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分享一個爬網時看到的東西,有錯的話請指教...
記得N久以前,老師曾說過記憶體的演化過程,
記憶中似乎有一種利用磁珠記憶磁性的東西,
如果沒錯的話...在N年之後...拜網路之賜一窺其貌...
我想就是它吧~
只有1024bit !!
發現的原網址這裡
這是一個介紹阿波羅登月的網站,看不懂他的語言sorry...
我查一下br網域似乎是巴西地區,再查巴西是用葡萄牙文,
再用google翻譯卻翻不出來,只有看圖片乾過癮囉...
有更詳細的資訊補充歡迎分享~謝謝~
以三樓sryang大大提供的資料,搜尋到以下資料提供~
磁圈記憶(core memory)仍由很多排列整齊的磁圈所組成,而每一磁圈則為一磁性材料所做成的細小環狀體(直徑約為0.03吋) ,根據磁圈之順反時針磁化方向以代表 “1” 或 “0”。於1949年,交大校友王安博士採用磁圈做成了磁圈位移暫存器(core shift register),可以說是最早採用磁圈以儲存資料者,計算機主記憶採用磁圈記憶體之年代約由1950s年代始、 1970s年代則急速減少而由積體電路記憶體所取代。IBM 1620之主記憶採用磁圈(讀出週期為20微秒;12磁圈面;磁圈容量為2萬字母;6位元/字母)
原出處交大資訊工程學系
toms也有相關資訊
再補充...2010-01-19
邊看邊學習,請指教。。。(大概的工作原理)
由圖可以看出一線與兩線通過電流後Ia Ib,磁圈會產生方向Ma Mb的磁性.
排成陣列下,中間再穿入一條讀寫線,
左邊與上方的電流通過磁圈時候為選取該磁圈,功能如同選取記憶區塊與位址線,
再由右下的電線讀取該磁圈上的磁性大小,以判定該磁圈記錄資料為0或1。
磁圈這麼小...
以上資料出自 http://www.diycalculator.com/popup-m-hrrgcomp.shtml
另外維基百科這也有解說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gnetic_core_memory
有興趣的話可以在研究一下底下這些古董吧...真令人玩味~
計算機硬體歷史 (1960年代前)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