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國家是不是可以把中華電信的線路,切割成一個獨立基金(不是公司),由基金向中華電信收構所有的固網線路後,退出中華電信經營,並全面開放民間企業承租線路
這樣可以解決2個問題:
1.建設的資本支出和折舊,就可以從中華電信從損益表中分割出來,這樣中華電的股東就不用為偏遠地區的人負擔那筆費用。
2.擁有固網執照的業者,除非有自己的網路建設,不然,實質上固網特執照等同無效,因為,未來連7-11都可以開辦固網業務,因為只要像政府租就可以。
如果可以成功,未來,台鐵的鐵道也可以由國家的基金來控制,列車就全面開放民間經營。立委只要釘住佈建率和妥善率就可以。
不然,整個isp產業怎麼看都像一死胡同。
中華電信不能要求要公務人員的保障,又要民營企業的分紅
執照也不能永遠只給那幾家企業。
中華電信、桃園機場、中華郵政、台鐵...這些交通部經營的企業,真的完全跟不上國際競爭力,只有在那自我感覺良好,只要不要立委釘上他們就好。
3/30更新:
帶大家用倒敘法,或許就看得懂:
1.A 服務 - A 終端 - A ISP - A 網路,一但整個市場是這樣,就是我們講的數位匯流,到時從終端設備到網路都是免費,因為整個利潤來自於"服務",就和現在的手機市場一樣,手機補貼,基地台自建,月租費折抵通話費。
這一天,一定會來,問題選項是:
我們要比韓國早5年,還是比韓國晚10年。如果,我們的答案是前者,我們就要往上解決一個問題。
3.A服務 - A終端 - A ISP - 網路
我們就要吸引市場上提供服務和終端的廠商,如PCHOME、YAHOO、GOOGLE、中國信託、ASUS....,往ISP發展。這樣,我們就要由國家補貼在線路佈建上。
4.服務 - 終端 - A ISP - 網路
ISP變多,"經濟利潤"不見,中華電信就會不能只作ISP,它就要往上下發展,例如,它要把現金拿去收購更多應用服務的公司,或是往上續佈新建路。這種投資不是把錢丟在KKBOX那種小公司,它可能就要直接入股任天堂或買下PCHOME之類的,因為規模經濟。它往上游建網路,但不會再去鄉下建,它只會建在信義區或內科等地區。
"經濟利潤",也就是"利潤-機會成本",是現在最大問題,就是市場上大家都有經濟利潤,所以,我在上游的網路一定不會快,下游數位匯游的餅也不會大。
有人會提,中華電信,寫一個產品,MOD隨選隨看一個月5000,網路不用錢,是不是就達到上述1.的況狀,民間會不會開始自建線路,會,而且直接把機房蓋在信儀富邦,因為,它原本服務要對全台灣,我現在只要對信義區就好了。所以,一旦這樣,信義區可能有好幾家A廠商,而屏東可能只有一家,就是中華電信,因為它線路便便。如果,你是信義區的NCC和民眾,你會同意,但如果,你是不在都會區的NCC和民眾,你一定不會同意。
如果,你對經濟學有概念,從這裡,你就會不難理解,為什麼,NCC要阻止中華電信降價。
5.我們不要忘記,剛才我選的答案,要比韓國快5年。
政府就必需全面補貼,如果,中華電信原來要投資5年2000億,政府可能就要分2年就要投完。
政府會不會虧損,不會,虧損與否,是取決在折舊攤提年限和售價。政府支出,最終還是回到GDP裡面。售價如果很低,在促產業發展的立場上,就全民買單吧,又何仿。
政府是不是直接對中華電做補貼,像過去那樣,不行,中華電是公司,公司是營利且有股東權益報酬的問題,
所以,我提議把這樣的業務單獨獨立出來成立信託,這樣的信託是非營利,受益人是全國國民和政府,日後,財政有需要,可以在次級市場流通。
所以,我才說這樣的東西,某程度同政院的開發基金,它和你們講的國營真的扯不上邊。
用民眾的稅金來建設.建設完成是要多少錢來讓民間租用啊
反映建置成本租金太貴.誰跟你租啊.......................................
