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扇新選擇 ARCTIC P12 SLIM PWM PST

eanck wrote:
請問你是在官網的啥頁面找到的?

找不到怪自己沒慧根,別說了一大堆卻只會當伸手黨
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花心力去研究這些原廠數據
所以網路上大多橫評都是上機實測,一般消費者也只想知道產品在實際使用時的表現
花這麼多心力折騰原廠數據找產品,實際上散熱器溫度/噪音能差到多少?
消費端品牌不太給P/Q Curve、專業製造商產品越來越難買(拍賣還容易買到瑕疵品)
現況就是如此,光華跑這麼多年我也發現那些風扇越來越難買
拍賣網站也是充斥各種大陸出貨的賣家,東西沒一次給對的

吸引信眾?我覺得去那個你痛恨的國家有個CHH會有更好的發展

抹黑你?少來這套,記得也別再崩潰扯政治扯到被刪文
Nebuchadnezzar
囉哩囉嗦扯一大堆我沒有義務逐條回應,就這嘴臉還想吸引信徒?
eanck
TO Nebuchadnezzar: 我沒強制要求你逐條回應啊,因為我早就知道依你的程度是不可能回應出像樣的內容的。 硬著頭皮回應只會被我打臉而已。
ohmybear wrote:
我個人覺得看數據不如看實測結果,不然我也不用花時間一個個測了。
而且本次測的是12cm薄風扇,薄風扇本來就是空間受限時才會選擇的,一般人買標準風扇就好。


我之前是忍著,一直不想明講,既然有人來找我踢館,那我藏著也沒意思。

像你用固定轉速去比較3種風扇, 這是相當聰明的做法,同時你這一篇對眾人的的教育意義非常大,
但就差臨門一腳,外行人需要有人來點破其中的門道。

P12 SLIM 在2100 rpm下,風量42.1 ,風壓1.45,
但降到 1800 rpm時,推估風量剩 30~35,風壓剩1.1~1.2。

TL-12015 在1800 rpm下,風量59 ,風壓1.36,是不是高下立判?

我在2F、4F都有稍微點一下,當時故意不挑明。

=================
借用你的圖,你做出這張圖也是非常重要且寶貴的資訊。


相同噪音音量下,有相近的散熱效果,
此時兩款風扇的對應轉速如下:
TL-12015 1220 PRM
P12 SLIM 1600 PRM

意思就是 TL-12015只要 1220 PRM就能和 1600 PRM的 P12 SLIM 打平,
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去驗證風扇的優劣。
ohmybear wrote:
我個人覺得看數據不如看實測結果


這句是對的

同個風扇裝在不同機殼的不同位置結果都不同,最終是要看你自己用的實際溫度結果來畔對好壞
基本上是要看同個噪音值下處理器和主機板等等的溫度誰低來判別好壞
其中又分文書時超低噪音下散熱和全力散熱時的噪音等等

看廠商給的那圖只能當參考而已
勇者 吉姆 wrote:
這句是對的

同個風扇裝在不同機殼的不同位置結果都不同,最終是要看你自己用的實際溫度結果來畔對好壞
基本上是要看同個噪音值下處理器和主機板等等的溫度誰低來判別好壞
其中又分文書時超低噪音下散熱和全力散熱時的噪音等等

看廠商給的那圖只能當參考而已


那是因為你不懂得評估風阻值,所以沒辦法抓到對應的風壓、風量。

我直接借noctua網站的圖來解說,
圖中的3條虛線就是代表不同物體的不同風阻值。

這3條虛線只是示意圖,並非一定是這樣跑。
舉例來說,有兩種鰭片矩陣,長寬一樣的,鰭片間的間隙一樣大,唯獨深度不同,
深度較深的風阻值一定大於深度較淺的。

當沒辦法預判風阻值時,剩下的辦法有兩種:
1.直接買風扇來實測,買到合用的算運氣好。
2.和現有風扇的規格做比對,但是要比對要有官方提供的完整數據。

明明稍微比較一下數據就能知道效果,何必花冤枉錢去買風扇來實測?

