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近買了新的NAS(自從上次Q家NAS死掉之後)
但是卻也引發了新的問題和疑慮,整家的電腦資訊都備份在NAS、那麼NAS的資訊要備在哪?
今天有和Pctine Ling大大聊過,但P大的作法是使用第二台的NAS做為相互備份。
小弟的新NAS是DS920+、使用4顆4TB 採Raid1+0的方式做組合
先前的QNAP TS-251大概使用壽命是5年掛點,所以我假設壽命抓個5年~
儲存的東西大概依重要度由高到低排列可以分為
1.相片、文件類別
2.各式音樂、老專輯
3.影片剪輯專案檔
4.電腦安裝用各式安裝程式(exe、dmg檔)
5.各式iSO檔存放(舊版作業系統、錄音用音源等等)
6.各式影片(MKV高清影片等等)
ISO檔案和MKV早期因為都是習慣燒成光碟片來儲存這些冷資料
但燒錄片放久了會有染料變質的問題
藍光片單面雙層的容量也僅僅只有50 GB。
考量上述的問題,所以後面又決定轉回iso丟進NAS儲存。
評估了各式的異地備份方案
AZURE、GCP 、Google Drive、OneDrive
以6TB的吃滿的極限使用來看,
OneDrive商務版的成本應該是最低的(月付300空間無限)
1年的成本約在3600~
但新的同型4BAY NAS加專用碟的備機建置成本差不多也要近4萬(如果以 DS920+ Iron Wolf PRO 4TB *4)
大概是上述方案的10年
優點大概在內網的網速而以,連外頻寬又是另一回事了
因為主要就是要做災後復原用,平常沒事不會特別去提取的冷資料
在儲存上,不知道大大們是否有可以建議的?
slodnet wrote:
話說最近買了新的NAS(自從上次Q家NAS死掉之後)
但是卻也引發了新的問題和疑慮,整家的電腦資訊都備份在NAS、那麼NAS的資訊要備在哪?
今天有和Pctine Ling大大聊過,但P大的作法是使用第二台的NAS做為相互備份。
小弟的新NAS是DS920+、使用4顆4TB 採Raid1+0的方式做組合
先前的QNAP TS-251大概使用壽命是5年掛點,所以我假設壽命抓個5年~
儲存的東西大概依重要度由高到低排列可以分為
1.相片、文件類別
2.各式音樂、老專輯
3.影片剪輯專案檔
4.電腦安裝用各式安裝程式(exe、dmg檔)
5.各式iSO檔存放(舊版作業系統、錄音用音源等等)
6.各式影片(MKV高清影片等等)
ISO檔案和MKV早期因為都是習慣燒成光碟片來儲存這些冷資料
但燒錄片放久了會有染料變質的問題
藍光片單面雙層的容量也僅僅只有50 GB。
考量上述的問題,所以後面又決定轉回iso丟進NAS儲存。
評估了各式的異地備份方案
AZURE、GCP 、Google Drive、OneDrive
以6TB的吃滿的極限使用來看,
OneDrive商務版的成本應該是最低的(月付300空間無限)
1年的成本約在3600~
但新的同型4BAY NAS加專用碟的備機建置成本差不多也要近4萬(如果以 DS920+ Iron Wolf PRO 4TB *4)
大概是上述方案的10年
優點大概在內網的網速而以,連外頻寬又是另一回事了
因為主要就是要做災後復原用,平常沒事不會特別去提取的冷資料
在儲存上,不知道大大們是否有可以建議的?
