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拜讀了chicman網兄的Freenas 之後
有鑑於我家的電腦要備份的檔案實在太多,
想說也來組台NAS,
而且市面上的也都不合我意。
於是從FREENAS試用抓不到網卡
一路挫敗到我之前就在測試的OpenSolaris........
因為我完全不懂freebsd...
所以我開始在網路上找尋資料
後來發現..原來我從virtualbox 的SUN網站抓的OpenSolaris這麼強....
http://www.opensolaris.org/os/
強在哪...強在ZFS系統
於是我決定一次搞定
列了清單,買了新設備之後又是挫敗的開始。
因為OpenSolaris的最新版2008.11依然沒有Solaris的ZFS Web console。
必須要自行安裝...
唉~哪會阿!
都是OpenSolaris了,明明知道我們這種末端用戶哪會那麼多東西,
還不給預設安裝。
要從SUN的Solaris Express自行安裝,所以我是翻閱SUN的文件檔,用指令的方式做ZFS的Pool建立。
現在仍有一些功能尚未搞定,慢慢會來摸熟後補充。
因為我還在摸Solaris跟OpenSolaris....
對..............我兩種都有裝.....就看後續到底那個方便跟好用
話說ZFS到底有多強
從原廠轉貼來的文件
Solaris ZFS 檔案系統
此檔案系統增強功能是 Solaris 6/06 發行版本中的新增功能。
此 Solaris 更新發行版本包括 Solaris ZFS,它是新的 128 位元檔案系統。Solaris ZFS 提供簡單
的管理、事務語義、點對點資料完整性以及無限的延展性。Solaris ZFS 不是對現有技術的增量改善
。反之,它是管理資料的基本新方法。
Solaris ZFS 使用池儲存的模型,此模型完全推翻磁碟區的概念。因此,Solaris ZFS 不會有分割區
管理、佈建及擴充檔案系統等相關問題。數以千計的檔案系統都可從一個共用儲存池取出。每個系統
只會消耗它們實際需要的空間。所有檔案系統隨時都可使用儲存池中所有裝置合併的 I/O 頻寬。
所有作業都是「寫入時複製 (copy-on-write)」作業事件,因此磁碟狀態永遠有效。每個區段都有一
個總和檢查,因此不可能發生資料毀壞卻未發出訊息的情況。此外,資料在重複的配置中可以自我修
復。此功能表示如果有個副本毀損,Solaris ZFS 會偵測到它,並使用另一個副本來修復毀損的副本
。
換我的觀念來說,
就是從今以後不用管每顆磁碟機的代號跟時時刻刻擔心檔案的安全性了。
假設我各有一棵1000G、500G、320G的硬碟,
在WIN下面,通常就會有三個磁碟機代號。
然後容量大小為1000G、500G、320G。
但是在ZFS的Pool觀念下,
我只要設定一個Pool,然後把這三顆加進去,
我得到的是Pool代號下面有1820G,
棒吧~~即使我再買五顆1000G的硬碟,也只要加進去該Pool即可。
這對我來說是真是太棒的事情,
因為我電腦上的磁碟機代號已經多到快沒得用了。
磁碟機代號? 大概將來只剩下網路芳鄰的掛載。
NAS配備:
主機板:Asus P5Q-EM
RAM:4G (拆我原本電腦的,沒辦法現在2G RAM太便宜)
CPU:E1200 (我有點後悔了)
Power:CORSAIR海盜船-VX 450W電源供應器-CMPSU-450VX
網路卡:ONBOARD的Realtek 8111c 外加Intel PRO /1000 GT Desktop adapter (看誰比較耐超)
Switch:HP ProCurve 1800-24G
Web介面網管L2交換器
無風扇設計
提供22個10/100/1000連接埠與2組Dual-personality
(Gigabit/ mini-GBIC)連接埠
提供交換效能:48Gbps,1.4Mpps
MAC位址表大小:8,000個
終生保固
硬碟:六顆WD GreenPower WD 10EACS 1TB(Mirror 實際可用容量為3TB),後續看狀況增加
機殼:CoolerMaster CM283 直立式/橫躺式機殼(這我也有點後悔)
圖片後補:有的來不及拍拆箱,我太急著組裝了,哈。
1.ICH10R的RAID的功能,在SOLARIS下無用武之地,沒有驅動程式。
但我不覺得白買了P5Q-EM,Intel小版算功能齊全,料件不錯。
2.機殼本身只有五個硬碟的安裝空間,軟碟機位置也被我拿來裝硬碟。