不計算建置成本.租金優惠不就等於拿稅金圖利財團.那這基金只能一直不斷用稅金注資進去永遠不可能回本打平
很多人都在那邊說啥中華電信的基礎建置也都是早年人民的稅金.現在被獨占不合理之類的云云
可是這些早年的用稅金建置的基礎建設在舊在中華電信民營化釋股的時候
變成是中華電信公司的資產估過價後.決定了每股價格.然後被政府給賣掉了65%的股份.
而賣的錢也收進國庫了.至於估算出來的股價與賣出後的價格.有沒有回收當初投入的稅金
這就要問當時做出決定的政府了(我記得是沒有.被賤賣圖利了外資與財團.............)
重要公共相關產業民營化下場只會是失控與配置不均.國內外很多先例了.商人的貪婪是永無止盡的
因為重要公共設施是不可能因為某地方居住人口數無法支撐其營運就不予以建置的
Ricky5.NT wrote:
這樣不就又回到全民買...(恕刪)
1.基金規模會很大,但不至於大到超過一家中華電信。
2.擁有固網牌照的業者,就不能再只躲在後面,只當中華電信的大盤商
3.基金的受益人,可以是全體國民,也可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4.政府全面退出中華電信,就不用讓一群無能的官僚在背後下指導棋,也不用受立委指指點點,對股東和員工都好。
5.中華電信的僱員政策可以更彈性,不用在被大家當鐵飯碗
6.電信建設本來就是全民買單,都市照顧鄉村,納稅多照顧納稅少。
不然,現在的環境:
中華電信怨只有它在建設,民營固網業者怨中華電信一開始就壟斷,民眾怨中華電信的速率怎麼比不上鄰國,
官員怨不能好好讓我坐在位置上嗎? 民代怨他也有業積壓力。
中華電信要做的只是先賣後租,把設備和線路賣給政府的基金,再向政府租回來,這樣它就不必一直替別人在蓋線路。
Sato989 wrote:
1.基金規模會很大,但不至於大到超過一家中華電信。...(恕刪)
請參閱政府預算,目前每年是增加4000億債務
如果網路建設要1000億的話
給中華電做,政府只是減少300億股息收入
但如果政府包回來做的話
就是需要1000億現金支出
Sato989 wrote:
2.擁有固網牌照的業者,就不能再只躲在後面,只當中華電信的大盤商...(恕刪)
擁有固網牌照的業者,就變成基金的大盤商
Sato989 wrote:
3.基金的受益人,可以是全體國民,也可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恕刪)
受益人?
會不會受益還不知道,但回到辦個手機門號還要排隊的年代,應該會重現
Sato989 wrote:
有牌照的固網業者,如果要殺出紅海市場,勢必有自建的網路基楚建設,達到垂直整合,就像現在的第四台業者。...(恕刪)
有牌照的固網業者,想做事的話,現在就可以自建的網路基楚建設,達到垂直整合,就像現在的第四台業者。
2002年4月韓國政府要求KT執行銅鉸線細分化(LLU),但成效不彰,主要原因為韓國主要電信業者均已自行佈建電信網路。
Sato989 wrote:
現在的問題是中華電信太大,效益卻讓大家覺得又貴又慢又官僚又任人宰割。...(恕刪)
日本NTT、韓國KT更大,問題不在制度,是在人身上。
決策者有問題,制度怎麼改都沒有用
中華電只是做事的單位
交通部才是真正的決策者
alexhuang0317_3 wrote:
請參閱政府預算,目前...(恕刪)
謝謝 alex大的指教,
但針對以下幾點,我有些看法:
1.政府收購中華電信的固網線路,相對政府也必需退出中華電信經營,釋出的股票也是一筆財源。
中華電信也不用像現在官不官、民不民,基金的部分也可以類似REITs的商品在市場上交易。
這樣就不用說是全民付擔,而對於金融市場和吸引民間游資,也是有助意。
2.擁有固網牌照會是大盤商、中華電信也會是大盤商、甚至htc、acer、7-11、家樂福都可以是大盤商,不但不會重回排門號的年代,中華電信只要專注在產品端就可以,根本不用再舉國家建設的大旗。
3.現在的固網業者,認為再怎麼建設也是中華電壟斷,與其這樣,躲在中華電信後面賺就好了,但一旦大家都是大盤商,它可能願意多花點錢來做垂直整合和數位匯流。
4.NTT當年也是分拆,將docomo獨立出來,現在中華電信,反正大家罵也不會痛,固網賺不夠,就從行動電話撈,談年終和分紅,它們就是民營企業,選經營者和工作保障時,它們就是國家的一部分,交通部的一部分,台灣的民間企業,那裡有那麼強勢的工會。
現在的中華電信,有點像政府建高速公路,再組一間國道巴士,在上面跑,高速公路的所有權是巴士公司。
你問巴士公司,為什麼車班那麼少,車子那麼舊,巴士公司回答你:因為我們要養高速公路的維護。
那我們就把高速公路所有權給政府,政府也退出巴士公司的經營,並開放所有巴士使用。
Sato989 wrote:
中華電信也不用像現在官不官、民不民,基金的部分也可以類似REITs的商品在市場上交易。...(恕刪)
REITs如果沒有收益,有人會買嗎?
