將右側的圓形旋鈕向右推就可移除散熱片。

散熱片背面的配置, 一樣有導熱膠將 M.2 SSD 熱度傳到至散熱片。

移除第一組散熱片後的 M.2_1 插槽,為與處理器直連的 PCIe Gen 5 x4 設定。

M.2_1 下方的第一組 PCIe x16 插槽,也一樣是跟處理器直連的 PCIe 5.0 x16 規格,但是會與下方的第二組 PCIe x16 插槽共用頻寬,若是下方第二組插槽有插上介面卡,就會將為 x8+x8 的規格。另外在插槽硬體設計部分,兩組插槽都具備金屬強化設計,但只有第一組插槽具備 EZ Release 釋放功能,並且透過額外 DIP 固定點、加強型內嵌金屬支架耳扣、來確保顯示卡能穩固安裝。

插槽後方的 EZ Release 拉桿,透過尾端的大型結構,在拉動釋放扣具時更加省力。

下方的大型散熱片則是提供另外兩組 M.2 SSD 插槽與主機板晶片組散熱之用,不過這部分的散熱片就需要透過螺絲起子進行拆卸,並沒有免工具安裝的設計。

下方 M.2 SSD 插槽散熱片拆下後的情形。



卸下 M.2 插槽散熱片後,剩下的主機板晶片組散熱片。

在對應 X870E 雙晶片組的位置也有導熱膠配置。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在 X870E 雙晶片組的配置上比較緊密。

在晶片組的右側則是提供了六組 SATA 6 Gbps 連接埠。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右下角的插座與針腳配置,除了前面板針腳外,還包括電源 LED、機殼喇叭、清除 CMOS 設定針腳、USB 3.0 前面板插座、水幫浦 4 Pin 電源插座、三組機殼風扇電源插座。

中央下方則是兩組 USB 2.0 插座,三組溫度感應插座、ARGB 燈效針腳、RGB 燈效針腳。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左下角的音效區塊,包括音效前面板插座以及音效轉碼/放大晶片。

DAC 部分採用 ES9219 SABRE DAC ,具備 130dB SNR 噪訊比以及 114dB THD+N,可支援 600 Ω 阻抗的耳機,對於高階音效玩家來說提供更好的耳機推力性能。

搭配 WIMA 音效電容。

音效解碼的部分則是透過瑞昱 ALC4082 晶片,提供 7.1 聲道的環繞音效解碼。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 IO 背板配置,提供了 Clear CMOS、BIOS FlashBack 快速按鍵、WiFi 7 無線網路插座、一組 HDMI 連接埠、五組 USB 3.2 Gen 2 Type-A 10 Gbps 連接埠、3 組 USB 3.2 Gen1 Type-A 5 Gbps 連接埠、兩組 USB 2.0 Type-A 連接埠、兩組 USB 4 40 Gbps 連接埠、5 GbE 有線網路連接埠、兩組 3.5 mm 音效插孔以及一組 S/PDIF 音效輸出連接埠。
其中針對電競玩家的快速反應連線需求,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在 USB 3.2 Gen 2 Type-A 10 Gbps 連接埠提供了兩組 Lightning 遊戲連接埠(黃色),以低延遲性能提供給具備高回報率的電競周邊產品使用。

WiFi 7 天線插座部分仍然使用傳統的旋轉鎖固形式。

WiFi 7 無線網路卡則是聯發科的 RZ717(MTK7925)。

以祥碩的 ASM4242 控制器提供 USB 4 連線規格。

5GbE 有線網路部分則是以 Realtek RTL8126 晶片提供。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 BIOS 與軟體配置
接著來看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 BIOS 跟軟體配置,在這次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出廠的時候,就已經直接安裝最新的 3.08 版本 BIOS(AMD AGESA PI 1.2.0.2),除了將 Ryzen 7 9700X、Ryzen 5 9600X 兩顆處理器的 TDP 功耗上限解鎖至 105W 的設定外(請見:AMD 正式釋出 2024 年 9 月份桌上型處理器 BIOS 更新 修正遊戲效能與延遲問題 並同步揭露 800 系列主機板晶片組架構),並且支援 DDR5-8000 以上的記憶體超頻規格。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 BIOS 主畫面,顯示 BIOS 版本、安裝的處理器與記憶體規格。

