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
我筆電上的美光SSD M464G大概使用超過三年了
由於最近容量越來越不足,所以想採購120G的新SSD
但是爬了一下文章發現新款128G的SSD用AS SSD測出來分數怎都比三年前的64G還低?
是由於低價所以開始偷料還是啥原因有高手可以為我解答一下嗎?
謝謝

現在新款SSD為何分數都比以前低?
文章關鍵字
主控沒變的情況下,顆粒因製程因素(EX:34nm-->25nm),效能會變差。
但是因為容量可以提升,價格下降。所以變成大容量價格不變。所以用同樣價格買到的應該還是有效能提升。(但是不一定更耐用)
所以舊的SSD不壞情況下,我想要撐到5-10年是很有可能的(看使用狀況)。
我比較相信後來是因為要大一點容量換掉機率會比較高。
因為AS SSD的計分配重的關係 有可能舊的SSD比新的SSD分數高

但這分數也不重要...不是分數越高 實際使用就越快 看看就好...
你是說同牌子, 同系列, 分數比較低?

別拿雜牌和一線品牌比較
效能:
不光是顆粒製程不同,不少後期的controllr甚至是被閹割掉通道數,
顆粒的成熟度與耐久度,也會是會影響效能的,所以User不必指望能佔到便宜了.

定位:
如今只要不同產品定位或考量,就會有巨大的差異性存在,
所以看SSD好壞,已經不能看測試軟體的分數了,因為並沒有參考意義,
唯一最有效的判斷方式,就是必須去看spec,然後清楚FW版本的差異在哪,
而自己也要有充足的實驗結果與專業知識,才有辦法去找出該如何區分等級的劃分法,
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有辦法取得這些資料的呢?

選擇方式:
既然一般消費者已經不可能輕易判斷好壞了,那就只能去把自己要條件的定義出來,
不該看人買什麼就跟著買,因為很可能根本就不適合自己用途,
價格便宜的這種產品,是提供單純上網與文書為主的使用者,能去做挑選的一個產品定位,
如果不是最單純的用途,那就必須先搞懂自己的使用習慣,才有辦法知道該如何買了.

未來方向:
總之SSD只是成本/容量上有了變化而已,別還以為能夠付更少的代價就買到好產品,
因為那根本就是癡人說夢的想法,什麼價格掉的快,不必買太貴的話,建議也少聽為妙,
10個有8個都是廠商放出的鬼扯理論,而且產品定位越低,它的故障機會就是越大,
只要貪便宜但是用法卻又超出了定位,那就是等著修不停結果罷了.(甚至用得少也是照樣壞)
畢竟那是將過去定位成USB用的淘汰顆粒,直接硬打成SSD產品罷了,
哪一家能有把握提高可用性,自然就能低成本高獲利,如果沒把握那就便宜出清垃圾而已.

另外還有另一條路,那就是玩軟體部分,不過那也只是沒有能力技術創新,才只好如此的辦法.
至於是哪些廠商,又或者是不是真的沒新技術能力,就讓大家自己觀察跟認定吧.

回答你問題的結論:
低價不是偷料,而是擺明了就是垃圾,所以根本沒什麼好偷的了,
因為商場上永遠不變的定律,只要能把等級分的越細,自然能獲利的機會就越大.

changpizz wrote:
而是擺明了就是垃圾,所以根本沒什麼好偷的了,


市場不能沒有垃圾......不然好東西會變超貴...

kkgo2 wrote:
市場不能沒有垃圾....(恕刪)


這點倒是不至於發生,因為垃圾都是那些好顆粒挑剩的,無論如何都一定會存在著,

現在唯一不平等的一點,就是消費者不知道怎麼區分它們的等級而已了,
但如果讓消費者也知道怎麼判斷壽命,那估計會有很多市場又大亂了,大家想玩也沒得玩.
目前幾乎所有顆粒,都已經被這些領導龍頭掌握著,剩下的如果再沒湯喝的話,那又如同幾年前一樣.

但...拼價格拼到最後的結果,能將市場上突然冒出的打趴,但最後又肯定是財力雄厚的得勝,
消費者高興一陣子過後,才真正要面對所謂天價的市場,因為競爭者又變少了,
就會如同過去的情況一樣,造出效能假象後,賣再貴也是一堆人願意買.

但這時候要是大家知道如何驗出個大概壽命,偏偏又能使市場恢復正常情況,
對爛貨下殺的惡性循環是有幫助,唉~總之就是個雙面刃的問題,
所以就算方式很容易,卻會導致成公佈也不行,不公佈也不行的情況.
所以自然而然出現所謂的週期性了,所以聰明人都懂,是需要挑對時間點買才是對的,
撇開韌體優化跟其他優化手段
單純以數學方式來計算
以前單顆flash顆粒只有8GB,要建構64GB,需要用到8顆記憶體
而現在因為工藝進步,單顆64GB已經不是稀奇事
要建構256GB只需要4顆記憶體顆粒
通道數減少,自然速度就會下降

再者從該個別通道來看,MLC本身的寫入跟讀出速度就存在差異,單顆FLASH顆粒裡面包含幾個記憶體Core,也會影響該通道的寫入跟讀出的速度
h7878220 wrote:
撇開韌體優化跟其他...(恕刪)


基本上是說對了,不過通道與顆粒的部分卻剛好相反了,
畢竟支援到哪是控制器決定的,不是因為顆粒容量大了而減少的.

我想你要表達的應該是 ?Die ?Plane ?CE Pin數量這個部分吧?
這些都是固定的顆粒對照數據,如果你認為有那心思說明,
不反對你解釋顆粒的單元組成,跟如何對應顆粒數量,
但我認為這對於不懂的人,解釋再多也不會懂,何況有這麼多種顆粒.

而懂得其實都有資料可查看,再多說也無益.
就跟用資料得出單顆顆粒速度加總,完全是一樣意思.
但是便宜產品顆粒有許多變數,是我就不會用這些來解釋.
至於原因上面提到過,不同技術,保留,轉換,良率,是會顛覆這個結論的,
所以過去這種舊的解釋方式,現在已經不是能得到有效的答案了.

不然SF 480GB也就不會反而效能變差了,難道不是嗎?


Firmware distinguishes individual flash die through four logical values: bus, chip enable, lane, and die. There are two 32 bit data busses (bus 0 and bus 1). Bus 0 corresponds to quads 0 . Bus 1 corresponds to quads 1. A bus is composed of four data lanes. The 8 bit IOs (or lanes) of each of the four flash devices in a quad are aggregated to form a 32 bit bus. Each bus is associated with up to eight logical chip enables (CE 0 to 7). The logical chip enables rarely correspond to the physical hardware chip enable signals. The die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 flash die selected by a single chip enable. When there is one die for each chip enable in a flash package, this value will always be 0. If there are two flash die for a single chip enable, the value will either be 0 or 1. This value is not used for identifying flash packages, as it distinguishes individual die within a single package.

Physical flash devices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signal connections, namely their chip enable and data signals. There are 16 physical chip enable signals (CEN_0 to CEN_15) and 16 physical flash data busses (FLASH_B0 to FLASH_B15). These physical signals are mapped to different logical flash addresse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flash used and the topography of the drive.
changpizz wrote:
這點倒是不至於發生...(恕刪)

既然顆粒品質效能都因為價格砍低而參差不齊,這時候到是售後服務往往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關鍵

Intel在這塊就深耕很久,除了5年保固較其他家長以外,出問題送修的各項環節,Intel也幾乎都沒有讓人詬病的地方,不是說迷信大牌,而是Intel在保固方面真的只有讚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