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寬不等於雲端, 有錯誤觀念的人還真不少

claus950 wrote:
看來大家很在意"運算"這個字眼,換個方式,說成"服務"會比較恰當...(恕刪)


claus950大大所講的東西是重點
Cloud Computing重點就是服務,由遠端伺服器提供運算的服務
像是Google文件,Youtube(上傳後的轉檔)等等
但是有時也有些儲存設備廠商把自己的產品也想搭雲端運算的順風車
這並沒有錯,不過這是伺服器端的事情,跟本地端電腦無關
而且造成大家會把分散式儲存誤以為是雲端運算的一種應用

雲端運散當然是是需要頻寬的
因為還要把操作的結果傳回本地端電腦去呈現
只是高頻寬不應該是雲端運算的訴求
因為只要遠端伺服器做完該做的運算,並回傳結果
盡可能減少本地端資源的耗用,基本上就已經達成雲端運算的目的了

透過Youtube顯示HD影片,基本上還是用本地端電腦的資源
此時遠端電腦只是一般file server的角色罷了,檔案還是下載回本地電腦來播放
影片串流服務雖然他需要高頻寬,但是這不是雲端運算的應用
要像google文件這樣,用瀏覽器告知server我要在EXCEL做一連串的運算
例如把某幾欄的數值進行加總,再透過網路呈現結果
這樣才符合雲端運算的概念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TONY_H wrote:
這位大大不用在浪費唇舌跟一堆學生談雲端了啦 . 滿腦子的下載跟影片 . 前面還有人說自己在家搞雲端服務 , 別笑掉人家大牙了


嗯...不瞭解私有雲有什麼好笑的,願聞其詳...
是因為私有雲上面放了很多好笑的漫畫嗎?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服務點子。
有這種雲的話,可以讓我加入變成一端嗎?

私有雲,公有雲,小雲,大雲...這些連學生都懂得東西,可能您需要先釐清一下自己的觀念。
irsjx2vxo3ne3k84dr1dz4,r4pe8bez3/4ne3bq4bew2j92gea jx4hq me-2d8 e3hy4hi2ty k84!
總之呢,雲端運算服務已經提到很多了

想要雲端硬碟,雲端計算什麼都好

自家想架雲端硬碟也好(雲端運算基本上私人沒本錢架設)

總之實際點比較好,很多服務不是你表面上看到那麼簡單

就算有資源也未必合乎成本效益

想用大頻寬就去另一邊喊,不用看到雲端夯就拉雲端來當頻寬盾牌
雲端最近夯的是GOOGLE提出的運算,而不是那種幾年前的硬碟服務

兩種計價差的可遠了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神戶齊 wrote:
總之呢,雲端運算服務...(恕刪)


如果廣義的把具備遠端網頁操作介面的伺服器也納入的話
時下流行的Synology,QNAP等支援BT下載的家用NAS設備也可算入其內
他們也包含了網頁介面,遠端主機運算與遠端儲存,多人同時使用等幾種特性
當然,我這麼說就是很廣義的定義,而且僅限於BT離線下載功能

重點是雲端運算概念是個起源很早的
直到Google將這樣的概念化為有形的Google服務
他是一股新的浪潮,新的思維,但是我想他能否成為神兵利器
我覺得還需要殺手級應用的出現才有可能
這概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會怎樣也不知道
大家討論可也別爭過頭了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derliang wrote:
嗯...不瞭解私有雲...(恕刪)


To blockquote :

我看到想笑的事是下面這個留言 . 跟周星馳的食神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當食神 ?? "

BTW , private cloud & public cloud 應用上差很多 , 滿足的需求也不一樣 . 不是說自己在家有了大一些的頻寬 , 搞個幾台機器 , 就叫私有雲 . 望文生義很簡單 , 牛頭不對馬嘴差很多 . 就我最近知道的私有雲實際roll out 在某國內電子大廠 , 跟對外頻寬完全扯不上關係 .

董呆呆 wrote:
真的很不想恥笑你....

要是開放大頻寬,人人都可私設雲端運算服務,這你懂嗎?
還要另付流量費給HINET? 真是好傻好天真...

