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ubus wrote:
哇,原來不熟VM的...(恕刪)
你發言不發言不干我的事,但是要"問我",你就是要照我的規矩來,這哪裡不對了?
還是你以為一毛不用花,又能隨時想學就學? 高興要就能取得網頁上面的功能?
花錢買到那些功能,那真的沒有什麼,但是我是以不花錢做到同樣效果,你看懂價值所在沒有?
我想....瞎子也知道我是懂還是不懂了...
還有....你到現在也沒懂,得到的效果是真實環境的效能,不是虛擬環境的效能,我跑的都有平台規格了,虛擬機會顯示嗎?
左下角顯示什麼,你根本沒在看吧。

官方說的效果能有十倍,那我這是不是也有十倍?

只要做調整比重,就可以讓檔案大小,或是隨機讀寫的能力產生改變。
先前貼過的效能

效能調整分配

取系統數據之平均長度,並同時進行讀寫存取狀態

單純用SLC SSD時狀態
incubus wrote:
閣下喜歡用虛擬的磁...(恕刪)
所以我本來就沒打算給一般人用,文章裡不也將適合哪些人,全都列出來了不是嗎?
接一串?接一顆或一串都可以,你的就是把現有效能再放大成十倍,不過你不要我有逼你用嗎?
設定只要我寫進去成預設,接上後直接使用就好了,何必要誰設定什麼? 我只是拆開來說明而已。
有沒有用真的不是你有資格評論的,何況都說不可能告訴你這樣的人了,你當然了解不到,
有沒有用這點,不光OCZ推出這些,你要去找找看Intel官方嗎?不貼是怕你沒台階下而已....
虛擬只是擔任FW角色,讓人可以去調整用的,你真的要跟前一個學學,他的問題真的比較有水準...
你那SSD真可憐,明明夠多人共用的,現在連實際發揮機會都沒有,只是被拿來跑分數用。
我只是把產品套用solution,能在可靠範圍中去發揮優勢,減少閒置效能機率罷了,不過你開心就好啦!
changpizz wrote:
你不覺得點一下連結看說明會更清楚嗎?還是你也認為什麼都能拿來這講?如果有這想法,那我只能說....成熟點好嗎?
不過我可以說,光是你的問法,就能讓我覺得你比較有sense了,起碼不是立場搖擺不定的問法
好不意思,連結之前沒看,跳過去,現在補看,不過還是不懂原理,只能大概摸到邊邊吧
整理一下有提到的點
兩顆SATA2的SSD,拆成64份就已經讓瞬間存取近萬了,因為已經夠驚人了,所以也沒必要搞更多顆,因為沒遇過靠那瞬間還會跑不完的資料。有五百億跟有五億的富翁,有誰認為五億的很窮嗎?
那只要在其中一台掛載Image檔案,使其變成磁碟之後,就會顯示在每個不同的OS環境裡面,那樣才是有彼此相互連接完成的情況,因為都是同個檔案複製出來的虛擬磁碟,所以同樣其中一顆存取時,其他也是會有存取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