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huang0317_3 wrote:
REITs如果沒有收...(恕刪)
alex大可能沒有把我的看法看完,
1.基金可能會虧本,虧的話就全民買單,像全民健保一樣,有收益,政府可以發憑証在市場交易。
它是一個在開放市場下的基金,即不會生出一個電信局,也不會變出一個中華電信。
2.全面開放最後一哩,讓大家都是大盤商,現在就是大盤商不夠多,中華電信又批發又零售,如果批發價太低,它的零售怎麼作。誰建設,當然是國家的基金,就算虧錢也要做,全民買單。
3.台灣第四台普及率至少在世界上是排在前面,而我們的光纖上網到現在還落後給adsl
4.行動部門獨立也好,固網部門獨立也可,至少在業務上是分拆成兩家公司,而中華電信呢? 全包
5.中華電信當然可以分紅,但總不能主事者,都是那些退休的官員,優退辦一辦,再去假民營事業領分紅。
交通部也好,中華電信也好,不都是同一批人嗎?交通部的手,從沒離開過中華電信過。
6.要促使民間投資一定要提供一定誘因,打破中華電信的長期壟斷,讓大家從回起跑點,以後,就算中華電信想自己建新線路,不開放給別人用,也可以。
其實,我的看法政府也不是不知道,至少在想法上和張善政是大致相同
財訊 張善政專訪其實大家都怕再出現一些官不官、民不民的公司,過去有中華電信、跟一堆國有銀行、現在又多一個桃園機場公司跟台灣高鐵,alex大講得很對,問題在交通部,但中華電信,從沒來離開過交通部,所以,真的非常希望政府退出事業經營,政府只要花錢作建設,不要還想當"王永慶"或"張忠謀"
Sato989 wrote:
1.基金可能會虧本,虧的話就全民買單,像全民健保一樣,有收益,政府可以發憑証在市場交易。
它是一個在開放市場下的基金,即不會生出一個電信局,也不會變出一個中華電信。...(恕刪)
一個沒有人的基金,能建設嗎?
一個有人力建設的基金,不就是另一個電信局?
Sato989 wrote:
2.全面開放最後一哩,讓大家都是大盤商,現在就是大盤商不夠多,中華電信又批發又零售,如果批發價太低,它的零售怎麼作。誰建設,當然是國家的基金,就算虧錢也要做,全民買單。...(恕刪)
現在大盤商不夠多?
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全台灣有多少家ISP?
第四台和固網基本上都有ISP的執照你知道嗎?
虧錢也要做,全民買單?
你的意思是,沒用網路,或少用網路的人,要幫大量使用網路的人買單?
你聽過使用者付費的原則嗎?
Sato989 wrote:
3.台灣第四台普及率至少在世界上是排在前面,而我們的光纖上網到現在還落後給adsl...(恕刪)
你知道第四台也可以提供便宜又快的網路嗎?
真要光纖上網,所有固網公司都可以做,可以去看香港寬頻怎麼自己鋪光纖的。
Sato989 wrote:
中華電信呢? 全包...(恕刪)
有興趣的可以去查wiki,目前中華電是分成幾家公司?
Sato989 wrote:
中華電信當然可以分紅,但總不能主事者,都是那些退休的官員,優退辦一辦,再去假民營事業領分紅。
交通部也好,中華電信也好,不都是同一批人嗎?交通部的手,從沒離開過中華電信過。...(恕刪)
張忠謨有沒有參與台積電分紅?
你知道中華電的董事長是交通部部長派的嗎?
你知道交通部部長是行政院院長派的嗎?
交通部和中華電信有一直是同一批人嗎?
你建議弄個基金還不是一樣的狀況?
Sato989 wrote:
中華電信想自己建新線路,不開放給別人用,也可以。...(恕刪)
中華電的線路每條線1個月新台幣140元,甚麼時候不開放給別人用?
1.我所說的基金,某種程度是信託"特定基礎建設",也就是中華電信的固網迴路所有權回到基金的受益人,這受益人可以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全國民眾或類似運彩給某些特定人作分配,甚至可以部分拿到公開市場作交易。要人嗎?當然要,多少人?我想可以參考行政院開發基金,至於建設和維護,當然是外包,中華電信難道都自己做嗎?
2.isp業者很多,但如果中華電信即要做光世代又要租線路給一般業者,就會出現中華電信不願開放最後一哩的問題。讓中華做他的光世代就好了,至於線路,可以找政府基金租,或再建新的,至少它的壟斷被打破了
3.如果我們把寬頻建設視為重要基礎建設,我們就不能夠任意將"使用者付費",無限上綱,就好比台灣過去30年,也不是大家都會出國,但我們就不要蓋機場嗎?
