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NAS 檔案伺服器之路-Sun之OpenSolaris

趁年假前到商場採購NAS專用的硬體設備。儘管我非常注意相容問題,已經事先研究過Sun的Opensolaris硬體相容清單,但等到把2008.11版安裝到實體硬碟上時,還是遇上了相容問題的大麻煩。我採購用的技嘉GA-MA78G-DS3H,原本在硬體相容名單中:

HCL for OpenSolaris
http://www.sun.com/bigadmin/hcl/data/systems/details/18746.html

但使用光碟要安裝到實體機器時,光碟抓不到南橋晶片SB700上的USB控制裝置。錯誤訊息沒有記載下來,但大致上是這樣:

No SOF interrupts have been received......pci@0,0 pci1458, 5004..(OHCI1) ....pci1002,1398...(OHCI0)....(OHCI2)
USB OHCI hostcontroller is unusable

雖然可以進LiveCD畫面,但最終仍無法完成安裝。周邊驅動程式測試的結果顯示配置錯誤(Misconfigured)。我使用的主機板和HCL上同型號主機板的差別,可能只是BIOS版本不同而已。但,這樣是否可能影響到USB周邊的驅動導致無法配置USB?待考。目前仍未排除問題。


在此請教安裝Opensolaris 2008.11成功的朋友們幾個問題:

1. 可不可以幫忙列出自己使用的平台、主機板廠商及型號(包含BIOS版號)呢?
2. 是用實體安裝還是虛擬主機(VMware或VirtureBox)安裝?
3. 如果使用VirtureBox安裝,平台是哪一套OS?
4. 如果分配所有資源給Opensolaris虛擬主機,能否享受到ZFS的優點,以及GbE的高速網路傳輸效能 ?



非常感謝!
銀牙烈虎 wrote:
趁年假前到商場採購N...(恕刪)



不知道BIOS中的PNP有沒有改成YES...
這是唯一我能想到的地方。

雖然我很久沒有使用過AMD系統,
但我幾塊主機板預設值都是沒開。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alfonsoh wrote:
不知道BIOS中的PNP有沒有改成YES...這是唯一我能想到的地方。雖然我很久沒有使用過AMD系統,但我幾塊主機板預設值都是沒開。...(恕刪)

多謝提供解決的方向!印象中AWARD BIOS把這些都預設為AUTO,現在剛好不在家,明天早上會再試試看。Sun官網上的HCL中,回報的網友使用的BIOS版本是F3,但我的BIOS版本是F4.....會是版本差異造成無法安裝嗎?

出問題之後把關於警告訊息的關鍵字貼上Google找Opensolaris討論區上的相關主題,看到兩三篇相同或類似症狀的報告(大多是OHCI或EHCI配置錯誤),有人表示可在GRUB安裝畫面加入參數,但沒有看到真的解決這問題的實作......。
銀牙烈虎 wrote:
多謝提供解決的方向!...(恕刪)


不知道您解決了嗎?
很想知道您後續的挑戰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alfonsoh wrote:
不知道您解決了嗎?很...(恕刪)


我在Sun的官方網站上找到幾篇類似的bug report,主要描述EHCI和UHCI的驅動問題,但總共三個OHCI裝置無法驅動這件事(USB hostcontroller),一直沒找到解決方法。在BIOS當中將PCI Configuration從AUTO改為手調,試了幾個IRQ還是不行。

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先裝一套現有的XP上去,再將Opensolaris 2008.11裝在Virtual BOX的虛擬機器中。不過CPU核心、記憶體都沒辦法取得所有的系統資源,效能不怎麼令人高興。

長久之計還是要換一套能順利安裝的相容平台。

銀牙烈虎 wrote:
我在Sun的官方網站...(恕刪)


這樣阿~~
我是當初想都沒想,就採用了Asus P5Q-EM,
不過現在換到i7系統了,

這套也變成暫時轉移資料用的,跟亂try OpenSolaris用..
過段時間應該會考慮轉成NAS的備份機,或是賣掉!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alfonsoh wrote:
這樣阿~~我是當初想...(恕刪)


這幾天測試下來,我感覺Opensolaris雖然開放,但時間可能不夠長,其中,尤其以網路卡以及主機板上的整合週邊(如音效卡),驅動程式很可能會有不支援的問題。阿馮索兄要不要來整理一下相容主機板呢?讓其他想嘗試的朋友能很快找到可用的硬體設備。目前測試,部分相容的清單有:

