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式2.5吋硬碟是不適合用來備份?

一般人如果不懂raid的話,
最好最穩定的備份就是同步的雲端備份
單論 2.5" 和 3.5" ,2.5" 的比較耐用
硬碟尺寸愈小愈耐用,因為碟片小旋轉比較穩、晃動小

早期還有一種 5.25" 大腳硬碟,故障率出名的。這就為何後來再也沒有出現超過 3.5" 的原因。碟片愈大,容量愈大,但大碟片馬達在轉的時容易晃,磁頭靠空氣尼阻漂浮在碟片上,距離不到 0.1mm,晃一下就刮下去就壞軌了。

實際使用經驗也是如此,同一時期的買的 2.5" 和 3.5" 外接硬碟,3.5" 已經出現壞軌,2.5" 還是好的。

但論 C/P值,平均每一TB價錢,是3.5" 比較划算。小容量硬碟插太多顆也耗電,還不如就一顆超大容量的。


另外是轉速 rpm(每分鐘幾轉)

5400轉 比 7200轉 耐用。
雖然 7200轉 讀寫快,但轉的快,溫度就高
電子零件怕熱,散熱沒做好,壽命就短。
熱脹冷縮也會導致定址不準走鐘

外接備份碟/影片碟,以 5400轉 為最佳。因為外接盒通常沒風扇的,被動散熱,7200轉的長時間使用肯定破 50度。

磁碟監控軟體 Diskinfo啥的,超過 50度就嗶嗶叫了。普遍認為硬碟溫度須控制在50度以下,才有利健康。


至於備份,當然是備份愈多份愈安全,沒有不會壞的硬碟。遲早都會壞。重視的資料,要合理的投資備份容器,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

影片不放硬碟,不然要放哪
SSD 單位容量太貴了

雲端受限網速,快進轉不太動,不方便觀看。看A片不都跳著看的,不然難道正常速度慢慢播 一次還要多螢幕播多片,雲端行不通,台灣網路很悲劇的。NAS 走家中 1G 區網是有好一點,但還是沒有本機磁碟播放來的快。

重溫電影、連續劇,自拍影片....也是啊,哪有那個美國時間完整重看一次,都嘛跳著看精彩部份的。如果遠端連線的,快進會很卡須緩衝,而且跳的幅度太大。
fedora wrote:
單論 2.5" 和 ...(恕刪)


因為便利性
我有個2.5吋都是放小孩子的電影卡通
另一個2.5吋都是放大人看的電影影集
但是這樣說的話
還是都要再另外備份比較好@@?
天啊.... 想的太天真了
以為有個硬碟就夠了
我覺得還是看人品。


mr.壹陸捌 wrote:
小巧便利不知道適合...(恕刪)
mr.壹陸捌 wrote:
因為便利性我有個2....(恕刪)
建議買nas吧,不然就電腦硬碟存一份,外接硬碟存一份,或者買付費的雲端存儲服務也可,我是不知道哪個比較划算啦,你可以比價看看。畢竟如果資料重要的話,硬碟壞了要救絕對會花更多錢,我記得應該是6-7000起跳,通常都要好幾萬而且還不保證全部都能救回來。
Chuang Shen wrote:
建議買nas吧,不然...(恕刪)


我沒有電腦,只有筆電
因此我都把資料備份在2.5吋外接硬碟中

NAS要建立我記得不少錢哩@@

付費的雲端
我目前只知道Dropbox(2TB 10USD一個月)
不知道其他家的穩不穩定,安不安全唯一可以相信的,應該是Google drive?(200GB 900元一年)

剛下載了crystaldiskinfo
查看了我手邊幾個2.5吋碟





這兩個都兩年多了
這樣是不是代表都還不錯?
因為我一星期大概才用個3次,每次不超過一小時
沒用nas,雖然很推薦,那個raid是未來趨勢,壞哪顆硬碟都沒差的概念,但太貴了,主要是自己用不到

我自己作法是檔案全都得壓縮,文檔、一堆幫灌電腦時的安裝軟體、圖片、影片檔,全數都裝在dropbox跟google硬碟裡面
dropbox早前已擴充到免費最高,但所有影音檔案等我也才使用11G
google碟有辦法無限暢飲,但我不需要擴充,只存放幫忙處理的訴訟文件,約莫6G
上面這兩種雲端存放方式都不會讓你檔案遺失

