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簡測】彈性便利的Axisplus PCI-E SSD實測(圖多,不喜勿入)

incubus wrote:
'就跟RAMDISK...(恕刪)


IO那也要真的有對外需求,對一般個人電腦而言,能夠讓系統速度快就是最大多數人要的,不是QD多屌的樣子,是你開口就一副我錯很大似的,但是又並沒有瞭解清楚實際內容,你認為我還會覺得能有討論和一起研究的心情嗎?一天真的不知道要遇到多少莫名的人了,你會不會煩我不知道,但是我會覺得很厭倦如此,討論沒有一個,批評又不知頭尾跟詳情,如果有興趣真的不必用這種方式,IO我都看著一切交涉過程了,不是會不知道運作內容如何。另外....我是把IO轉移到NAS去,並不是要讓NAS多麽閒,因為實際我要的是NB上人在操作部分能更寬裕。轉移出去後因為能直接對NAS內資料,我才能避掉你所謂IO的等待部分,只需要使用較低的資源去執行,而不用跟本機搶硬碟存取,這就是為什麼全都丟NAS的原因,因為網路並不會影響我的操作流暢度,這個才是我要的部分,不是真的把NAS當成Server在使用了。

深度部分是原本就有的,根本不必再去命令,
所以讀取時能夠讓深度變成優點,我才有較短的回應時間,
NAS上的系統等於是我的防火牆,就是利用來擋住的用途而已。
changpizz wrote:
IO那也要真的有對外...(恕刪)


說真的看您的文章,我只覺得你的觀念很奇特.
既然您自認為對IO非常了解,難道不知道你那個SSD讀寫數據並非真實的讀寫數值?這跟我用RAMDisk跑出超高數據一樣沒意義.
閣下所謂的"跨越"硬體限制不過是利用了快取罷了,不如直接把常用的程式丟到RAMDisk還更猛.
再說NAS的部分好了,就算利用ISCSI,本機存取速度還是侷限在網路,還是閣下已經使用10G卡來存取NAS?不知道哪台NAS可以support 10G網路的.

我從一開始就沒有要討論IO效能的部分,只是要告訴你IO有他的頻寬上限,效能再高也不可能逾越原本的限制.
changpizz wrote:
IO那也要真的有對...(恕刪)
incubus wrote:
說真的看您的文章,...(恕刪)


跨越限制是反問你,我可沒說過沒有限制,甚至強調過不是真的跨越,況且我又不傻,你來搞搞這些我就真的什麼都告訴你? 你傻了我也沒傻。那換你來告訴我,你是知道什麼好了? 我可以告訴你的,就只有實際上跟Intel加速是同樣的而已,至於用了什麼跟實際怎麼做,不是早就說過理解就理解,不理解的也別來問了嗎?反正我也丟了個不限硬體的做法出來了,自己的這個當然就留著就好。 你不是第一個提到跟質疑這些的人,有沒有效不是我自己說了算而已,只是我沒必要對你證明啊。

唉~可憐的Intel,原來是這麼的不專業的一家企業,居然把這種東西當技術推,
搞的根本是一樣玩法拆解開的方式,現在被人家說是假,對了~那我建議妳趕快去告它,還能提些要求唷!不然就只有你才能看懂你說的部分,豈不是太可惜了嗎?我們都是瞎子,也分不出有效沒效,哪能跟你比啊!是不是這樣?

你知道你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是因為你沒有仔細看,也沒有動手實際做,所以才因此有的盲點嗎?SATA2跟SATA3到底差在哪裡?FW是如何讓他提高速度的?該用哪種架構的方案,所思考的點又是什麼?你要是知道就不會老愛提IO跟頻寬了,因為你看的就這些,當然也限制在這範圍裡面了,要看技術真的要從源頭看起啦!大道同源啦~!

10G?這要10G線路做什麼?你遠端遙控會不會也拉條10G? 不然豈不是如你說的,會根本跑不動嗎?你根本沒用過ISCSI對吧?因為有玩過的話,你就會知道流量真實到底是多少的,所以我肯定你沒有。
好啦~真的不能理解的人,確實最初每個都是這麼說的啦,但知道之後就不認為了,所以你這麼說倒也沒什麼啦。因為你想的IO是那樣沒錯,但是跟方法就不同東西啦。建議你從更深入一點的部分找答案,別只看到裝置而已啦,不然你想的,講的,當然只都是這IO而已。唯獨加速沒影片,這樣還不懂?沒意義的話,又何必要避開勒?本來是有拍的,只是被人一提醒利害關係後,只好又拿掉了。