4.我是對香港不熟,第一次在香港的土地是1987年的事,但人家大東電報局當年上市時,也是把業務分拆,你說的NTT也是把業務分拆,但你說中華電信的分拆,只是去經濟部登記成好幾家子公司。這樣的分拆,和人家的分拆好像不太一樣。
5.張忠謀有沒有分紅,有。台積電是政府支持創立,張忠謀回台前也是當任德儀的主管。台積電,今天來講,某些程度,也是壟斷,但它的壟斷,是靠台積電的經營階層和全體員工30年的努力。
中華電信的壟斷,是靠長期政府的特許而壟斷,它一出生,就是電信市場的大怪獸,請問中華電信可以拿到世界上和人家比拚嗎?中華電和台積電是同一個成功故事嗎?
6.中華電信的經營不是同一批人,請問中華電信的董事長,是不是都是交通部官員退下來的?他們的工作資歷曾經待過全球500大或世界一流的電信公司嗎?
7.更何況這樣的基金,要虧損是不太可能的,試問,如果這樣就虧損,是不是代表台灣網路建設到此為止。只是把這筆帳從中華電信轉到特定基金上,不再納入中華電的資產負債表,這樣就會虧損,我不信。以後,要好要壞,是中華電信和新股東的事。交通部的官員退休後,就回家或參選立委。
8.打破中華電在固網的壟斷真的很重要,大家想為什麼我們今天在行動通訊的問題,不像固網這麼嚴重,至少,在90年代,大家可說是站在同一起跑線起跑,為什麼第四台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當年,各系統業者也是同一起跑線開始競爭的。但當中華電信從電信局出來時,他在市場上就是大怪物,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就要分拆他的業務或資產,這不是政府打壓民間企業,中華電從來就是政府的一部分,現在它必需離開政府,並把它壟斷的線路賣還給政府,最後一哩開放給所有人,包括中華電信自己。
Sato989 wrote:
我想可以參考行政院開發基金,至於建設和維護,當然是外包,中華電信難道都自己做嗎?...(恕刪)
如果有賺錢,那跟現在的中華電有何差別?
如果沒賺錢,那跟以前的電信局有何差別,要回到收機門號要排隊的年代?
Sato989 wrote:
就會出現中華電信不願開放最後一哩的問題...(恕刪)
我已經打N次了,中華電的線路每條線1個月新台幣140元,甚麼時候不開放給別人用?
Sato989 wrote:
我們就不能夠任意將"使用者付費",無限上綱,...也不是大家都會出國,但我們就不要蓋機場嗎?...(恕刪)
機場有收機場稅,麻煩查清楚好嗎?
Sato989 wrote:
4.我是對香港不熟,第一次在香港的土地是1987年的事,但人家大東電報局當年上市時,也是把業務分拆,你說的NTT也是把業務分拆,但你說中華電信的分拆,只是去經濟部登記成好幾家子公司。這樣的分拆,和人家的分拆好像不太一樣。...(恕刪)
香港網路會快,是香港寬頻帶來的,跟業務分拆完全沒關係;
NTT把業務分拆,但固網還是他的核心事業,並沒有把固網分出去。 切記這一篇是講固網
況且中華電要不要分,是交通部和NCC的權力。
再次強調中華電只是做事的人
Sato989 wrote:
中華電信的壟斷,是靠長期政府的特許...(恕刪)
日韓都一樣,中華電沒甚麼特殊之處
其他固網有被禁止鋪線路嗎?
第四台有被禁止販賣網路商品嗎?
Sato989 wrote:
請問中華電信的董事長,是不是都是交通部官員退下來的?...(恕刪)
中華電的董事長是誰,跟中華電沒關係
有問題請洽行政院院長,甚至總統
Sato989 wrote:
7.更何況這樣的基金,要虧損是不太可能的...(恕刪)
這沒錯,只要收費高,當然要虧損是不可能
但那跟中華電有何差別?
跟中華電的線路每條線以1個月新台幣140元,出租給其他業者有何差別?
Sato989 wrote:
在90年代,大家可說是站在同一起跑線起跑,...(恕刪)
在日本和韓國
人家的固網業者,還不是自己鋪線路?
第四台有自己的線路,為甚麼不大力推廣快而便宜的網路。
Sato989 wrote:
並把它壟斷的線路賣還給政府...(恕刪)
政府有錢嗎?
中華電現在還算是政府的金雞母
Sato989 wrote:
最後一哩開放給所有人...(恕刪)
我已經打N次了,中華電的線路每條線1個月新台幣140元,甚麼時候不開放給別人用?
