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dreamer wrote:
超過USD 250的硬碟就有點花不下去...(恕刪)


這價格可能買不到高可靠度的產品,因為能保證產品,
並且不允許預期外錯誤的,240GB一顆就要價 USD:2,500

要保存絕無僅有的資料,任何單一媒介保存方式都是不安全的.
好多的鍵盤鬥士...
我覺得有沒有錯誤根本無所謂...
實際使用中很穩定不當機,不會出現文件損壞,足矣...
硬碟損壞的也不少啊,尤其是經常讀寫的.
任何東西都有壽命
adsl_95 wrote:
好多的鍵盤鬥士.....(恕刪)


你的說法剛好就是有些矛盾了,SSD只要檔案會壞,就肯定短命的,
並不存在可以有錯誤,但是檔案卻都正常的可能性.

鍵盤鬥士就別拿來講別人了.
changpizz wrote:
你的說法剛好就是有...(恕刪)



本不想挖墳,但...

機械硬碟、SSD的磁區都是有機率出現錯誤, 機械硬碟我自己使用經驗是比較容易出問題!(看看,我這三年,我負責的4台IBM伺服器,2台NAS, 4塊SSD一塊都沒壞(這SSD還是拿來當HDD的緩存區,所有常用都先讀SSD), 15K跟10K的300GB SAS卻掛了8台(總共才20台硬碟,要不是raid5 +熱待命硬碟,有一組就得從備份倒資料了)

更不要說一般的企業版7200轉,兩台nas(架ISCSI給伺服器備份用),
都是跑raid1,半年,兩個硬碟總共出現77xx次磁碟壞區報告,兩年換了兩次硬碟)

以價格檔次、性能和出錯頻率來算,HDD幾乎沒有優勢 (當然這排除了容量,也因為企業版的SAS HDD吃水極深)

什麼叫SSD只要檔案會壞,就肯定短命的
這套在hdd也是通用,只要磁盤會壞,就肯定短命的
硬碟會掛的因素遠比ssd多,機械式裝置會出錯的地方更多

另外檔案會壞,在現代日誌式檔案系統上早就考慮了,有一定的容錯程度

changpizz wrote:
NAND FLASH...(恕刪)


雖然前輩都是淡淡的反擊 但還是好兇阿~~

小弟在這想說的是使用者經驗,因為工作關係常常幫RMA灌OS測維修的SSD

和同仁常常滿頭霧水,跑客戶報修的SSD test都顯示pass

但有的主機板BIOS抓不到,或系統怎麼裝都起不來

再來就是主管同仁有換SSD出問題的目前有約5、6位,常見狀況的就是SSD突然掛掉

經手電腦多,以時間推算下來有人要IT部門推薦好用硬碟型號都還是以HDD為主

因SSD硬碟掛掉背後付出的時間精神無法估計代價~~HDD至少還有機會用軟體掃看看

家裡的電腦系統都放在SSD+HDD儲存碟,但畢竟是家用娛樂

在公司完全不會推薦SSD作為OA辦公使用
xos84292 wrote:
本不想挖墳,但.....(恕刪)


等你真正瞭解了SSD之後,自然就知道原因了,
硬碟出問題可以得到資訊,SSD什麼資訊都不會有.
而且寫進去與讀出來完全兩碼事時候,就是當壓力導致老化到一定程度,
SSD就會消失或者無法辨識裝置,硬碟可沒有這樣的問題.

一定容錯率?SSD本身就具備,但試問超出他所能除錯的範圍,資料會如何?
系統讀取才知道有問題時,那時你確定一切都還能正常運作?

硬碟是個非常成熟的產品,除非新品不良,不然都是正常使用.
但SSD永遠沒有人可以保證使用沒有異常問題,

機械式裝置會出錯的地方更多,只能說明這些元件有其壽命&作動錯誤率,
但不能說明沒有機械式裝置的SSD就是更加可靠,或是沒有其他錯誤可能.
最起碼硬碟不會有強制斷電後,就導致碟片上資料被清空的可能,
而SSD卻有不低機率,是會發生如此情形的.
一旦發生這類情況時,能去哪找所謂的系統紀錄?

只能說...不能依照傳統硬碟的思維,來評估SSD這項產品,
因為除了比較元件以外,內部演算法與各機制,才是真正影響SSD的最主要因素.


