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保固的POWEREX 520AS開箱測試
===============================前言===============================
之前看到這顆PSU 售價僅990
又有終身免費保固 就買下去了
雖然說這個廠牌比較沒聽過 不過上網查了一下 評價方面算是OK
原本今天想說多買幾顆,不過已經都賣光了
而且是尾盤出清,所以基本上是不會再進了
有時間就寫寫這顆的開箱文
=========================外包裝與本體一覽========================
↑包裝正面,右下角有80+銅牌的認證標誌,左上角有標明此產品有終身保固,以及服務電話
↑側邊貼紙,標式輸出能力,+12V雖然外盒寫單路最大18A,但是裡面是寫20A,後面會介紹
↑包裝側邊,標示產品一些參數
↑包裝背後,有一些測試數據,和產品的特色/保護能力
↑另一個側邊,有標明接頭的類型
這裡我覺得如果直接給出數量,甚至長度會更好
↑內部東西一覽,有PSU、模組化線材、兩條魔鬼氈束帶、電源線、四顆螺絲、以及保固書。配件的算是豐富齊全
↑所有模組化線材一覽
↑ATX20+4、PCI-E、EPS+12V的線材的長度大約是45cm
其中EPS+12V有給兩條,一條是4PIN的 另一條是8PIN的,並不是直接設計成
4+4可拆式
↑MOLEX 4PIN的長度比較長,有75cm
從PSU本體到第一個接頭的長度是45cm,接著到下一個接頭的長度都是15cm
↑SATA接頭的部份,
在從PSU本體到第一個接頭的長度比MOLEX 4PIN短一點點
↑PSU側面的輸出能力貼紙,這裡+12V一路寫20A,不知道實際是18還20A
有過多國的安規認證,右邊標示主動式PFC與80+銅牌
外殼是使用鏡面烤漆質感,看起來蠻用心的。當然PSU對我而言,外觀是其次
主要還是裡面的東西和表現比較重要
↑背面,使用蜂巢狀散熱孔
↑側面有貼上QC PASS的貼紙,以及S/N條碼
↑上方則是沒有任何標示
↑前方,模組化線材出孔一覽
模組化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機殼內空氣對流比較不受影響,整線方便,
取所需的線材使用即可
當然,缺點就是電阻會變高,畢竟要經過多一層
然後下面有一個main power connector sensor,上面寫一定要連接
來避免電壓過低。這樣的設計我倒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道有沒有專業的人士能夠解說其中原因
↑POWER正面,有POWEREX的商標
↑保固問題我就不拆解了,主電容使用日本化工KMQ系列。
規格為400V/150uf 105度
↑二次側使用台系teapo電容,另外從裡面還能看到橋式整流器被固定在
散熱片上,增加散熱(這裡沒有拍到)
↑模組線 ATX20+4PIN上那個避免電壓過低的神奇的東西
↑20+4PIN可以分開,以相容一些舊的主機板
↑EPS+12V部份,4PIN和8PIN使用兩條不同的模組線材,接頭也是分開的
↑實際裝機情況,幾乎所有模組線材我都用上了,除了那個EPS 4PIN外
畢竟我的主機板是EPS 4+4PIN的
===========================測試平台===========================
CPU:AMD FX6300
RAM:宇帷 Core Series DDR3 2133 8GX2
GPU:撼訊 R9 280X(偽7970那張)
MB:精英 A890GXM A2 R2.0
1.SSD Kingmax SME35 240G
2.HDD Seagate ST2000DL003
3.HDD Seagate ST2000DL003
(兩顆組軟RAID1)
PSU:POWEREX REX520AS (測試主角)
DVD ROM:華碩 DRW-24B3ST SATA
CASE: Fractal Design DEFINE R4
OS:Windows 7 64bits 專業版
使用電壓:110V/ 60Hz市電
===========================上機測試===============================
測試方法使用UT61E(True RMS)電表,以RS232連接另外一台筆記型電腦,並且使用內附之
軟體進行監測紀錄,並且使用辨電家進行AC端的瓦數測量,
以便得知目前整體系統的耗電量
低負載為系統開機到桌面,即不做任何操作
高負載為使用OCCT POWER SUPPLY MODE進行測試
(之前交差實驗過,確定用這個方式能夠逼出最高耗電
量測點為模組線材末端MOLEX 4PIN,紀錄+5V和+12V在低負載和高負載FULL LOADING下的數值
↑UT16E
↑量測方式圖示
↑低負載時,AC端耗電約為90.7瓦
↑+5V 低負載
↑+12V低負載
↑高負載時,AC端耗電約為508瓦
↑+5V 高負載
↑+12V高負載
===============================心得===============================
這顆PSU,之前跳水尾盤清倉990元,不到千元有找
而且又有終身免費保固,在售後服務上算是稍微好一點
在外觀上還蠻有質感的,模組線材也都有全束編織網包覆
內部用料,雖然不是說非常好,至少目測也有一定的水準
不過在電壓穩定度表現上,算是比較差的,高負載的時候,+12V最高和最低差距到近0.6V
+5V的部份差距0.1V
當然,這個數據是在耗電量比較恐怖的FX6300+280X下測出的,以現在主流平台,
像是I5+970這樣的話,耗電量算是比較小,在電壓波動方面應該不會像這樣這麼多
其他建議就是這個PSU是雙路+12V的,建議廠商可以在外盒上標明+12V的分路,包括
+12V1給哪些設備,+12V2給哪些設備。這樣會讓消費者更了解
總而言之,以這顆PSU 520W只賣990,個人認為算是蠻划算的
畢竟是尾盤清倉
當然 現在你想買,可能也買不到了。…
感謝收看,若有錯誤之處歡迎不吝賜教
qxxrbull wrote:
600A12您用起來如何這顆PSU我大概會換掉 拿來推FX6300+280X算是比較不夠力
基本上我不會配尾數X的顯卡,我會把價差拿去升級買其他的零件,以R9-280和R9-280X價差約1K多,買SSD或好的POWER,或加個CPU散塔,對我而言比較實際,畢竟相同配備,R9-280跑不順而R9-280X不會LAG的好像沒看過,另一原因就是超頻的R9-280X,災情也不少,出機以穩定為第一考量,我自用也是如此處理的,想玩大作就買遊戲機或是多存點錢比較實在.
我沒配過FX6300+280X,一班都是出I5 + MSI R9-280 GAMING 3G+SSD 256G+1TB 藍標+8G或16G RAM,低階的就配奔騰+內顯,除非是資深或玩家才給配AMD,不然都是I家CPU,只有少數因為預算又想多開網頁才給配FX-6300+低階顯卡或是拿舊顯卡沿用,硬碟不會超過2顆,基本上450-500W就夠了,用600A12算小菜一碟.
如果是多硬碟或是N970 ,R9-290以上等級的顯卡,我大部分會改配Antec TP-750C.能買到近萬顯卡的機子,再多花個2k買POWER是合理的.這時考慮的不只總瓦數而是供電穩定性會不會掉電壓的問題.
至於拿來推FX6300+280X您認為算是比較不夠力,+12V最高和最低差距到近0.6V,+5V的部份差距0.1V,對我而言是可接受的,畢竟FX-6300算是低階的CPU,不要想可以順跑大作,拿來玩玩一班GAME多開網頁是很OK的,頂多降特效用R9-280X硬撐一下,當然也不會玩超頻,光其他超頻的零件投資就不划算了.與其FX6300+280X,我應該會改配I3+R9-280吧.AMD CPU個人認為C/P有點低,應該有近3年沒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