日本韓國都是這樣做的
所以我前面有寫 "2002年4月韓國政府要求KT執行銅鉸線細分化(LLU),但成效不彰,主要原因為韓國主要電信業者均已自行佈建電信網路。"
日本韓國香港的案例都告訴我們
網路要有競爭力,要便宜就是要自己鋪線路
alexhuang0317_3 wrote:
如果有賺錢,那跟現在...(恕刪)
1.分拆,但你否定一個事實,就是香港電訊和NTT,在民營化時都有先做業務分拆就是行動和固網剝離,中國電信也將自己拆成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但請問中華電信有嗎?沒有,這是一個事實 大家都有,它沒有。
2.最好的況狀是大家都都投資建設,沒有,為什麼? 誘因不夠,中華電信有最後一哩,等我蓋完了,中華電信不知到那了,乾脆不要蓋,租他們的就好了。如果今天是信託基金,大家面對的中華電信就不會是一個大怪物,要嘛,自己蓋,要嘛,就繼續租。起碼,把中華電信放在同一起跑點上。信託基金是要了避免假民營、真分紅。
3.機場稅和固網租金是同意思,但蓋機場的費用就不汲及"使用者付費"的原則,而政府收購固網迴路,就是全民買單。是你先用兩套標準。會賠嗎?不會,但如果為了讓更多人享受更便宜的費用,賠本求租,也不是不可,就全民買單。
4.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有人會反對對中華電信做資產剝離,今天,是中華電不爭氣,才落入人人喊打的局面。
基金的目的是為了將過去政府在特許時代,投入的建設,從私有財轉為公共財,政府向中華電信收購,並出脫所有中華電信股票,讓中華電信回歸純民營企業本質,讓董事會和經營層可以由真正的人才來帶領。
5.民營業者拿到牌照就擺爛是沒錯,但問題在他們在取得牌照的同時,政府也在市場放一隻大怪獸。
6.中華電信是做事的人,我知道,但我更認為,這間企業談到分紅時,它完全是一間民營企業,但等到大家質疑它的服務時,它就躲在國家建設大旗的後面,說它只是做事的人。
7.沒錯,大家都可以找它租,如果我今天是isp,我要對一般家用網路推雙向1000m,中華電信會提供嗎?是便宜的價格嗎?中華電信還是控制最後一哩。
8.中華電信是叫它蓋,它也蓋不好,叫它寫產品,市場上,大家對它產品的價格都抱怨連連。
Sato989 wrote:
1.分拆,但你否定一...(恕刪)
S大理性分析討論令人肯定,無奈卻是用錯了心阿
這版上某些人的立場鮮明到看了會想笑,這也是造成有關中華電信討論往往一棟大樓蓋下來
完全沒半點共識的主因。
a大的發言我是越看越不懂了...大概是小子愚蠢吧

S大..還有一點,千萬不要和他們講民營業者的問題
因為這些人永遠都強調「其他業者不鋪線」
彷彿替中華電信轉移了焦點就沒事了
也不思如何站在政府角度該如何具體措施來改善這樣的環境
這倒是煞費了S大的苦心了..
最後嘛,S大所言無非也是要拆開最後一哩
小弟覺得也是幾乎不可能
唯有政府開放有線電視跨區結盟,整合全台的cable最後一哩
並有效督促,才能在價格和品質上和中華電信爭長短吧!
Sato989 wrote:
行動和固網剝離,中國電信也將自己拆成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但請問中華電信有嗎?沒有,這是一個事實 大家都有,它沒有。...(恕刪)
行動和固網剝離跟網際網路的快慢或價格有甚關係?
如果你認為有問題的話,也是交通部或NCC的事,干中華電甚麼事?
Sato989 wrote:
2.最好的況狀是大家都都投資建設,沒有,為什麼? 誘因不夠,...(恕刪)
奇怪了,日韓港都能鋪線路,就台灣的業者用一句誘因不夠,就可以不建設?
第四台都能鋪線路了,就台灣的固網業者用一句誘因不夠,就可以不建設?
昨手拿著執照卻不建設,右手卻跟中華電租電路賺網路費,不會覺得很奇怪嗎?
有骨氣的話,歸還執照,停止isp業務,不要賺網路費,可嗎?
Sato989 wrote:
賠本求租,也不是不可,就全民買單。...(恕刪)
要賠本求租,那跟政府直接付錢給中華電好了?
幹嘛搞個那麼一個大彎?
國營會比民營效率好嗎?
Sato989 wrote:
4.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有人會反對對中華電信做資產剝離...(恕刪)
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有人會支持線路國營化?
