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3D NAND技術! 美光Micron Crucial MX300 750GB SATAⅢ固態硬碟7mm 這顆的耐久性?

PC家已經開賣了

說是3D NAND技術,他這顆歸類在MX系列,所以3D NAND是能如MLC般的耐用嗎?

還有請問有人買了做過測速嗎?
mx200 用半年多 路過~~

沒什麼問題

300就不知道了

windsky2008 wrote:
PC家已經開賣了說...(恕刪)


MX300是用TLC顆粒

3D NAND的意思是記憶體結構可以跟蓋房子一樣堆疊(以前的技術無法)
同樣的晶片面積下可大幅提升容量
跟用MLC或TLC顆粒是沒關係的

TLC是未來的趨勢 就跟MLC取代SLC一樣
TLC寫入次數確實比MLC差
所以用3D堆疊技術提升容量來彌補壽命問題

基本上正常使用的話TLC的壽命已經很夠用
怕的話就選容量大的

j155697 wrote:
MX300是用TLC...(恕刪)


請問他所謂的提升容量來增加壽命是說

比如750G是1.5T,然後一次只用其中750G來換取兩倍壽命這樣? (因為3D NAND和以前比成本才1半以下)
還是說用TLC那種方式,部分空間用SLC快取來減少常用區快的讀寫而已?

如果是前者那就真的有用的,後者那寫入量一超過SLC快取就還是廢了....

另外這顆請問有人買來做過速度測試了嗎?
這一顆的可觀察點蠻多的

美光2D TLC已經徹底搞砸過一次(BX200)
轉換成3D TLC是否能力挽狂瀾?
美光上季的營收掉了25%
3D TLC、且又是自家高階的MX系列
(難道BX系列會變成更次等的TLC??? )
若再次爛的一蹋糊塗
以後也就不用再考慮美光的SSD了

TLC的耐用度其實落差很大
從P/E 200到3000的都有
3000 P/E的耐用度可是連16/15nm MLC都很難追到的
去年超夯的OCZ ARC100大概也才2000~2500之間我記得

對於SSD來說
最重要的是最後呈現出來的效能和穩定度
如果只看大品牌、或MLC TLC去挑SSD
買到垃圾SSD的機會很高
再補充

光靠「3D」其實是沒辦法提高TLC的品質的
三星的3D V-NAND能坐穩市場龍頭
除了3D技術已領先太多之外
更多的是顆粒製程、架構、材料都和傳統的NAND不一樣
如果廠商覺得3D TLC是先搶先贏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等著reviewer來重重的打臉
windsky2008 wrote:
請問他所謂的提升容...(恕刪)


假設TLC可以寫入500次才會壞
你買240G的SSD 不考慮其他因素
最大壽命就是 240G*500=120TB
你的總寫入可以到120TB

也就是說SSD容量越大
總寫入量也就越大(也可以說壽命增加了)


目前低容量的SSD 120G跟240G TLC跟MLC價差不大
TLC就沒有買的價值 因為壽命較短 價格又沒優勢
如果要買TLC顆粒 就建議買容量大的 500G以上

TLC,3D堆疊,製程微縮
基本上這三樣就是用來Cost down的
目的就是在同樣的晶片大小上有更多的記憶體容量

我倒是覺得TLC壽命不是太大的問題
到現在為止
雖然TLC在板上被罵得一無是處(價格開太高也是原因之一)
但也沒看到大規模的壽命太短而送修
現階段價格合理
還是不錯的選擇

且EZLINK有一顆用了壽命最好的SLC顆粒SSD
結果大家還是不敢買


整體可靠度顆粒也只是其中一環
以現在SSD單位容量下降的速度來看
能夠在三年保固內不故障
我覺得就很穩了

因為到時候
同樣價格
又可以多換到一倍的容量

我是希望可以有個1TB的 三千多塊
一次取代掉的系統碟/資料碟分開的問題
全部都放進SSD裡
windsky2008 wrote:
PC家已經開賣了說...(恕刪)

3DTLC的MX300 750G的TBW為220TB(750G*300次=220TB)
以5年來算1天123G寫入量

MLC的MX200 1TB的TBW為320TB 轉成750GBTBW為240TB(750G*328=240TB)
以5年來算1天134G寫入量

TLC的BX200全系列為TBW是72TB 因為容量沒區分TBW因無法算出接近值

假如計算公式可參考的話,3DTLC和MLC的壽命一目瞭然,約為MLC壽命的91.4%


wsc47621 wrote:
MX200


美光的這個MX200的MLC寫入次數是怎回事的低...............

才328次.....比起OCZ他們至少2000次低的太離譜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