壓縮方式:
圖片以ps壓,可以將40M的檔案壓到低於2M
影片以pr或encoder壓,可以將1G檔案壓到低於200M

做好的影片成品如果太肥,才會放在dropbox及google外面
(因為有些要給人的片子是不能重度壓縮的,會影響畫質)

然後我會做預防措施,買這軟體備用:EaseUS Data Recovery Wizard
手上有硬碟外接盒(這個是幫人救援資料用的),用這軟體經實測,幫過兩位朋友把資料救回來過(hdd)

其實很看人品,我自己沒碰到過硬碟壞掉的問題,但我還是會備份在行動硬碟(hdd),然後乖乖地四年換一次行動硬碟,舊硬碟即使軟體測試是正常的我一樣丟掉。另外,別備份在ssd,救不回

玩味 wrote:
沒用nas,雖然很推...(恕刪)


2.5吋外接的都是SSD啊@@

我剛看了一下
重要的備份至少需要2TB
GOOGLE DRIVE 2TB真的不便宜

主要是從2001年開始所以重要的拍照影片檔我都會保留(已經刪除很多垃圾了)
還是有這麼多,而且每個月增加中)

我看到您後面說的
就算偵測後是好的,您還是會壞掉重新備份
這意思是指偵測的軟體有不準的可能性嗎@@?

mr.壹陸捌 wrote:
2.5吋外接的都是SSD...(恕刪)


2T哦…
買nas會比租用雲端划算
或5樓方式,你有認識的老師,幫忙認證教育版
或暗黑方式,可以買到無限容量(我自己沒用過,不予置評,但知可行)

我使用的3碟
1、裝在筆電上的ssd:系統碟大約5年換一次,會整個完整克隆到新ssd
2、裝在筆電上的hdd:資料碟,沒在換,因為平常有做備份,不怕壞掉
3、行動硬碟:專門當備份使用,平常都放防潮箱,每半個月拿出來過電一下+把新增的檔案丟進去

我是以經濟實惠的方式在做這件事,因為不買nas而且資料碟壞掉才會換
而硬碟壽命真的不是我們可以預料的,聽過2年壞也聽過12年還能用的,但個人使用經驗都有4年以上


為何固定四年換一次?
1、硬體部分
我都用行動硬碟備份,你貼的那篇文章裏面有說,2.5吋不比3.5吋,壞掉的機率更是提升,這個基本上是常識(同等條件下,不贅述),不過這真是太…太杞人憂天了
不管什麼硬碟、幾吋,你都不會知道他什麼時候、什麼狀況會壞,相信我
2、軟體部分
沒有什麼是100%能信任的,即使CDI測試其實很準,我之前就丟了顆黃色05的硬碟

說穿了行動硬碟不貴,而我也不是天天會去檢查硬碟有沒有出狀況,所以我有低機率兩顆都壞掉,因此對我而言,這作法可兼具經濟+安全+省事,僅個人作法
之後nas有降低價錢的話,我應該會買個4碟的,那就能一勞永逸了


再看一次您開的話題,基本上ssd都不適合備份
然後,想隨身攜帶的話我會買更小巧便利的,看過這個嗎,用過你就回不去了



既然樓主需要備份的資料高達2T, 說真的還是要走正規的方案來備份.

目前一般人能做的備份方案不外乎就是:
1. 自組一台電腦, RAID卡+硬碟 ( 看你想要到哪種RAID等級, 至少也要有RAID1 ), 但這些要有相關技術和知識, 且備份軟體要自己搞
2. 買NAS 有支援RAID1/5, 簡單設定和安裝及備份, 用到RAID5以上的話, 資料不見的機率很低.
3. 雲端硬碟(Google one 或是iCloud), 好處是掛掉的機率非常低, 使用最方便, 只要連上網就能存取.

當然也有樓上大大建議用其他硬碟/USB碟來備份或分散風險的方式,
不是不行, 但以樓主的資料量來說, 建議還是要找風險更低的備份方案比較好.
不希望樓主哪天又上01問說怎麼把資料從壞掉硬碟裡面救出,
真的看太多例子了,硬碟就算健康度100%, 一般消費等級的硬碟說壞隨時就會壞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