從樓主描述來看,您應該是單人使用。
如果是公司的話,建議把磁帶機納入考量。
另外關於資料部份,建議分開處理。
1.相片,文件 -> google photo+google drive或dropbox。
如果不一定要保持相片與影片的原尺寸與解析度,google photo可以免費無限空間使用。
(限制是1600萬像素/1080p)
超過的部份,會計入google drive的空間使用
2.音樂/專輯部份,如果沒有無損音質的需求,通通上傳到Google Music/Youtube Music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限制是音質上限320kbps mp3(Google Music)/256kbps AAC(Youtube Music),每個google帳號最多可上傳10萬首歌曲。
不過要先做好tag再上傳,不然會歌曲一多會抓狂(笑)。
(PS:Google Music今年會下架,由Youtube Music取代)
當然這是適合用串流聽自己所持有的音樂的場合,如果是要將音樂用在影像編輯上,那就不適合用這個方法。
3.各家雲端硬碟裡面,最好不要放一些奇怪的東西,例如版權物、迷片、18禁圖等。
因為這有可能會違反使用條款,就算沒有開放共享,也有可能被消失(已經有案例傳出)
4.同樣是雲端硬碟的問題,無限容量OneDrive的確乍看最便宜,但我會直接選G suite Business然後湊到5個人一起用,或是取得教育版。
原因是之前OneDrive大檔案上下傳速度,比google drive/dropbox慢很多很多。
如果你有需要經常在雲端以及本地上下傳檔案,速度問題一定要考慮。
OneDrive的速度問題現在有沒有改善不清楚,建議正式使用前,直接承租一個月測試看看是否滿意。
5.GCP不適合樓主使用,原因是太貴&跟樓主需求不同。
建議樓主有空的話,去按一下GCP費用計算機。
https://cloud.google.com/products/calculator/
6.iso/影片檔案的冷備份,個人建議與其買NAS,不如買多顆大容量外接式硬碟。
然後重點是,每個檔案要存入兩顆以上的外接硬碟內。(spare的spare)
這樣成本會降低很多,而且會有更好的的容錯性。
而且如果我是樓主,我會優先考量這種方式。
以現在價格,8TB 3.5"約NT. 6千以下,4TB 2.5" 在電腦家還有看到3千有找的價格(主要價格帶在3500 ~ 4000)
樓主要冷備份的資料量約6TB,我會規劃兩個4TB 2.5"湊一組弄成8TB空間,直接買2組共4顆4TB外接硬碟。
以單顆$3500計算,成本約是$14000(沒計入信用卡、導購優惠),跟樓主NAS規劃價格接近。
這樣做的好處是:
1.NAS並不適合用在冷儲存,原因是NAS的硬碟,即使沒資料寫入讀出,還是在運作。
也就是說,隨著使用時間越久,發生故障的機率越高。
但外接硬碟剛好相反,要備份的資料寫進去後就拔掉停止運作了,然後做好標籤後放進防潮箱等安全的場所儲存。
等到要使用的時候,這顆硬碟基本上算根本沒使用過,理論上故障率很低。
2.成本較低
3.災難復原作業簡單明快,且資料遺失機會更少。
直接用兩組外接硬碟做備援,萬一有問題時(比如組A硬碟1掛掉),直接拿另一組的硬碟(組B硬碟1)來讀,就可救回資料。
也就是說,restore發現掛兩顆硬碟的時候,還是有可能把資料救回。
就算運氣不好,同時掛了組A硬碟1跟組B硬碟1,A B組的硬碟2上的資料都還在。
當然因為2.的關係,直接湊三組硬碟,資料消失的風險更低,成本也僅在2萬左右。
另外樓主規劃的NAS是4TB *4,如果是raid 5 (12TB or 8TB with spare),萬一掛一顆硬碟,首先資料全部會被凍結不能讀取,直到另外一顆硬碟加入並重建raid。
以8TB的空間,要重建所需要的時間來說,樓主應該會瘋掉 XD
掛兩顆硬碟?沒救了,珍貴的6TB資料從此全部消失 XD
(而且raid 5運作到掛一顆硬碟,其他同期購入的硬碟大概也快出問題了,這包括spare那顆...)
raid 0+1 (8TB)也好不到哪裡去,畢竟raid 1有可能會遇到一顆硬碟掛點,沒問題的那顆同時寫入錯誤資料,導致整個GG的風險....
4.NAS的硬碟,為避免資料消失,最好要定期更換(比如每1~2年全部更換一次)。
加上電費等隱形成本,樓主並沒有計入。
如果改採外接硬碟,豪華一點弄個電子防潮箱,花個$3000就有不錯的產品,成本遠低於NAS硬碟定期更換的成本的。
(窮人法:弄個密封收納箱,放剋潮靈那種除濕桶進去,然後把密封收納箱放在無日照的室溫環境。
0電費,每月巡視除濕桶是否要更換,但要小心不要把液體灑出來)
以上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