現在想想,我好像會不只裝六顆。
系統硬碟我是用WD 160GB IDE介面
廢物利用? 不,是六個SATA介面我要用來裝1TB硬碟。
試過用USB FLASH,只能說不能接受速度。
5.25空間有三個,一個拿來裝DVD,一個拿來裝硬碟。
可能到時候還是會換殼。
3.超頻失敗,E1200不能在P5Q-EM上超頻 我得好好研究怎麼超
(二)系統安裝之設定
1.下載OpenSolaris 2008.11燒成光碟直接安裝(沒去試USB FLASH開機)
http://dlc.sun.com/osol/opensolaris/2008/11/osol-0811.iso
內建繁體中文介面,所以免驚啦。
我只設定root的密碼,反正家裡面只有我用
原廠網址 http://www.opensolaris.com/
2.安裝完成後重開機,開啟套裝軟體管理員。
搜尋sunwwebmin 安裝它。
就可以透過http://????:10000來連線管理。
3.安裝硬碟
開啟指令視窗
打format 按下ENTER
會出現所有磁碟機代號
假設為c4td0 c4td1兩顆
指令下 zpool create files mirror c4td0 c4td1
以上files為Pool名稱,可自行替換
mirror指令為兩顆做鏡像,也就是通常我們所知道的Raid 1
因為我有六顆 所以為 zpool create files mirror c4td0 c4td1 mirror "兩顆磁碟機代號" mirror
"兩顆磁碟機代號"
以後要加硬碟的話就是
zpool add files mirror "兩顆磁碟機代號"
4.設定Samba.......(iscsi研究中,誠徵高手)
這個我不太會,我是用sunwwebmin網路介面去弄的,
但是重開機不會自動掛載,還沒去翻要怎麼設定。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monkey8088 wrote:
小弟是用centos...(恕刪)
Ubuntu CentOS 這些我以前都安裝小玩過..
不過相較之下 Solaris比較深得我用NAS的喜好
ZFS的好處真的多多...
至於效能咩..........感覺應該很吃CPU
尤其我還要外掛Win2003上去.....
考慮幫忙刺激消費一下 再升級成8G的ram 還有 CPU....
這次大概是有史以來除了IBM OS/2 之外,我看最多原文文件的作業系統...
目前正在COPY檔案中....
NAS內部跑起來約70MB/s.....
我先建立兩個Pool,各兩顆1TB鏡像
然後互相COPY瑣碎檔案
外部目前跑起來約30MB/s...
Realtek 8111b 對 Intel pro 1000

看到沒,右上角磁碟機代號U,就是NAS的網芳掛載
3TB唷
另外一台電腦跑起來竟然有45~50MB/s
Marvell Yukon 88E8056 PCI-E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對 Intel pro 1000
好樣的....
繼續測試
補充說明:
網路線為多年前自己壓的,Dintek Cat.5 Dintek的頭
PS:話說硬碟太多顆,真的要貼標籤在上面....不然將來換機殼一定會錯亂...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好像Realtek 8111系列的約在30左右
Marvell Yukon 88E8056 PCI-E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對 Intel pro 1000
可以跑道45~50MB/s !!好高喔
我目前 三台電腦
1號機:965ds3p 用的是Marvell Yukon 88E8056 PCI-E Gigabit Ethernet
2號機:是Realtek 8111系列
3NAS:是D-LINK的Gigabit網卡 我記得晶片是Marvell Yukon 88E8056的
不過這三台透過ASUS的Gigabit SWICH HUB跑 目前看到最高35 = =
一般都只有30左右
不過這只有網芳才有
NAS的部份是用FREENAS 不過有點詭異的是 如果用FTP去連線NAS的話
速度只有50己K = = 不知道哪邊被限制到勒,還要在檢查設定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