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做電腦散熱的研究,網路上普遍都說塔式散熱優於下吹式,但看各家的CPU散熱器大部分塔式的鰭片數都比下吹式來的多,這樣比較似乎不太客觀,所以找來了這兩款鰭片設計相似的來比較。
下吹式
下吹式 VS 塔式(單就CPU散熱器)

塔式
下吹式 VS 塔式(單就CPU散熱器)

請問各位大大以相同鰭片的情況下,先不考慮機內整體風流順暢,單純CPU散熱器跟本身風扇的話哪個散熱比較好?

我個人認為這個情況是下吹式比較有效,因為風流能直接吹到熱源。
文章關鍵字
熱管數目和方向影響更大,所以是塔式比較好
lIlIl
這兩個的熱管數一樣,至於方向可以說明一下嗎?
我分為兩個使用情況:1是像我的3號機i3-10100這顆,原本就不會有多餘的廢熱,加上我不會用這台來用影片剪接和大型遊戲,用原廠下吹式散熱器就剛好
2是像我家剛組的2號機,是利用一號機多餘的零組件來打算再買一套剪輯軟體做為二號剪輯+遊戲機,第一次一號機R5 3600遊戲時的第一個散熱器酷媽411壓得有點氣喘吁吁,再買更大一點的212時在第二次組裝時因為忘記撕掉散熱器接觸面膠膜,導致第一次組裝3600+1050TI上212體驗不如第一個411,但之後第二次上的時候就知道要撕掉膠膜後溫度表現上令我很滿意





照片來源:每日頭條

裝上機殼以上R5 3600來說若是下吹式散熱器產生的廢熱會影響到旁邊的IC或零組件,而塔式散熱器雖然主體不接觸,但是若是以現在大宗DIY玩家使用的前二後一風扇的機殼來說,散熱器熱導管"有機會"被散熱到,塔散的鰭片因為熱導管被散熱到一部份,往上的鰭片越不容易受熱,或許有人會問:為何不將塔散直觸,但是這樣一來塔散就必須做小,以免擋到RAM和其他零組件
不用網路聽說哪種比較好,實際測試上,塔式散熱可以做大,下吹式因為考量到體積關係極限無法跟塔式比,所以塔式散熱一定比下吹涼快,就好比大家都說水冷很強,但是以240水冷來比喻好了,他的鰭片面積跟雙塔扇差不多而已,散熱效果當然也跟雙塔效果差不多,我自己三種都有,放假有空再補照片,補充一點,12代網路”聽說“一堆會壓彎CPU,我組了那麼多台目前還沒遇到壓彎導致散熱能力下降,而且12代說有多熱,我倒是覺得還好,I7烤雞半小時78度我覺得很涼快阿
直接講結論
有空間就買塔式
同價位下一定效率比較好

自己算是電腦相關從業人員
加上自己DIY電腦有超過15年
從以前塔式機殼
玩到小型準系統
自組伺服器
又玩回正常系統
或許零組件在性能型號上
也是要上網爬文
畢竟這行進步太快

但已善熱來說
塔式銷率好CP也高
甚至我認為對一般人而言
比一體式水冷更好

至於下吹式的
縱使再怎麼進步
都只是為了空間做出的妥協
個人意見。就相同熱導管設計 (規格、數量) 的 CPU 散熱器來說,下吹式的效果比較好,而且也能替 CPU 週邊的發熱元件解熱。不過下吹式的缺點是會積熱,若機箱內氣流 (風流) 或正壓差沒做好,就會越吹越熱。樓上已經有人指出熱導管數目和方向是重點,這是沒錯的。以主流 6mm 管來說,6mm*6 直觀起來就是比 6mm*5 來得好。亦有人認為鰭片的工藝技術也是重點之一。

至於熱導管的方向,就是基礎的物理學原理。熱導管製程先將內部空氣抽除,再注入工作流體與封口,在低壓環境下工作流體的汽化溫度會大幅下降。蒸發區吸收熱量後迅速汽化,蒸汽往冷凝區移動,經與外部熱源交換熱量後,凝結成液態,再藉由重力或管壁的毛細力與壓力差,回流到蒸發區,週而復始的循環。所以理論上熱導管要達到最佳工作效果,方向要與地面垂直。

綜合上述兩點 (下吹式+直立熱管),應該是風冷散熱器的最佳化設定,至今卻不是主流。其實市面上也有一些 14CM 風扇的下吹式散熱器,所以空間並非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機箱的設計,現在可以讓主機板平放,使熱導管直立的電腦機箱簡直鳳毛麟角,使得下吹側吹的效能差異不明顯,加上塔扇聽起來比較高大上,自然成為市場主流。

接下來是題外話,有在關注散熱器,會發現越好越貴,也越重。現在頂級風冷散熱器動輒超過一公斤,不管什麼安裝方向,對於主機板都是一種負擔或風險。使用好一點的散熱器,建議主機板也要能對應,要有強化 (散熱) 背板的設計,像是技嘉 B660I Aorus Pro DDR4,就算是貓頭鷹 NH-P1 上身也不驚。不過液冷散熱就沒這樣的問題,也許正是液冷逐漸風行的因素之一。
lIlIl wrote:
目前正在做電腦散熱的(恕刪)


下吹式的最大問題是把熱風(經過鰭片熱交換後)吹向CPU
塔式的散熱器則是熱風被風扇吹到機殼後方被機扇帶走

所以散熱效果比塔式差 (相同熱管 風扇 鰭片設計)

當然你的機殼設計一定要有風經過CPU 不會積熱
要不然買哪種空冷都沒用
Ja100cky
有種下吹式可以把風扇裝下面 變成上吹式
同樣導熱管數目情況下,最大的差異有兩個
1. 排風方向 下吹式因散熱後,熱風是以360度擴散,較容易造成熱風循環,增加進氣溫度
2. 導熱管轉折數 下吹式導管轉折數較多 會影響內部液體/氣體流速,進而影響散熱效率

所以以同款風扇及轉數,同樣導管及相同鰭數的情況下,塔散效率會比下吹式來得好

下吹式優勢除了可以提供VRM直接散熱外
可以在有限的高度下,增加風扇大小 如Be Quiet Dark Rock TF可以以13公分(不包含進氣空間)的高度做到雙13.5公分風扇,220W TDP的效率
lIlIl wrote:
目前正在做電腦散熱的(恕刪)

就拿你的舉例來講就算熱管與鰭片數量相當,塔型熱管的U型布局熱管的利用率還是比下吹式的C型布局來的好,就連Tt的規格數據支援瓦數170/140 W也反映了這點(官方數據打臉)

當然要因為個人喜好無視一切也不是不行,下吹式吹到熱源那點風流有用又何須熱管鰭片......
我之前也是有用過下吹式的
不過風扇強弱的風力才是重點
而且適合那種裝小主機的選擇
不過高階散熱管下吹式的很少
所以好一點的散熱器像雙塔的.
為了增加散熱面積.都會做直立的不會做下吹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