==============
我家以前堆了20~30款不同的風扇,為啥這麼多? 全是買來實測的啊。
從不知名小牌的便宜風扇,到高價的DIY品牌風扇都有,
絕大部分是不知P-Q CURVE的產品,
但人總是要成長,學會看P-Q CURVE之後就少走很多冤枉路了,
那些不知數據的風扇也逐一送人,因為沒有官方數據就沒有留下供日後實際比對的價值。

以前我也有過一段"DIY牌情節"很重的時期,深受網路輿論炒作的影響,
一味以為這些DIY品牌的高價風扇就是好,對不知名小牌的便宜風扇不屑一顧,
高爾夫球扇葉、鯊魚扇葉、鐮刀扇葉、櫻花瓣扇葉、火蝠扇葉、超薄扇、超多葉扇..........
只要有噱頭就買來測,
後來陸續被數位高人點撥,才逐漸解開個人疑惑而覺醒。
Arctic官網找來的,真的沒有多難找
反正都是別人的問題





Nebuchadnezzar wrote:
Arctic官網找來的,真的沒有多難找
反正都是別人的問題


不好意思,你只能透過在搜尋網站上打"關鍵字"找到少數幾款,

https://support.arctic.de › products › techdocs › ......

這是被arctic隱藏的頁面,進入之後可以直接下載 XLS檔,
部分XLS檔還沒有繪圖出來,僅有一排數據而已,我說的對不對啊?

然而在產品頁面上就是沒有連結, 你怎不敢明白講出這2點啊?
區區能找到幾款,就能拿特例當全貌唷? 會不會太好笑?
一定要等到我出來點明事實之後,反打你的臉,你覺得這樣比較舒服是不是?

我在隔壁樓也挑明的講,在判讀數據方面,你沒我厲害啦。
正因為你不懂,所以只能緊抱"實測",你這階段已是我走過的路,
沒甚麼了不起。


沒多難找? 笑死人了,你根本找不齊啦。
若能找到你要的,不過是瞎貓碰到死老鼠,剛好以前有許多買家要求官方公開該型號數據,
在消費者取得官方網址之後經大量分享,才會被GOOGLE的演算法盯上,然後出現在搜尋頁面上。

依你的觀念,這樣就算"主動公開",是不是?
如果是,我也只能說你真容易被當成韭菜。
每個人購物習性不一樣吧,有人喜歡數據比較,有人喜歡看到開箱見證
很多人群測ARCTIC pk 貓頭鷹,就大概會知道ARCTIC溫差略輸,也是靠高轉速拉上來,但兩個品牌價差這麼大,你願意多花500塊換取這1~2度嗎?一個機殼裝5顆,價差就是2500囉。這就是實際測試帶給人的影響,去評估該怎麼取捨。

開箱人辛苦評測產生的價值就在這邊,將自身的體驗和資訊整理好後分享給大家閱讀。

消費者要去找到P/Q Curve,我覺得一般民眾應該也懶得去查,或是無從查起,E大是希望品牌將這些資訊更透明化、更好找嗎?
eanck
是啊,P/Q Curve透明化,消費者要針對需求去換風扇是不是更容易? 看不懂沒關係,網路上發一下文,不就人來幫忙比較了嗎? 何必等玩家發過比較文才能知優劣,是不是?
eanck wrote:
那是因為你不懂得評估(恕刪)


你也太外行了吧

這些都是實驗室測的
裝機後根據不同的進氣口網 排氣口網 系統內風流不同後也可以發生各種不是實驗室能得知的情況和結果
就算是貓頭鷹的也就測他自己產品罷了
市面上機殼 散熱器等多了去了
不然怎會一堆人都裝機再測溫度和噪音等等

實驗室數值只能當參考,環境變化種類可多了
全機ARCTIC +1
我是覺得買貓頭鷹的都是傻逼
多花的錢可以顯示卡上一個等級了

P.S 掏寶 ARCTIC 比台灣便宜非常多
勇者 吉姆 wrote:
你也太外行了吧

這些都是實驗室測的
裝機後根據不同的進氣口網 排氣口網 系統內風流不同後也可以發生各種不是實驗室能得知的情況和結果
就算是貓頭鷹的也就測他自己產品罷了
市面上機殼 散熱器等多了去了
不然怎會一堆人都裝機再測溫度和噪音等等

實驗室數值只能當參考,環境變化種類可多了


你真的有看懂我上一篇回應你的內容嗎? 

我是不是在說"換風扇"這件事?
"換風扇"換的只有風扇,其他變因都不變,因此更換之後的變化是很容易推斷的。

你說我外行? 
哈哈哈,你知道你訴說的環境是進氣扇才要面對的嗎? 
而機殼內的情況是可以視為單一風阻,不然p-q curve那麼長一條是畫辛酸的嗎?
當然要自己去找風阻點,
由此可知,我上面附的那一張noctua網站的圖,你是有看沒有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