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機準備賣人 需要一台新機 麻煩板上資深朋友幫我比較一下
不考慮價格的話 EPSON T50 vs CANON IP7270 用填充匣
其他功能我都比較過了 沒有考慮其他機種的打算
印量部分 可能幾天才會印一次 每次列印應該都是30-50張起跳的
墨水品質不列入考量 我有確保高品質的墨水 也不考慮人品問題
以上條件來判斷的話請問哪一台可以撐比較久
我個人是比較偏T50這邊
因為有軟體直接可以禁用惡意淘汰 廢墨也可以自己處理
7270的話 我是因為看過MG5470展示機 速度跟色彩真的都很吸引人 才會拿同級的7270來比較
不好意思麻煩各位專業的板友們幫我比較一下~ 謝謝
Magic World wrote:
現役機準備賣人 需要...(恕刪)
僅供參考 ( 開版 可忽略此內文 )
均屬 壓電式(piezoelectric) ( 開板 亦需自決 為荷 )
壓電式印頭因為微小的壓電薄膜振動程度有限,墨滴噴出速度大約為5 m/sec,只有熱氣泡式印頭的一半。因為噴墨速度慢,氣泡(因各種原因而不可避免會產生)就較不容易排出,最後這類氣泡便可能阻塞噴嘴通道而阻礙噴墨。由於壓電式印表機之印頭多不更換,因此列印的表現就會因氣泡的累積而劣化。
T50 90*6 噴嘴數
Canon PIXMA IP7270 黑色:1,024個 相片黑/黃/紅/藍色:512/1,536/1,536/512個 噴嘴數
建議參考來源 ( 特有技術參酌 )
http://www.brainnew.com.tw/ARTICLE/ra2003/ra_032003.htm
MG5470 黑色:1,024個 相片黑/黃/紅/藍色:512/512/1,536/1,536個 噴嘴數
集合 開版 內容
後續維護 考量 T50 ( 6色 色域 列入 印表機 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 考量 )
後續墨水 考量 IP7270 . MG5470 ( 5色經濟 )
引用來源 EPSON / Canon / Mobil01
內文 有構思及誤導之處 還請 開版 前輩 先進 不吝指正 謝謝
不才 拙見
此致
時頌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2013/07/20 AM 12:00
PS.單獨給 開版 技術體系 相同 不才 學淺 恕諒
-----
謝謝 3F 前輩 不吝指正
已閱覽
2013/07/20 PM 09:10 <<< 重新編輯時間戳記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大自然 { I N T } wrote:
僅供參考 ( 開版 可忽略此內文 )
均屬 壓電式(piezoelectric) ( 開板 亦需自決 為荷 )
壓電式印頭因為微小的壓電薄膜振動程度有限,墨滴噴出速度大約為5 m/sec,只有熱氣泡式印頭的一半。因為噴墨速度慢,氣泡(因各種原因而不可避免會產生)就較不容易排出,最後這類氣泡便可能阻塞噴嘴通道而阻礙噴墨。由於壓電式印表機之印頭多不更換,因此列印的表現就會因氣泡的累積而劣化。....
樓上在寫什麼?
你上面寫的是民國幾年的壓電式噴墨技術?
EPSON的MicroPiezo跟傳統壓電式已經差非常多了
2007年之後的印字頭製程和射出頻率都完全規格翻新
就連同樣是壓電式的brother印字頭規格也跟之前大不相同了
壓電式印字頭如果真的那麼不堪,那先做連續供墨的就應該是熱氣泡型的而不是EPSON了
難道他是做來給大家幹醮的嗎?
色彩表現 T50>iP7270 前者是CMYK+淡洋紅+淡青 後者是CMYK
列印速度 iP7270>T50 前者是ISO速度黑色15/彩色10ipm 後者是黑色4.7/彩色4.9ipm 噴嘴數差太多
列印成本 若以原廠耗材來說~~半斤八兩 雖然2台都有標準型跟高容量 影像機種鐵則:品質>成本
機能性 iP7270>T50 前者有WiFi跟自動雙面列印,後者只有USB
如果是以副廠墨水角度來看上市較久的T50當然是比較佔便宜
但是如果預算足夠 建議樓主直接看EPSON原廠連供L800 耗材部分一勞永逸
我的前代機 R290 像鐵金剛一樣 五年了都沒操壞
而且可以使用L800墨水,品質好又省錢
以前有寫過改裝的紀錄可以看一下連結參考 改機參考
建議整篇看完(只有兩頁而已,後面有許多前輩告知改良方法,品質更穩定)
省錢、品質、耐操 一次搞定 ^^
Magic World wrote:
現役機準備賣人 需要...(恕刪)
以下簡單說明您的問題
灰平衡不僅影響的是灰色
而是整體色溫都會影響到,只是在列印如漸層灰或者是灰色系的部分特別容易被觀察出來
一般而言小型噴墨要達到灰平衡並不容易
而且大噴墨機也需要透過專業軟體來做校正 而非僅透過原廠驅動就能達到
等我有空我會再補上照片給大家看看
小噴墨即使透過色彩校正也不容易解決灰平衡問題(可以解決大部分色偏這點是沒錯)
墨水多少有點影響,但只是一部分,印表機硬體與驅動軟體的搭配、使用的紙材、加上正確的校色流程
才能夠真正解決色偏問題
這要花費的代價是不便宜的,要做到有一定水準至少要花到十五萬以上(最低最低)..
畢竟要達到的層次不同,就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
歐基恩 wrote:
所謂的灰平衡通常應該...(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