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好奇問問,關於SSD MLC跟TLC之類

大家都知道NAND SSD從SLC後,陸續有了MLC與TLC甚至QLC
隨著技術的進步,容量越來越大
速度也越來越快,雖然速度很大一部分是快取...
但仔細想想,SLC到MLC好歹是加了一倍的容量(1>2)
但到了TLC,也不過就是多一半的容量(2>3)
甚至到了QLC更只增加了1/3(3>4)
參照金士頓網站的圖解
只是好奇問問,關於SSD MLC跟TLC之類

雖然隨著堆疊技術的進步,容量跟壽命都有在改善
但抹寫次數與寫入速度一直下探也是無可避免的事實
為什麼廠商不以現有技術,回頭設計MLC甚至是SLC呢
雖然容量會縮水(以2T TLC來說,MLC變成1.33T,SLC變成667G)
但速度與壽命肯定會大幅提升
也不用再擔心那可悲的快取外速度
這說不定意外的有人會買單阿...只是就算企業級產品
好像也沒有朝著這個方向走

個人所能想的到的原因
1.商業原則,廠商不想你用太久
2.大部分的需求可以在快取區內被滿足

有請高手甚至是業內人士隨便說說
文章關鍵字
壽命根本不是問題,隨這晶圓技術提高,及誤差偵測運算能力提高,數位儲存技術壽命及可靠性,只會越來越好。

何謂堆疊技術,白話一點,就是數位轉成類比電位來儲存資料,讀出時再由類比轉成數位,若將儲存看成一根垂直水的儲存桶,早期只有滿水位及空水位這二種(就是0/1),現在技術就是發展成從水位高低來轉成幾個位元的資料,這技術很多年前,機械式硬碟也開始使用中。

寫入次數雖然有限制,但隨著讀取技術提高,還是可以透過修正,來得到正確資料,這是韌體工程師會逐漸克服。
七進七出修不完
現在是3D堆疊tlc當道,加上控制器hold住穩定度跟可靠度,成熟便宜大容量已成主流,消費級產品回頭mlc是在鑽牛角尖
西歐踢
主要是因為知道開卡技術能造成差異,但並沒有廠商想開成SLC或MLC
QLC 的成本比回頭改良 TLC 甚至 MLC 還低,又能藉由 TBW 降低把 SSD 變成消秏品逼你買新的
西歐踢
QLC的晶片本身可能複雜度不高,不過控制IC應該很高吧,畢竟要讀寫差異度甚少的4位元資料,如果還要做複寫與整理,整個速度就是很悲劇
現在的QLC/TLC本身就可以做成pSLC Mode,
但做了又能如何呢?1TB的SSD賣你4TB甚至更高的價格, 有幾個人能夠接受呢?
林素毅
西歐踢 "只是開卡不同"這幾個字說起來很簡單, 這個也可以直接換句話說, 只是主控不同、只是NAND不同...等, 開發一版FW, 要花費多少人力進行開發及驗證.
林素毅
同樣的開發費用, 一個是主流, 另外一個是非主流, 攤提的母數本身就不一樣, 成本本身就要不同, 再來就是貨品上架賣不出去的風險, 最終因時間導致跌價, 這些都是成本啊, 沒看到不能當作不存在...
與其搞那些有得沒得
吃飽太閒
單條1000T的SSD出了嗎
Marstorius
目前有看到最大的容量是 16T. 但這價格.. 我想. 不是你下的了手的
西歐踢
高容量其實應該都算技術力宣示品吧,畢竟雖然量少,但不就是多加幾片NAND IC,電路元件跟控制IC又不是都翻倍,但價格都是直接翻倍在賣
我不是高手也不是業內人士

就我的觀點. 就是成本關係.
極致的速度.就是成本的堆積.
只有很少數的玩家.和部份繪圖影像的少部份企業才有可能買單.
有沒有可能 512G SLC SSD 賣個兩萬以上,或甚至更貴?
說不定意外有人買單的機率有多少?

要速度? 還是容量? 還是耐用性?
廠商頂多會在實驗室裡出現這樣的東西.
要市售.... 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一般人不可能買.
如果是你,你會買嗎? 還是你不是一般人?
十廿卅卌
還真的有~ 三星企業級SSD(型號忘了!) 還有INTEL 傲騰 P5800X
西歐踢
所以我另外分析了各種類的差異,TLC不也就是3倍於SLC,2T的TLC價格也還能接受,以這樣的技術去做SLC都有667G了,但沒看到這種東西,現有的SLC也基本上都天價[囧]
無意間看到一影片解釋了SSD是否具備DRAM,FTL及SLC快取的差異、大檔案傳輸過程中掉速的原理、儲存容量超過一半對SSD壽命的影響,以及為何某些產品敢提供5年1200TBW的保固。

西歐踢
謝回覆,看起來就跟想的差不多,基本上容量就是建立在堆疊技術上;如果是2T TLC去改造出來的,600G的SLC或1.3T的MLC這種產品,價位上尚能接受阿[口水]只是很可惜沒有
aru
嗯, SLC,MLC成本太高且容量太小完全沒市場。當前主流為TLC和QLC,透過快取與固件優化模擬技術來提升性能與價值。
其實SSD 還有另一個世界
可以去查查INTEL P5800X / P5810X
OPTANE 傲騰!
你想得到的優點都有~ 缺點就只有一個~
西歐踢
cink8 我是指把2TB的TLC開成MLC或SLC,2D堆疊技術早就沒搞頭了好不?
西歐踢
十廿卅卌 跟NAND的價格落差太大了,連企業都不想買單阿...[嚇到吃手手]
舉個例子

Solidigm D7-P5810

800G
製造商編號:SSDPF2SQ800GZ01
售價29004

1.6T
製造商編號:SSDPF2SQ016TZ01
售價64640

SLC價錢明擺著在那裡
你要的SLC就是這麼貴

我隨便買10條1T的QLC的SSD
有做不到的事情嗎

要速度有pSLC技術
要保資料我1年換1條可以戰10年

你要的目的
速度耐用
不是已經都運用技術實現了嗎
西歐踢
10條QLC也沒有1條SLC的壽命吧,超過快取區的速度表現更是連機械硬碟都輸很大;至於你舉的那個SLC,估計是沒幾個人買得起
2010 花 8xxx 敗了一顆 128G SLC,目前還活著
2015 花 14xxx 敗了一顆 1T MLC,目前還活著
2023 花 4xxx 敗了一顆 2T TLC 接外接盒,敗這顆是因為找不到 MLC

目前手上 9 顆 SLCx1 / MLCx4 / TLCx4 SSD,理論上應該可以撐很久
西歐踢
早期的技術不成熟,雖然是SLC或MLC速度卻不快,容量上也很難有多方面應用阿...
ailaug2
西歐踢 買那顆SLC時,還只是SATA2,那時SATA3還沒產品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