如果要有收益,不就又是另一家中華電信
另外釋出股票不是那麼的簡單
一不小心,政府丟了中華電的經營權
換出一個當年的電信局(還只有固網)
這樣有必較好嗎?
Sato989 wrote:
2.擁有固網牌照會是大盤商、中華電信也會是大盤商、甚至htc、acer、7-11、家樂福都可以是大盤商...(恕刪)
大家都是大盤商,誰建設?
日港韓網路進步的原因,是因為有多家在競爭,為了競爭才會有建設有進步。
只有一家做,又要不求獲利 (如果要獲利,跟中華電有何差別?)
一定會重回排門號的年代
Sato989 wrote:
3.現在的固網業者,認為再怎麼建設也是中華電壟斷,與其這樣,躲在中華電信後面賺就好了,但一旦大家都是大盤商,它可能願意多花點錢來做垂直整合和數位匯流。...(恕刪)
一旦大家都是大盤商,跟現在的第四台有何差別?
第四台沒有最後一哩的問題,有哪一家願意多花點錢來做垂直整合嗎?
講白一點,第四台的網路有比講好比較便宜嗎?
Sato989 wrote:
4.NTT當年也是分拆,將docomo獨立出來...(恕刪)
docomo是手機部門,不是固網部分
NTT的固網,目前還是NTT核心事業
Sato989 wrote:
現在中華電信,反正大家罵也不會痛,固網賺不夠,就從行動電話撈...(恕刪)
現在其他的固網公司,嫌固網不好賺,不鋪線路,就從行動電話、國際電話撈,這樣比較好嗎?
Sato989 wrote:
談年終和分紅,它們就是民營企業,...台灣的民間企業,那裡有那麼強勢的工會。...(恕刪)
工會是法律保障的,權力是自己爭取的
中華電只是做事的單位
交通部才是真正的決策者
你成立另一個單位,如果決策者的心態不變
只會生出另一個完全國營中華電
跟中油完全類似,這樣會有競爭力嗎?
不給年終和分紅的公司,這樣會有競爭力嗎?
跟當年的電信局排門號的機關有何差別?
Sato989 wrote:
現在的中華電信,有點像政府建高速公路,..(恕刪)
現在其他固網,有點像麵包店,自己不做麵包,卻跟CHT麵包批來賣。
你問麵包店,為什麼麵包那麼少,那麼貴,麵包店回答你:因為CHT麵包的批發價貴。
請問這樣合理嗎?
然後有政府統一做麵包
所有的麵包店都跟政府批貨
請問這樣的麵包會好會便宜嗎?
日港韓都有一堆公司鋪線路,這才是人家進步的原因
所以我前面有寫 "2002年4月韓國政府要求KT執行銅鉸線細分化(LLU),但成效不彰,主要原因為韓國主要電信業者均已自行佈建電信網路。"
更何況中華電的線路貴嗎?
每條線1個月新台幣140元,相對於目前的網路費用800~1000,已經不錯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