你真的讓我不知如何與你溝通啊....

因為照你的觀點而言,那些免空MU、RS…等等等,通通都負債累累了
更別說是google的雲端硬碟(簡稱網路硬碟啦!)

麻煩你先搞懂頻寬對於雲端的重要性好嗎? 不然只會讓人笑破嘴


To Michael's OSx86

不懂不可恥 , 一知半解還嗆人看不太下去 . 學生沒有怎樣阿 , 我15年前也當過學生 .



TONY_H wrote:
To blockqu...(恕刪)


小弟才疏學淺,本行也不在此,不過也算混混的騙到了一些學分啦。
上課的教授一再地強調,不要讓形式限制住了自己的創造力。
雲端的概念本來很單純,難的是創造出殺手級的應用,在網路的世界裡,到處都是雲-端的關係在。
網際網路一詞就已經開宗明義的告訴我們,現在的這個大網路是由很多小網路所構成。
如果把網路的架構畫出來,一個網路畫一朵雲表示,那麼整個畫面會是怎樣?

一朵朵的小雲結合成大雲,一朵朵的大雲,又結合成更大的雲。
我也許是大雲裡的一端,但可能我也是別人的雲。
所以縮到最小,廣義的來講,我自己家裡分享給家人的NAS也是朵小雲。
雖然這朵雲服務的人很少...但我覺得以後各種雲都會有,什麼都不奇怪。
沒有夠不夠格稱為雲端這回事,雲-端就只是一種關係而已。

學生是最幸福的,所以小弟工作了很久以後,還自願跑回去當學生。
我覺得學生最大的優點就是肯學,不會緊緊的抓住一些東西不放,也不接受新思維。
更何況,自己緊緊抓住的東西正確性有多少還值得商榷。
irsjx2vxo3ne3k84dr1dz4,r4pe8bez3/4ne3bq4bew2j92gea jx4hq me-2d8 e3hy4hi2ty k84!

derliang wrote:
小弟才疏學淺,本行也...(恕刪)


創造力當然很重要 .

雲當然無所不在 , 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都可以用廣義來涵蓋當然是 ok 的 .

但是談到雲端運算的"商業"上的應用 . 天馬行空的點子當然可以討論 , 但是自以為是的用來指責別人是錯的 , 我只能笑笑而已 . 想法跟商品化到商業化到產生效益中間的差異很大的


台灣的帶寬還好了 性價比跟大陸比要高不少 北京2m帶寬一年要1800人民幣 搶錢啊
也許一開始把雲分成公有雲私有雲的觀念就是錯誤的開始...

假設在我有生之年,網路環境已經進步到每個人可以擁有100M bps的全球漫遊。(費用就別提了...)

那麼我的手上會有哪些3C 隨身品呢?

當相機有無線上網,還有必要裝儲存卡嗎?

旅行中照相後自動上傳,傳回家的硬碟。

途中的雲端可以順便幫我加上一些東西,基本的座標,自動改檔名後分類等等。

晚上的時間就不用拿小筆電開始整理今天的照片。



有出內建無線上網的相機嗎?

yinhell wrote:
也許一開始把雲分成公...(恕刪)


以上有很多得考慮的東西
網路布局....(無線網路一定走3.5G..or 4G)

然後相機要裝上功能,就是增加耗電...以現在電池續航能力還是很差
如果不挑畫質,目前多功能手機就滿足你的條件..可拍照.可記座標,可上傳


然後
相機不可能沒有儲存空間的
依照你說的拍照直接上傳...當如果碰到傳輸中途斷線,相機又無儲存空間,只會導致照片流失....


當然,如果要說有生之年,未來還有很多可能
但是就是等吧,如果沒那本錢去實作以上東西,想像太多也只是天馬行空
我也很希望全台灣交通工具和關鍵報告裡面的一樣,多方便,也不塞...
可惜,很多東西不是自己能力所及,所以就等吧,等那些有能力實作的人弄出來,或是將自己變成有那種實力去實現,不然空幻想不實作,只會用說的話,就和鳥頭牌廣告台詞一樣了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