技嘉GA-MA78G-DS3H。BIOS版本 F4。AMD平台(錯誤內容:SB700的USB控制器配置錯誤,無法完成安裝)

目前測試整合週邊驅動相容的主機板:

ps.
剛剛無聊一直在想:如果只有USB無法驅動,為何不能安裝?所以又把光碟拿出來放進機器,忽略一大串重複的警告訊息,直到進Gnome後進行安裝。上次安裝作業停在3%無法前進,但這次竟然順利安裝下去了(?),非常詭異。靜待其變...希望能順利完成安裝....。

更新:
安裝失敗。進度到99%便停住無法完成。

更新:

由於USB控制器的驅動配置問題會干擾安裝作業,所以多次以各種方式安裝在實體機器上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使出殺手鐗,進GA-MA78G-DS3H這張主機板的BIOS,逐一調整與USB相關的設定,最後大刀一斬,把Onchip USB Controller關閉(連帶影響就是EHCI USB 2.0控制器、USB滑鼠、USB鍵盤也跟著關閉)!

再從光碟開機,WOW!先前冒個不停的錯誤訊息全部消失了。安裝過程整個看來就是非常順暢,沒有任何錯誤訊息。安裝前特地用DDU測試了一下裝置,也沒有抓不到驅動的問題。如果能正常安裝到重新開機進Gnome的話,再上來向大家報告。

進度還是只能跑到99%無法完成......

------------------------------------------------------------------------------------------------------------------------------

最後更新:

安裝成功!在不知道嘗試第幾次安裝的作業中,終於成功將Opensolaris 2008.11安裝完成。成功的原因,除了調整BOIS設定外,只是將原本的160GB SATA硬碟更換成舊的300GB IDE硬碟,就可以了,如此而已!

終於可以將散落一地的主機板、硬碟、排線整理到機殼內了,接下來繼續準備下一步的ZFS儲存池建置。
alfonsoh兄您好:

剛剛大致上把這系列的文章看了一下,文中您提到 ZFS在 HW RAID的效能很差,這部分似乎純粹是指到實體讀寫部分(連結原文沒認真看),那關於RAID故障之後的資料重建部分呢?不知道這部分有沒有著墨或討論?

通常RAID 5 or 6在硬碟毀損重建資料時,需要大量的XOR運算,此時硬體RAID Card上的I/O Processor就顯得十分重要,不知道這部分有沒有人討論?您文中有提到您的某顆硬碟毀損,重建三天才回覆約140GB的資料量,不過那好像是RAID 1(Mirror)等級?這應該用不到XOR運算,似乎只是純粹的傳輸問題。

一般RAID 5 重建資料時,除了速度慢之外,最怕此時有另一顆HD故障,因為重建資料也會大量讀寫,相當操HD,所以.............

原本預計用 FreeNAS + Dell Perc/6e架NAS,看到這篇文章也很好奇,所以提出一堆問題,請您有空幫忙回答,謝謝。

PS:Dell MD1000這邊有用,那個體積與噪音似乎不太適合放一般住家中。今年原訂預計將 Solaris 9 升級為Solaris 10,因為2TB的限制已打死很多用途,SAN的硬碟插愈多愈難用,光搬資料就很頭疼,不過AP端也有一堆問題要解決。(記得MD1000加11顆1TB Hitachi ES版 HD大約不到二十萬,單買MD1000大約五萬左右)
enchung2001 wrote:
alfonsoh兄您...(恕刪)


alfonsoh兄您好:

<剛剛大致上把這系列的文章看了一下,文中您提到 ZFS在 HW RAID的效能很差,這部分似乎純粹是指到實體讀寫部分(連結原文沒認真看),那關於RAID故障之後的資料重建部分呢?不知道這部分有沒有著墨或討論?>


HW RAID 是互相比較的結果,
讓ZFS採RAIDZ去控制五顆硬碟,比起RAID卡去設定五顆為raid5來的有效率,
也就是說對於硬體來說,ZFS僅需要便宜的硬體架構,不需要買到高貴的RIAD卡。
至於如果惡意破壞ZFS的Raid,我看過國外幾篇文章,但是並沒有提到重建效率的問題,
如果妳有空,可以來測試一下^^


<通常RAID 5 or 6在硬碟毀損重建資料時,需要大量的XOR運算,此時硬體RAID Card上的I/O Processor就顯得十分重要,不知道這部分有沒有人討論?您文中有提到您的某顆硬碟毀損,重建三天才回覆約140GB的資料量,不過那好像是RAID 1(Mirror)等級?這應該用不到XOR運算,似乎只是純粹的傳輸問題。>