拿來做storage cache的flash cache card(如NetAPP PAM Card),將比較常存取到的資料弄上PAM Card做cache,就是要加快"讀取"效率。

flash會掛主要是因為"寫"入次數的關係。

好可年的小豆芽 wrote:
雖然前輩都是淡淡的...(恕刪)


我自己使用SSD 也是遇過幾次怪事

1.執行視窗速度很快 但有時有莫名狀況卡頓 而且時間不定
頻率確實不高 但幾天半月總有機會遇到

2.某顆較老舊SSD 用true image做還原檔 竟然老是顯示錯誤
但最後多試幾次還真的做出檔案

當然會有人說這是錯覺或硬碟也會有云云

可是依我用數百顆硬碟經驗 只能說那真的不太正常

硬碟也會慢也會頓 但SSD卻會在不該頓的狀況發生頓呆 可是大致使用上卻是正常

健康度看來也沒問題

還原檔問題在硬碟身上 我可從來沒遇過! 再慢也會做完 何來錯誤?


我只能說: 消費級SSD可靠及成熟度 應該還是要持慎重保留態度
XuSJ wrote:
我自己使用SSD ...(恕刪)


我順便貼出,針對顆粒體質表現的可見方式,
原則上越可靠的顆粒,優秀的數量就會越多,反之則越少.
另外這些優秀與良好,能夠維持的時間也要越長才是好的顆粒.


雖然這樣的方式,只是一種簡易判斷,畢竟影響其回應較慢的原因會有很多,
但是一般消費者,應該足夠判定所買到的產品,應該屬於哪一層級別了.

方式其實很簡單,買來先執行一次並且記錄,接著開始漫長的burnin動作,
時間可以先抓72H~168H,之後將SSD做清空動作,
接著再做一次檢驗,就能知道老化速度了.
另外...只是做檢測是沒以意義的,必須進行老化測試,才能夠推算出差異.

別以為這顆128GB已經用很久了,其實他應該還算是非常新的.


但是差距就已經出現了,用的同樣是東芝原廠的顆粒勒.


為什麼說SSD不能貪圖便宜,看看這SpecTek的體質吧.







另一種情況是,SSD在某些環境下有問題,但是在Windows環境根本檢測不出來.





遇到時好時壞的SSD產品,就要進行資料比對的檢測,
才能釐清到底是FW影響,還是顆粒本身問題才是原因.
這類工具其實有不少,使用哪套作為標準就看個人需求了.




要判斷SSD到底可不可靠,就必須要累積夠多的數據才能定論,
之所以會認為SSD不可靠,那是已跑了八年比這更繁瑣又漫長的實驗,
最後才依照所得到的結果,做了這個結論,可不是光靠感覺就認定的.

這些方式也都包含在SSD FW開卡的檢測Log檔案中用到過,
只是改用其他軟體達到一樣效果,準確不敢說,但是參考意義還是有的.




所以真的別再問我什麼叫XXX,或是扯傳統硬碟經驗了,
Solution是要針對SSD才有意義的,不然其他說法都只是個人感覺良好罷了.

xos84292 wrote:
更不要說一般的企業版7200轉,兩台nas(架ISCSI給伺服器備份用),
都是跑raid1,半年,兩個硬碟總共出現77xx次磁碟壞區報告,兩年換了兩次硬碟)
(恕刪)


不知道這幾顆萬轉跟黑標能不能讓我說得上話呢?
因為我實在看不出來哪裡不划算了?








黑標的看起來也很OK,完全沒有什麼大問題,頂多也就兩個CRC罷了.




對我的回答方式不滿意,想要來打我臉的話,那也要拿點看得見的東西出來吧,
只要你有更簡單又準確的方法,那我自然沒話說.而且還歡迎你打臉.

至於認為說的都只是鍵盤敲敲就有的那位,
很希望你讓我瞭解一下,如果不是鍵盤鬥士的話,你的內容會是多豐富.

changpizz wrote:
至於SSD不通電這點,其實SSD如果太長時間不通電,資料是會消失的
畢竟他的儲存靠的就是電,平常每一次我們讀取時,就會帶走一些......(恕刪)


真的,小弟有顆Intel 因為一年沒通電(開機),開機後,很多程式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SSD主要只跑系統,資料還是都放一般的HDD,再做一顆備份;
雖然HDD可以救,不過幾MB要價幾千元不是我付得起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