超頻工具的設定頁面,直接將新的 105W TDP 設定放在第一個,不過因為這次陳拔使用的是 Ryzen 9 9950X 處理器,所以這部份就沒有進行更動。


在記憶體時脈設定部分,也提供了直接套用 EXPO 或是 XMP 設定檔的配置。

當然也可以手動進行設定。

記憶體電壓以及處理器電壓調整的介面,另外也可以調整記憶體 IF 頻率與分頻模式。

進階選單的部分,提供中央處理器、PCI、內建裝置等設定,AMD 超頻功能也在這個頁面設定。



在進階選單中則是可以進行更細緻的超頻調整,而這次 AMD 新推出的 Cruve Shaper 超頻曲線設定功能也在這個地方。

可以針對不同溫度進行不同運作頻率的設定。

工具頁面則是提供了包括 LED 相關設定、SSD 安全清除、BIOS 升級以及 Auto Driver Installer 自動驅動安裝程式的啟動與否設定。

在開啟這個功能後,在安裝好作業系統後就會跳出這個視窗,讓使用者可以一鍵安裝最新的驅動程式。

安裝過程的頁面,會透過網路到官網下載最新的驅動程式進行安裝。

安裝過程的頁面。

硬體監控頁面則是提供包括處理器、主機板溫度、風扇轉速以及電壓監控等。

開機選單頁面。
另外這次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一樣可搭配華擎自家的 A-Tuning 軟體,在 Windows 作業系統下提供運作模式調整、超頻設定、查看系統資訊、調整風扇運作模式以及相關設定等功能。

A-Tuning 軟體的主頁面,提供效能、標準、省電模式三種選擇。

在 OC Tweaker 頁面裡可讓使用者自行調整處理器頻率、電壓等設定,並且可儲存成自訂的設定檔,或是載入套用先前設定好的設定檔。

提供三組使用者設定檔的儲存空間。

系統資訊的檢視頁面,可檢視目前的處理器時脈、電壓等,也可檢視目前風扇與主機板相關元件運作溫度。

Fan-Tastic 欄目則是可以調整各個風扇的運作曲線。

設定的頁面則是可選擇是否要讓 A-Tuning 程式在 Windows 啟動時自動執行。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效能表現

接著就進入 Windows 作業系統,來看看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在搭配 AMD Ryzen 9 9905X 處理器的效能表現,以下是這次測試平台的組成: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0X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CL30 16G X2
系統 SSD:Samsung 980 Pro SSD 1TB
電源供應器: CORSAIR HX1500i 1500W
處理器散熱:CORSAIR iCUE H170i ELITE LCD 420 AIO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3H2 版(已更新至 Build 22631.4112 後, 電源部分採用『平衡』設定,並且關閉記憶體隔離保護功能)

這次測試平台的組成狀態,測試時採用主機板的預設設定值。
首先先用 CPU-Z 來看一下整體的系統配置:(點擊可看大圖)
- CPU
- 主機板
- 記憶體
- 顯示卡

在 CPU-Z 單執行緒的部分,AMD Ryzen 9 9950X 處理器在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的分數為 876.2,多執行緒部分的分數為 16875.1,在測試時的最高單核心時脈為 5.7 GHz,功耗被限制在 200.2 W。

接著利用 CPU-Z 進行壓力測試,以預設值設定來說全核心大約可維持在接近 5 GHz 的水準,功耗上限則是 200W,處理器溫度則是在 81℃,若要追求更高的效能,就要套用比較積極的 PBO 超頻設定了。

另外在記憶體的部分,在搭配芝奇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CL30 記憶體套用 EXPO 設定檔後進行測試的結果。讀取部分的成績為 75688 MB/s,寫入部分的成績為 77075 MB/s,複製部分的成績為 69672 MB/s,延遲部分則是 76.5 奈秒。(點擊可看大圖),在這部分讀取跟延遲的部分成績比較低了一點。另外在測試時的記憶體模組最高溫度為 42℃。

而在第一組 M.2 SSD 插槽上,利用美光 Crucial T700 SSD 記憶體,使用 Crystal DiskMark 進行效能測試,在循序讀取部分的測試成績為 12315.82 MB/s、循序寫入的部分為 11669.05 MB/s,符合 SSD 官方規格的表現。而在隨機讀寫的部分,在 4K 小區塊隨機寫入深度 1 的部分,讀取速度為 75.75 MB/s、寫入速度為 274.28 MB/s,測試時的最高溫度為 75℃。(點擊可看大圖)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開箱試用總結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
以配置與規格來說,ASRock X870E Taichi 身為品牌的旗艦產品,規格自然也是給好給滿,24+2+1相 110A SPS Power Stage 配置的處理器供電能力,除了可以提供給目前頂級的 Ryzen 9 9950X 處理器足夠的供電能力外,也可應對未來整個 AM5 插槽週期的新款處理器供電需求,加上可達 8200 MHz 的記憶體超頻支援能力,對於未來玩家要升級更高的規格也有充裕的空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在 M.2 SSD 插槽部分不僅提供 4 組配置,而且均非共用頻寬配置,雖說僅有一組 PCIe Gen 5 規格配置,但以目前 PCIe Gen 5 的市場狀況來看,還有一至兩年才會有價格普及的產品出現,而三組 PCIe Gen 4 的插槽也是算是足夠使用了。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外觀設計沒有其他家使用動態螢幕那樣的『奢華』設計,不過這部分就看個人喜好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