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了方便表達,內文有大陸用語,會介意的,請按上一頁~
2. 內文全部都是對岸的網路設備,會介意的,請按上一頁~
3. 資安魔人,也請按上一頁~
拜託了,真的是溫馨提醒


緣由:
群暉開始對於2025的NAS新品限制使用第三方硬碟,對於個人與工作室來說影響甚大,尤其像我這種從對岸淘服務器拆機碟的個人用戶,完全是災難級別。
我目前的主力機是群暉DS423+,搭配4顆WD UltraStar HC550 16TB服務器拆機碟組RAID10,2顆威剛NVME SSD組RAID1當作讀寫快取,全部都是第三方硬碟,意味著我未來沒辦法再無痛升級群暉新機了,要是這台現役NAS壞掉,1是找二手舊機或舊款全新品,2是找非官方解法,3是忍痛買群暉大容量硬碟,但3這一點想都別想。
於是我開始尋找新的NAS替代方案,剛好本論壇有一篇文章引起我極大的興趣,綠聯NAS (DXP4800 Plus)的開箱分享,而我又再去YouTube尋找更多關於這台NAS的解說或拆機影片,盡可能深入去了解我未來的主力NAS。
總結一下綠聯DXP4800 Plus NAS的亮點:
1. Intel Pentium Gold 8505處理器 (性能大約是群暉DS925+的2倍)
2. CPU自帶Intel 12代核顯 (影片解碼直接在NAS端就做完了)
3. CPU散熱做工良好,帶有獨立散熱器跟風扇,不易過熱
4. 萬兆電口(10GbE網口)
5. 3個M.2 SSD槽位,可當系統碟使用,不綁定M.2 SSD品牌
6. 可自行擴充DDR5 NB DRAM,不綁定DRAM品牌,
7. 可自行替換14cm風扇 (我家的貓頭鷹風扇庫存正磨刀霍霍)
這些硬體特點深得我心,尤其是自帶萬兆網口(10GbE網口)的NAS,這點在台灣各大NAS廠商中,幾乎都要用擴充卡的方式才能實現,還得是中高階機種才配有擴充槽,綠聯是直接給你了,在新台幣1萬多塊的NAS,這規格幾乎遙遙領先,當之無愧。
沒有工商性質,人家綠聯就是把硬體料堆好堆滿,有一說一
台灣廠商有人敢這樣堆料嗎?我不能說不敢,但價格肯定先翻個幾倍再說
(最近剛落幕的COMPUTEX TAIPEI,綠聯有來展出NAS,這邊大力敲碗,希望有機會進台灣市場,時機大好)
NAS軟體與系統方面,我只能說對岸各家廠商這1~2年來發展非常快速,會聽網友們的勸,該加入的新功能、該完善的App,需要增強安全性的NAS作業系統,無論是綠聯、鐵威馬或其他廠商都很努力在充實,幾乎每2~3個月就會有重大更新;另一個是純NAS作業系統:飛牛OS,這個系統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適合喜歡折騰的玩家級用戶。
有人可能會說,對岸都抄群暉、威聯通啦~是又如何?如果抄得好,甚至變出新功能,對消費者不也是皆大歡喜嗎?
綠聯這台NAS還有看到其他玩法是黑群暉、飛牛OS、TrueNAS….等等,利用它成品硬體的優勢來黑其他系統 (諷刺他牌硬體低規?)。
動機:
(一)、最近購入Insta360 X5全景相機,周末出遊2天1夜拍攝的檔案動輒100~200GB,雖然現有的2.5G內網也夠用,但身為3C硬體控,看著檔案慢慢傳輸,總是想著如何快還要更快。(沒有置入性行銷,純粹是因為X5拍攝旅遊影片太好用)
(二)、觀望對岸一陣子了,對岸的平價萬兆交換機已經捲一段時間,捲得一蹋糊塗,捲得頭破血流,歷經一波大陸網民的撻伐與批評,各廠商又陸續推出散熱改良或晶片改良版的交換器,價格實惠,不像台灣的網通廠商們,到現在一台10GbE交換器仍動輒2~3萬塊新台幣,於是我就以未來升級綠聯NAS後的家庭內網進行沙盤推演,起了家庭萬兆環境的計畫。
網路架構變更前:
先附上我家之前2.5G內網網路拓樸,很簡單,一棟3樓透天厝,2到3樓是全2.5G內網環境,1樓是車庫且只有2支IPCam,所以我拿舊的1G交換器頂著用;2台TP-LINK Deco BE25 WIFI7路由器,以基地台模式、MESH組網的方式撐起我家的WIFI環境。

升級考量:
(一)、有多少設備需要用到10GbE(萬兆)?
目前只有我的主力電腦與NAS會有萬兆網口,其餘設備仍是2.5G網口,假如未來有更多萬兆設備,我只需要再買光轉電模塊來擴充即可。
(二)、10GbE(萬兆)的過熱問題?
爬對岸網友的文章或影片,甚至是各廠家的淘寶售後評論,發現幾乎所有8電口萬兆交換機,即使廠商改良散熱或用上更新製程的網路晶片後,仍有高熱的情況(我沒有說過熱,是高熱),導致廠商內建在交換機裡的散熱風扇,會因轉速過高而起飛,風噪大概都50~60分貝。
這對於把交換器放在距離自己不遠處的我,開始擔心起風噪的問題,所以我換個想法,既然我只有2個關鍵設備要上萬兆,那我為何不買2.5G + 萬兆複合的交換機就好?而且價格只要8電口萬兆交換機的一半,溫度比較低,我甚至可以自己土炮USB風扇,風扇的轉速我可以自己挑、兼具主動散熱跟風噪控制,用廠商的散熱風扇反而吵雜?所以我最近趁淘寶有活動價,淘了不少東西。
設備挑選:

如上表所見,幾乎所有內捲廠商的貨都用上了,價格皆為尊榮服務包稅包郵。
1是為了測試彼此的相容性(花錢做實驗)
2是價格真的很實惠,比起台廠動輒2~3萬來說
3是想試試看家裡拉光纖是什麼感覺(喜歡折騰?)
4是這兩台交換機都是AC 110V-240V,來台灣只需要換條電源線就能上機(盒內附贈的是陸規八字頭電源線)
這邊訴說一下為何會挑選這些設備?
(一)、3樓是我家網路使用最頻繁的區域,希力威視這台交換器網口夠多,夠支撐我家的設備使用,即使未來添加新設備也方便。

(二)、買POE交換器是為了應付未來IPCam升級,新的IPCam我想走POE供電,正好安徽兮克有符合我需求的產品。
[有關IPCam的延伸閱讀:TP-Link VIGI C340-W 用於居家監控 (與Synology NAS整合)]

(三)、2台交換器的SFP+接口讓我可以用光纖的方式串聯1樓跟3樓的交換器,並跑上萬兆速率。


(四)、光轉電模塊是為了方便讓設備以RJ45網線直接插入使用;我買了兩款光轉電模塊,一款是希力威視的低功耗版,據說大概1.9瓦,發熱量低但有點貴;另一款是聯果普通版,純粹因為它便宜,跟前者價差一半左右,測試一下這兩個模塊的相容性,以及在室溫35度環境下的穩定性。

(五)、樂擴這款萬兆網卡我看對岸很多人推薦,因為走的是PCIe4.0 x1,小巧可愛的,比起傳統大張的服務器拆機萬兆卡,雖然貴,但有它的價值,小小一張拿來擴充在主力機還不怕它擋到顯卡的散熱風道。
這邊我有拍照,樂擴萬兆網卡真的很小一張:

(六)、ONTi的產品我是從蝦皮買的,雖然還是得從對岸過來就是了,台灣沒有現貨,純粹想試著在家裡拉光纖主幹,也沒想到光纖線居然比CAT.6A還要便宜。

網路架構變更後:

後來又再補買了TP-LINK Deco BE25,總共3顆,讓每個樓層都有1顆,平均分攤設備數量以及訊號強度,MESH組網採有線回程

有人可能會問,我這樣折騰到最後,還買了光轉電模塊,這樣價差跟8電口萬兆交換機不就差不多了嗎?
價格:即便把2顆光轉電模塊的售價都加進來,三樓交換機的價格仍低於8電口萬兆交換機。我覺得最主要的差異是發熱量。
高熱: 較大的熱源是來自於我插光轉電模塊的SFP+孔位,另一個SFP+光纖骨幹是純光,溫度不高,所以我只要專注在光轉電模塊的散熱即可。交換器仍以2.5G為主體,溫度也不高,配備4口SFP+,讓內網關鍵設備不失萬兆速率的升級。
噪音:如我上面提到,對岸網友普遍對於8電口萬兆交換機的風扇噪音有所抱怨,為了控制風扇起飛聲,我必須盡量減少萬兆熱源,所以我除了買一般模塊,還多花一些錢買低功耗模塊來測,並透過外掛風扇的方式來土炮,讓我自己使用起來舒服不吵,又兼具主動散熱。可視為是發熱、風噪、價格的折衷方案。
土炮:
希力威視交換機:
從蝦皮購買2個4cm風扇(已串接好的成品)採USB供電,以保麗龍膠固定在鐵殼側邊,以吸氣方式將熱氣從交換機側邊吸出。挑4公分風扇是因為交換器厚度是4.4公分。
風扇電源有加裝一顆5V USB調速器,方便手動調整風扇轉速,調到自己覺得舒服適中的風噪,交換器內的空氣有流動總比沒流動得好,至少熱氣不會一直積在裡面。

相容性測試:

結語:
一路折騰下來挺有成就感的,唯一可惜的是我家的環境溫度太高,透天3樓夏天鐵皮超級熱,導致我在交換器的挑選上慎之又慎,穩定性有待觀察。
把對岸各家廠牌的內捲設備與設備相容性都測試過一輪,總花費不到1萬塊新台幣,家庭萬兆配光纖骨幹,內網不再有塞車問題,把未來的擴充性跟速率都拉滿,也給想要升級家庭內網的人一些想法跟選擇。
以鬼島目前的現狀,NAS廠商跟網通廠商的吃相令人不勝唏噓,市場還是要夠大夠捲,受惠的才會是消費者。所以呢,我把$$拿去支持對岸廠商了,台灣廠商們,你們需要對岸的刺激與競爭,不然太過安逸囉。
使用一週的狀況:
1. 光轉電模塊我直接講結論,希力威視低功耗光轉電模塊多一倍價差完全是智商稅。室溫35度,從希力威視交換機的Web管理頁面查看,聯果模塊59度、希力低功耗模塊58度,溫差只有1度,光轉電模塊買聯果的就好了。
2. 萬兆850nm光模塊的溫度不高,室溫30.4度,模塊溫度僅45.7度,不用擔心過熱問題。

使用狀況我會陸續再補上來,尤其是我最在意的溫度部分,剛好這禮拜台灣比較涼,普遍都20幾度,沒有極端高溫可以截圖

網通產品名稱:(供方便搜尋)
1. 希力威视 Sirivision SR-S25G3412F
2. 安徽兮克 Xikestor SKS1200-4GPY2XF-P
3. 乐扩 PCIE4.0 X1万兆网卡
4. 联果万兆10G电口模块SFP+转RJ45
5. 希力威视万兆光转电模块SFP/低功耗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