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使用 DVD-5 DVD-9,
從沒有使用過藍光的任何東西,
最近藍光機已開始降價有點心動.
20 年前的燒錄片仍然讀的出來,
這是我備份資料我仍然燒光碟的原因.
USB 隨身碟及硬碟我覺的不能長時間(如 20 年)存放資料.
硬碟:最危險.
USB 隨身碟/SSD:或許可久一點,但是上面的 NAND 之類的也是焊在板上,時間久了焊點不會生鏽 ....
電子機械類我不覺的能放長時間.
碟片類我倒覺的大容量才會有存在的價值,
例如看會不會有單面單層 500GB.
發現一個怪巧合:
這是"粗略"的算法.
CD : 700 MB
DVD : 700 MB X 6 =4200 MB (DVD-5) 而再多一倍的 8500 MB (DVD-9) 也很普及,
BluDisc: 4200 MB X 6 =25000 MB(BD-SL) 而再多一倍的 50000 MB (BD-DL) 也漸普及,
那 BluDisc 之後也會是 6 倍的巧合嗎 ??
25000 MB X 6 =150000 MB(150 GB)
我覺的有點小,目前的 BDXL 有 100 GB/128 GB,
假如能以 50000 MB (BD-DL) 為基準 X 6 =300000 MB (300 GB) 而再多一倍的 600 GB 較為適當.
也就是
SL : 300 GB
DL : 600 GB
作為 BluDisc 之接替者較為適當.
以上是"純"猜測.
☆ 私人訊息直接刪除不再回覆 ☆ 願望 : bovuhPPjMnEfkyhggnsJdABaLFPuhXT4
plusv wrote:
備份資料我仍然燒光碟...(恕刪)
不可能...你的猜測絕對不會出現
(Yahoo知識家)
CD使用的波長是780nm,CD軌距1.6um,CD物鏡NA值=0.45
DVD使用的波長是650nm,DVD軌距0.74um,DVD物鏡NA值=0.6;
以上訊息簡單來說就是,DVD光點的大小遠遠小於CD的光點,
所以單位面積上可以記錄的密度就大大提高了
藍光是使用405nm的雷射光
因為改用波長更短的藍光而使得每1BIT所記錄的光點更小。
而使資料除純的密度增加。
BDXL是使用多層的技術而達到100GB(4層),資料除純的密度是一樣的。
而DVD多層也很久了,但是價格一樣還是很高。
如果要達到你說的單層300GB,那要用什麼當雷射光源呢??
紫外線???還是更短的X-ray ????
光源不是重點!!!!!
主要是在資料讀取時,低功率的紫外線不能讓染料及光碟片產生相變化(光反射/折射率改變)。
高功率的紫外線只能讓染料發生相變化,塑膠碟片本身不能有任何變化。
以上的這些條件是不可能達成的。紫外線是所有高分子(塑膠)的殺手。
因為雷射光源的總類改變了,光碟片上的染料也需要跟著改變。
染料的專利都把持在大廠手中,而大廠卻不肯便宜賣專利或授權。
使得藍光片價格一直很高。
要不然現在藍光早就完全取代DVD了。
接著剛好遇到硬碟技術的突破(垂直讀寫),使硬碟儲存密度大增。
使藍光的優勢越來越少。
目前硬碟的價格大約是~2元/GB
DVD片~1.5元/GB
便宜的BD ~1元/BG,但品質就參差不齊。
要不是泰國淹水現在硬碟的價格會更低。
應該再不久硬碟突破 <1元/GB 一定會到來。
到時候BD還有競爭力嗎??
以現在2TB的硬碟來說。
體積比80片的BD小,資料找尋快不用一片一片換。
傳輸速度快。還可以重複寫入。
缺點是不耐摔,比光碟片還怕水。怕生鏽。怕超強的磁場(應該不會有人這麼作,也很難做到)。
BD最大的優點就是燒好後就可以送給別人,不用送人家硬碟/隨身碟。
每GB的價格較便宜,以及不怕中毒。
沒有絕對的不可能,
不然怎會進步.
CD 時代誰知幾年後,光碟容量會 650-700MB 爆衝到 25G/50G.
20 年前的硬碟 80-120MB,如今已是 4-5TB,花 20 年從 MB->GB->TB
或許再過 20 年,硬碟就是 TB->PB->EB
硬碟算是第 1 個到 T 等級的,
其它如 CPU 還在個位數的 GHz,而 RAM 還在十位數的 GB ....
硬碟做"長"時間資料的儲存,我沒這個膽,真是太危險.
過年期間,使用 2.5 年的 1 TB 硬碟掛了
送亞銳士說要 3-4 星期,
現在使用 9 年的老電腦裝 Windows 7 上網.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12&t=2562479&last=33523040
☆ 私人訊息直接刪除不再回覆 ☆ 願望 : bovuhPPjMnEfkyhggnsJdABaLFPuhXT4
dynamo wrote:
另外20年前有燒錄光碟???
我20年前怎麼只有386/486的電腦 配上軟碟片開機使用.(恕刪)
還真別說,20年前真的有光碟.只是很貴,一般人不會花這種錢去買.
scsi介面,有cd匣;用途是--燒大補帖.