這樣會必較有效率嗎?
日港韓有哪個是這樣玩?
要玩也是交通部的事,干中華電甚麼事?
Sato989 wrote:
政府向中華電信收購,並出脫所有中華電信股票...(恕刪)
買的貴,不就圖利中華電。
買的便宜,不就圖利固網財團。
然後生出一個完全國營的電信局,回到當年排隊等門號的年代
Sato989 wrote:
讓中華電信回歸純民營企業本質,讓董事會和經營層可以由真正的人才來帶領。
中華電的董事會和經營層是交通部派的,干中華電甚麼事?
Sato989 wrote:
7.沒錯,大家都可以找它租,如果我今天是isp,我要對一般家用網路推雙向1000m,中華電信會提供嗎?...(恕刪)
線路租出去,頻寬本來就承租人提供,干中華電甚事?
Sato989 wrote:
8.中華電信是叫它蓋,它也蓋不好...(恕刪)
中華電的董事會和經營層是交通部派的,請直接和交通部抱怨,應該會比較有效率
如果交通部還做不好,投票時請牢記在心...
或者抵制中華電,改用其他固網或第四台,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廣告是這麼寫)
npdzl0917 wrote:
千萬不要和他們講民營業者的問題
因為這些人永遠都強調「其他業者不鋪線」
彷彿替中華電信轉移了焦點就沒事了...(恕刪)
消費者需要的是快而便宜的網路
而不是快而便宜的中華電信網路
覺得中華電不好,就去用固網或第四台呀
npdzl0917 wrote:
也不思如何站在政府角度該如何具體措施來改善這樣的環境...(恕刪)
光是NCC數次阻擋中華電昇速降價這件事,政府就做太多了一點吧?
中華電的所有董監事(含董事長)都是交通部派的
這邊交通部又似乎經常忘記他才是真正的決策者這件事
只要交通部下令停發股息
中華電每年就可以多少錢可以投入網路建設,你知道嗎?
npdzl0917 wrote:
唯有政府開放有線電視跨區結盟,整合全台的cable最後一哩...(恕刪)
早就跨區了吧? 要不要google一下,現在是幾個財團在經營?
alexhuang0317_3 wrote:
行動和固網剝離跟網際...(恕刪)
其實alex大一直搞不懂何謂信託"國家基礎寬頻建設",就像高速公路,你把高速公速當成不動產發REITs,這和成立另外一間國營公司來經營線路是兩碼子事。信託,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另一間"假民營、真分紅"的國營事業。
用意就是讓國家也好、交通部也好,退出ISP的經營。
就如前述,信託根本不會,也不可能回到過去你所言電信局排門號的年代,
因為,過去電信局是一家獨賣,才會造成要排門號,剝離固網並成立信託基金後,我們的電信市場還是開放,而且更開放,因為交通部已完全退出客戶端業務,且固網市場上沒有壟斷的業者。如果,現有線路飽合或不足(可能性不大),或應需升級,那麼在市區,大家會搶著蓋新的。在偏遠地區,可能還是要仰賴政府的基金來建設。就像航線,熱門線路大家搶著飛,偏遠,就必需仰賴政府補貼,就是所謂的全民買單,一加一減後,會賠嗎,不會。誘因不夠,不是一句話,是一個"決定性"的現實環境境。就像市場上99%航線都分給了一家航空公司,你再要求新進航空公司拚命買飛機,如果,我是新加入的航空公司,你要買嗎,我當然不要,我向原有的航空公司租個一、二台的飛機,來飛一飛就好了,不賠錢就好了。這個市場永遠不會作大。
alex大,你的質疑和我訴求的信託"固網線路",國家退出市場,和結束中華電信壟斷是沒有什麼關係。
你一下說信託後,門號要排隊,一下又說,全民買單會虧損,一下又說,我主張要成立一家國營公司,一下又搬日、韓、港,一下又說,中華電信和交通部沒關係,中華電信是做事的人。
但我還是很有耐心,向你解釋。為何民營化前要先分拆,因為,必需要市場塑造相對公平的環境,這樣新參與者才有誘因,不然,你當當年的港英政府是笨蛋嗎?
alex大再一次提醒你:
買回迴路資產並予信託,和線路由國家經營,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基金和公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這部分可能要請你多思慮。還有,我們家在6年前就不用中華電信的isp,3年前,連中華電信線路也不用。哈,我們家之前用凱擘,現在用威達,用起來,都覺得比中華電信還好,我只是將網路視為產業發展很重要的一環,站在一個國民的立場,提出改善網路環境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