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SSD使用壽命一般廠商如金士頓 UV400 960GB 是標明總寫入量 400TB,
不過我看應該是用 P/E次數才正確, 因為若買來使用, 使用了一半容量, 基本
上SSD controller應該不會去搬動原本已經有放資料的地方, 那這一來不就
只會針對未使用地方去寫入, 如此是否最後應該是某些區塊超過 P/E次數而掛點如,
而所謂的總寫入量根本是讓你得知 P/E次數, 如 960GB對於 400TB 約略算為
P/E 為400次, 這與TLC的寫入次數範圍似乎偏低, 不知小弟如此算計是否有遺漏?
若按照 P/E 次數來看, 買SSD最後不就要先盤算留至少某種程度的空間, 以避免
剩下的空間P/E次數急速達標而進入隨時掛點的危險?
觀念錯了, 現在controller 分位寫的很好了,
controller 會去看每個block 使用次數,
次數少的也會搬移,
儘量讓每個block 接近類似的使用次數


TLC, 如果資料在同一個block 都沒動過, 那資料遺失的機率很高, 如果有通電插在pc 上 , 那他會一段時間 , 自動重寫一次資料, 以防資料錯誤或遺失,


所以你如果拿一顆ssd存資料, 然後拔下來
你寫入100GB的資料, ,實際搬移的數據量, 遠超過100GB

onion7 wrote:
觀念錯了, 現在controller...(恕刪)


看來你應該是業內的人吧?不然那種主控的寫法,誰會知道?有程式可以看寫在顆粒的哪個地方嗎?但就算是主控的業內,但不同的主控,你怎看大家是一樣的做法?你說的做法比較像是慧榮的,但sandforce則是用壓縮來換取壽命。

jyb999888 wrote:
看來你應該是業內的...(恕刪)


你的意思是sandforce不會做wear leveling?
僅僅做壓縮而已??
我以為wear leveling是一個很基本的技術耶,
只是各家的算法略有不同而已
測試方法也很簡單阿,我把SSD塞到只剩10MB,
對於10MB的區域瘋狂燒機,然後去看SMART,如果照你的理論,
Max erase count要一直增加,而Avg erase count則會緩慢增加離max erase count越來越遠,
我是認為不應該發生這種事情啦...
去找一下globe wear leveling
大家演算法大同小異
只是block 大小會有區别, 這也影響壽命跟速度
真要買TLC的, 就買3D TLC,
不過再怎樣, 他還是TLC, 本質不變


jyb999888 wrote:
看來你應該是業內的人...(恕刪)
用SSD, 建議使用容量不超過總容量8成,留2成空間
讓你ssd 健康點, 也不易掉速
監控軟體也要上, 亮異常灯就趕快換
ssd 沒那個時間等你出現壞軌
因為ssd本身就有預留空間置換 bad block, 預留的block換光了, 這顆就該換了, 不然準備被鎖寫或是出問題

以前用ssd是從4MB 開始, 那時叫DOM,
所以大概懂一些



jyb999888 wrote:
看來你應該是業內的人...(恕刪)

林素毅 wrote:
你的意思是sandforce...(恕刪)


我有說SANDFORCE壓縮嗎?(當初網上測文都有測可壓縮跟不可壓縮)
又何來說到你文中的那些東西呢?
明明就一段文,你怎看到其他我沒說的?
我的理論???(我說什麼理論啦?)
我明明只說SF有壓縮,只有它當初可以做到寫入放到小於1

請別把別人的話,無限放大,這還真是個標準的~~~寫入放大

jyb999888 wrote:
我有說SANDFORCE...(恕刪)


看來你應該是業內的人吧?不然那種主控的寫法,誰會知道?有程式可以看寫在顆粒的哪個地方嗎?但就算是主控的業內,但不同的主控,你怎看大家是一樣的做法?你說的做法比較像是慧榮的,但sandforce則是用壓縮來換取壽命。


這段文是你自己說的,你說這種做法像慧容的,而sandforce用壓縮換取壽命,
所以sandforce有沒有如你所說用wear leveling做換取壽命呢?
就我看你的文來理解,是沒有啦...
除非你的國文跟我不在一個水平上,那當然另當別論了!
沒寫的東西你都可以寫出來了,那應該是不同啦
我覺得這是同樣一件事情!
廠商會把平均的PE值找出來以後,換算他們覺得能接受的總寫入量後標在規格上面。
除了品質外,最後就是看運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