我都是去光華商場買一堆5.25磁片向老闆copy軟體的.
另外燒錄的重點在機器,光碟片只要不要太差,不管多久都能讀的到.
我手上一堆二印片cd,超過10年,現在都還能讀到資料.
近五年改用一張8元的中環dl,配合benq 1640(是的,還沒死,還在服役中),也都能正常讀取.
反而是大陸買的壓片dvd,內側有黑點,還愈來愈大,無法讀取.
以前cd有 plextor 4x, dvd 有 benq 16x 的神機,現在的bd似乎沒有聽說有此等神物出現.
繼續等待吧.
dynamo wrote:
重要的資料保存還是要靠硬碟
因為硬碟可以架RAID做備援
還可以事先知道硬碟壽命是不是快到了
燒錄的光碟就要碰運氣了
我有幾張以前的DVD都讀不到了
我前面都一直強調"長"時間資料的儲存.
>SB 隨身碟及硬碟我覺的不能長時間(如 20 年)存放資料.
>硬碟做"長"時間資料的儲存,我沒這個膽,真是太危險.
硬碟能用 20 年 ?? 主機版不會壞 ?? 20 年後硬碟界面是否還仍支援 ?? 這都是未知數.
最少我拿 20 年前的燒錄光碟讀的出來,這是已知且經過 20 年後實際考驗的結果,
柯達也號稱 100 年,
http://www.pcstore.com.tw/cdfamily/M00130061.htm
致於壓製的光碟片,我看更不容易壞,可知光碟片可放很久.
我沒說硬碟或 SSD 或 USB 隨身碟不好,
我指的是"長"時間資料的儲存.
☆ 私人訊息直接刪除不再回覆 ☆ 願望 : bovuhPPjMnEfkyhggnsJdABaLFPuhXT4
s5230086 wrote:
不可能...你的猜測絕對不會出現
(Yahoo知識家)
CD使用的波長是780nm,CD軌距1.6um,CD物鏡NA值=0.45
DVD使用的波長是650nm,DVD軌距0.74um,DVD物鏡NA值=0.6;
以上訊息簡單來說就是,DVD光點的大小遠遠小於CD的光點,
所以單位面積上可以記錄的密度就大大提高了
藍光是使用405nm的雷射光
因為改用波長更短的藍光而使得每1BIT所記錄的光點更小。
而使資料除純的密度增加。
BDXL是使用多層的技術而達到100GB(4層),資料除純的密度是一樣的。
而DVD多層也很久了,但是價格一樣還是很高。
如果要達到你說的單層300GB,那要用什麼當雷射光源呢??
紫外線???還是更短的X-ray ????
光源不是重點!!!!!
主要是在資料讀取時,低功率的紫外線不能讓染料及光碟片產生相變化(光反射/折射率改變)。
高功率的紫外線只能讓染料發生相變化,塑膠碟片本身不能有任何變化。
以上的這些條件是不可能達成的。紫外線是所有高分子(塑膠)的殺手。
因為雷射光源的總類改變了,光碟片上的染料也需要跟著改變。
染料的專利都把持在大廠手中,而大廠卻不肯便宜賣專利或授權。
使得藍光片價格一直很高。
要不然現在藍光早就完全取代DVD了。
別太鐵齒
TB級的光碟已製作成功
只是沒量產而已
原理我不清楚
sasamisami wrote:
別太鐵齒
TB級的光碟已製作成功
只是沒量產而已
原理我不清楚
剛找了一下資料
http://www.pcworld.com/article/85184/terabyte_optical_disc_in_development.html
http://www.geekosystem.com/1-terabyte-optical-disc/
http://forum.blu-ray.com/showthread.php?t=708
http://jwbats.blogspot.com/2007/09/1-terabyte-on-1-disc.html
看來我"純"猜測
SL : 300 GB
DL : 600 GB
作為 BluDisc 之接替者還真是過於保守的預估,
早有人已有 1TB 光碟的想法.
硬碟都已到了 TB 等級,
若是做為"長"期備份資料的儲存媒體(光碟)不營頭趕上 TB 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粗略"說來,20 年來,
RAM 從個位數的 1 MB 到如今的十位數 16 GB,跳了 1 級. MB -> GB
CPU 從十位數的 33 MHz 到如今的個位數 3 GHz,跳了 1 級. MHz -> GHz
HD 從 120MB 到如今的個位數 4-5 TB,跳了 2 級. MB -> GB -> TB
VGA 上的 RAM 從個位數的 1 MB 到如今的個位數 1-2 GB,跳了 1 級. MB -> GB
光碟 從百位數的 650-700 MB 到如今的百位數 100/128 GB,跳了 1 級. MB -> GB
看這 20 年來,硬碟是跳最快的,連跳 2 級,
目前光碟已到百位數 100/128 GB,我"猜"光碟極可能是第 2 個達 TB 等級的,
其它就爬很慢,要很久才可能爬到 T 等級.
☆ 私人訊息直接刪除不再回覆 ☆ 願望 : bovuhPPjMnEfkyhggnsJdABaLFPuhXT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