CPU也是有L1 L2 L3 這就是內容說掛載和串連的意思,就怕你連CPU這塊也要順便推翻而已,甚至SSD跟FW的組織架構,也是一樣類似的原理,都不裝但可沒說不用相互配合吧? 我真的已經說得夠多也夠明白了,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產品都用到的方法,我不會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SSD怎麼靠FTL位置去存取,這也算是非常重要的重點啦,而且實際全都是磁碟IO產生的速度,跟RAM就是無關啦,這看影片裡容量才那麼一點也該知道吧,連你都知道速度不該才那麼點了....這些都是能肯定沒錯的啦,就只能聊到這樣了。

changpizz wrote:
跨越限制是反問你,我...(恕刪)


Intel RST可是很清楚的說明是用SSD去加速HDD的,這可不是假的.若你是用RAM去加速SDD請明講,這可跟CPU的快取天差地遠,CPU快取是因為RAM的速度太慢,所以直接把快取做在CPU裡面,這跟因為SSD不夠快,拿RAM來當快取兩碼子事.你的方法跟用RAMDisk加上Junction沒甚麼差別@@

SATA2(3 Gbit/s)/SATA3(6 Gbit/s)的原始頻寬就不一樣了,閣下扯到FW是有甚麼事嗎,改個FW之後SATA2 device可以直接變SATA3?

ISCSI是走TCP/IP閣下不會不知道吧?所以這跟線路無關?遠端遙控不過是傳終端的特定資訊回來,需要的頻寬很少,這跟遠端存取資料/遊戲要的速度根本不一樣.很多遊戲load個場景或動畫好幾百MB,誰要等遠端慢慢傳回來.

閣下講了很多實驗結果,但過程甚麼都不敢說,肯定是因為資訊太過珍貴,建議趕快去申請個專利,等專利下來貼個專利號大家一起瞻仰一下.
incubus wrote:
Intel RST...(恕刪)


用ISCSI就是像你說的,需要資料極少,所以才能拿來分攤掉電腦IO壓力啊,
這明明就是最初要達到的目,你怎麼又反過來提一次。
不過系統檔案在NAS,而NAS沒有虛擬機能跑,那是靠誰處理系統資料的?
這一來一往,壓力跑哪去了才是你該想的吧,總不會消失掉了吧?

遊戲真的沒有拿1這基準在傳輸什麼幾百MB啦,不信你自己試試看。
覺得你真的很搞笑,你倒是找一款RAMDISK是能跑磁碟速度的出來瞧瞧,
實際上它就只是原地存取罷了,所以當然跟你說是有快取,但快取不等於RAMDISK。
還有,不管是本機斷網路或是連到ISCSI都是一樣結果,所以真的別再扯網路了啦!
說穿了你就是看不懂到底用什麼方式,東扯西扯的也還是代表不知道,
效能看也知道根本就是磁碟沒錯,你先瞭解整個磁碟的運作吧,只要瞭解了你就自然會知道了。
可以很肯定告訴你,根本沒有SSD裝在電腦上,之前壓力去哪只要想通之後,就應該知道原因了。
或者是看著IO的命令過程交涉,也會知道為什麼能夠變快的。防寫為何依然會有速度,這就是答案。

過程為什麼不PO呢? 因為就是有一大堆像你這樣的人,
想要東西但是態度又很差,一副我應該給似的,我當然不爽公佈了
那我跑個慢一點的好了,省得你老往RAM身上扯,這樣又算是什麼加速啊?

那再把它多一倍好了,居然說這是RAMDISK勒!哈哈哈 我真的不會控制RAM的速度...

你如果知道FW原理的話,早就已經懂了啦!而且別再頻寬了,你不懂SSD速度怎麼來的。
沒有錯! 真的是可以改FW就讓SATA2變成SATA3速度,
去看看一堆SSD 的QD64那麼高就知道了,那有沒有突破頻寬?!當然有!
怕你嫌麻煩,我馬上變個範例出來好了,這是不是現在SSD常見的QD64啊?

這如果是FW換架構而來,那我還扯那一大篇幹嘛?吃太撐也沒有閒到如此吧?
要是改FW方式,那我直接說我改FW不就無敵,省的還要回應你這樣亂猜的人。
提供ExpressCache SSD,這是因為跟原理很相近,但是實際上根本可以不用裝,只是想讓大家省去理解的一個方式,只要搞懂原理,就能用HDD替代SSD做加速。不然NAS上都是HDD,我難道拿鬼來幫他加速的嗎?你裝上NAS後記得讓我看看。
延遲是被我控制著才能低的,如果不控制就會跟HDD原本沒有兩樣。用SSD本來就快,可以不必管QD,但是HDD關鍵完全在QD上,深度兩個字就是原因。再講下去估計你也腦袋打結了,有深度之外,還要把一顆HDD當成32顆使用,因為速度是續傳而來,主機,裝置,系統,傳輸全部都只在該磁碟中完成,當然就變快了....寫IO次數剛好相反,所以看起來是變慢了,估計我都公布答案了你也還是搞不清楚對吧?
不受控制的結果就是像這樣子,是什麼速度你自己認為吧,懶得說明了。


這是RAM? 那何必要靠下面的一堆同時讀取?預設條件CPU還比較低勒....