ZFS靠的是CPU跟RAM.....如果我沒弄錯的話。

那顆硬碟是NTFS,我採用其他架構來救的
寫在這邊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7&t=892743&last=9742429
所以跟ZFS系統完全無關。


<一般RAID 5 重建資料時,除了速度慢之外,最怕此時有另一顆HD故障,因為重建資料也會大量讀寫,相當操HD,所以.............>

所以我從來不信任簡易的RAID架構,都是單一硬碟使用,一份資料備份好幾顆。
若不是看了國外那麼多的使用者的好評,我還真不敢用RAIDZ,
往前翻就知道了,一開始的架構是mirror....
現在已改為RaidZ,正準備找到12大的機殼後改成20顆硬碟抽取,好加上Spare使用。

Spare無論如何,最好都要放,別省那一顆硬碟的錢,
ZFS 可以為好幾個POOL添加同一顆硬碟為Spare...那個POOL先有硬碟損壞,就先充當救火員。


12大的機殼沒幾個,但是都不慎喜歡,頭痛中。
我電腦是放在那種四層鐵架上,當然不只四層

底層放機架式UPS,
第二層放網路設備,
第三層放一台電腦,4U機殼
第四層放一台電腦,4U機殼
第五層放一台電腦,橫躺式機殼
第六層放HP事務機跟小文件塑膠櫃,
第七層以上放雜物跟空箱。


<原本預計用 FreeNAS + Dell Perc/6e架NAS,看到這篇文章也很好奇,所以提出一堆問題,請您有空幫忙回答,謝謝。>

哪裡,互相切磋囉,
Freenas偏離我的管理需求,所以最後我放棄

另外,ZFS可以添加一組RAID到一個POOL後,
若是要再增加容量,就再增加一組RAID到POOL即可,
我在客端永遠只要看到一顆磁碟機,或是幾個為了網芳不同目的而設定的磁碟機代號,
例如:
音樂用M:
影片用V:
KTV用K:

像我現在開兩個POOL,
五顆1TB跑RaidZ,作為資料儲存用,
騰出來的五顆320G,(四顆為Seagate 320G,一顆為WD 320G),跑RaidZ,
給VirtualBOX的影像檔用,現在開兩個Win2003測試,還有跑BT用,

開五個30G的BT都很順,除了偶爾抓取端程式當掉之外,
重開BT軟體會重新對檔案作檢查,也都很快速。

計畫是更動為8顆跑Raid-Z2,外加SPARE,
現在已騰空六顆1TB硬碟準備實做了。

不過這禮拜我已經在搞HTPC端了,呵呵。
在找尋適合的CASE,並進行收尾動作(我機殼蓋還沒放上去。


PS:我不需要超高速的SAS硬碟,
便宜的SATA,大容量即可。

我大概不會買MD1000,
可能用光碟對拷機那種多層機殼,透過一些小零件來DIY成硬碟機櫃。
不過我最想要的是4U以上,至少可放下25顆抽取式硬碟,
因為我向來喜歡橫躺式機殼,放鐵架上比較方便。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感謝 alfonsoh兄的回覆,謝謝。

目前這邊沒有可以接四顆以上HD而不用RAID Card的閒置主版或設備,所以重建部分只能另外找機會試試

感覺上ZFS 之Pool 概念跟 EMC CX3 or CX300等系列的SAN很像,用HD建置完Group後,再切Lun

每個Group想切幾個Lun就切幾個(其實還是有上限),單切一個也可以,連spare的概念也很像

擴充空間則是把Group加入新的HD即可,這樣容量立即變大,馬上可用,而且使用者端不會有感覺

不過磁碟容量這部份還是跟OS端有點關係,不是那麼單純就是了

其實EMC CX3 與 CX300 的控制器就是二台電腦加 RAID卡,使用的 OS 是 Win Server 2003客製化版本

但是跑起來的效能還是嚇嚇叫,只是價錢會讓老闆唉唉叫

SAS效能還不錯,不過C/P值差了點,個人也是偏向 SATA即可

之前友人用五顆 Seagate ES2 1TB HD在LSI 1078系列RAID Card 架RAID 0測試,有1GB/s的嚇人成績

就算15k rpm SAS HD也不會再高多少,所以...............Hitachi ES 1TB HD 則是遜色點

目前有台 Dell 2950(Xeon X5450 x2, 16GB Ram, Perc/6i RAID Card ) 加 六顆 1TB尚未上線使用

找時間來試看看好了,再次感謝網兄的幫忙,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