一個系統裡如果有此系統的映像被掛載,那麼這顆磁碟實際上有幾個系統?
如果有更多呢?那一顆磁碟到底有幾個系統了?存取應該讀取一顆還是很多顆?

請把你那過去錯誤IO觀念拋棄吧,因為你以為的速度很多是這樣而來的。
看4xxMB是怎麼產生的吧,平常資料真的不是靠1:1傳輸的,而是透過命令方式,不然頻寬早塞爆了。

看看4K真實到底多少就是極限....

這是你對IO的觀念,讀寫永遠是以這樣去思考的,所以有頻寬問題。

平常最多只用到128K,超過就是命令中有數筆的方式去要求,當有更大時候,最多到32筆一起,
這就是你嘴裡說的所謂深度,但是你根本就不知道深度是什麼鬼東西,所以才會亂扯一堆。

難道電腦會笨到內容全部都是0,他也一個一個把所有的0傳送後寫一遍? 當然是一個0搞定一切。SSD和一般所謂的壓縮功能也是如此,全部數據連0都沒有,又是屬於影音資料的話,自然會很慢。但如果有0可以去重排列,當然會在排列後節省原本0的部分,所以變快變小了 OK?

現在你也有讓人瞻仰的部分了....

這個才是真的用RAMDISK的結果。


IO傳輸過程的內容,也給大家看看吧,如果看不懂真的也別回了。
附加壓縮檔: 201512/mobile01-468b23e5851435c2f7fd5803747e86bc.zip

changpizz wrote:
用ISCSI就是像你...(恕刪)


我沒說過ISCSI需要的資料極少,閣下居然能重新定義ISCSI的用途,厲害厲害.
再者,你對IO的了解真讓人嘆為觀止,我可沒聽說過拿RAM當DISK的快取能讓DISK跑得跟RAM一樣快的.
計算機概論念過吧?快取加大本來就會讓IO存取看起來變快,這就是你貼這幾張圖想表達的?
快取當然不等於RAMdisk,但你用的快取不是RAM? RAMdisk+Junction要不要google一下跟你的方法有甚麼差別.
你的磁碟機看起來像是掛載出來的,並非實體的DISK,你用這些東西跟我講IO?
喔 閣下可能不知道HDD的物理瓶頸吧,在HDD上面提QD不如拿個萬轉SAS HDD實在一點.
另外,你分享的"ExpressCache SSD"跟IRST的不同之處在?
頻寬限制搞不懂?SATA3的IO效能再高就只能容許一秒600MB的傳輸量,除非拿RAM當快取,否則測出來的讀寫不可能超過SATA3的頻寬限制.不要再用IO效能來跟頻寬比較了...

你放心,我不想知道你的秘密,只是不想你提供錯誤的資訊誤導別人.
incubus wrote:
我沒說過ISCSI...(恕刪)


又再廢話了....你倒是找一個不需要RAM的來瞧瞧.....另外提醒你,SSD內部也是有DRAM的實體快取,
難道因為如此,你就認為市售全都不行用嗎?你肯定是不知道,我一直都說快取是存在的,從來沒說過不存在。

我分享中說的內容

掛載的不能講IO,你這句有笑點.....難道他存放在空氣中?


倒是閣下變換立場的速度飛快,快到前後說法都已出現不同了。

IO效能再高都不能超過是你說的,說IO會超過,所以兩個不能比的也是你,一句話當中就矛盾了.....
我從頭到尾都是說IO,快取也一直都存在,什麼時候像你這樣變換過立場?

至於兩款哪裡不同,我想我一直說的都是通通一樣的,甚至連分享內容也都提了,
不管是哪一套方式,都是一樣用類似的原理做到的,怎麼?你又要換立場了嗎?
遇到你們這種左躲右閃的,真的不會搞不懂目的啦,都這101招的變換說法而已.....

changpizz wrote:
又再廢話了....你...(恕刪)


說真的,搞不懂IO頻寬跟IO效能的差異,真的沒甚麼好說的了.
incubus wrote:
說真的,搞不懂IO...(恕刪)


確實啊~你能把內部IO當成對外傳輸頻寬去限制,也真的是不用多講了......還IO頻寬勒 切....

IO本來就是在指磁碟的最大效能,能夠被硬扯到跟限制頻寬有關,我也第一次聽見的......

SSD一堆什麼IOPS達到多少,照你的標準不能超過的話,那就全都是天方夜譚,或是指廠商說謊嘍?

教教你吧,下圖左邊的是IO存取次數,這個經常都是上千的情況,
而右邊的才是傳輸速度,這個才是所謂有SATA頻寬限制的部分。


changpizz wrote:
確實啊~你能把內部I...(恕刪)


哇 你IOPS再高,傳輸速度上不去的意義在哪?拿RAM當快取就是貪圖RAM的頻寬,前面就已經說了,你IO校能再高,實際傳輸速度就是被物理頻寬限制住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