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這篇發在這兒是否恰當,如應換板請告知,謝謝!
為了安裝公司用的伺服器,所以買了華碩的 PC Server
之前購買 TS100-E8-PS4, 搭配 LSI 9260-4i 的 RAID 卡與三顆 SAS 2T 硬碟,
運作十分順利,所以對華碩的機器建立了一些信心。
但是公司內是有機櫃的,所以裝 tower 的機器會佔用太多空間,這次就考慮
試試 1U 的機器。
左挑右選,選了 RS300-E8-PS4 這台,採買之前有看了一下,它的硬碟背板
可以支援 SATAIII / SAS,所以我就想試試 LSI 9260 是不是可以裝在裏面,如果
不行,就採用相容的硬碟。
結果機器買來,發現根本沒附硬碟抽取盒,打去詢問華碩,才發現抽取盒不但
不附,也不能單買,一定要買華碩的硬碟才能獲得。
姑且不論華碩的心態是什麼,但是它在文件上寫硬碟可採用 SATAIII 或 SAS 碟,
但是我買了以上的硬碟,根本裝不進去... 這樣算不算是提供不實說明呢?
就好像我去買了一款電扇,上面寫適用 AC 110V。結果買回來,發現它用的是
特規電源插座,根本不能接上一般市電插頭。然後廠商不賣插頭轉接器,只賣
從 1.4KV 三相變壓器,那個接頭才合風扇,這樣的作法似乎不對吧。
我真的覺得,如果只有華碩的硬碟可以接上去,那規格就不應該寫 3.5“ SATA/SAS
硬碟,應該寫 “限使用華碩原廠硬碟”,這樣採買時才不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兩位講的我可以理解,但是仍然沒有解決我認為最大的不合理點。
買這一台機器,本來也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原本的計劃是試裝 LSI RAID 卡,
以及 SAS 硬碟,看看效能是否能接近需求。
華碩出廠沒有附硬碟盒,我可以接受,但是不可以選購硬碟盒,這點就說不通。
更嚴重的事情是,華碩根本沒有賣 SAS 2T 的硬碟,所以即便我想要買華碩的硬碟,
一樣買不到。
目前的解決方式是先買華碩的 SATA 硬碟,然後將硬碟棄置不用,改裝 SAS 的試試。
經過這段與華碩的交涉,我有點懷疑這一款機器根本不能接 SAS 硬碟,所以華碩
才會根本沒有出 SAS 硬碟。
當然,這台本來也就是試試看的機器,經過惡整後也不太可能再尋求華碩的保固。
本次的重點也是在於評估華碩 1U 的機器是否可用。
謝謝兩位撥空回覆。
nwcs wrote:
這就跟買TS100-E8-PS4,但卻不會附任何零件
不會耶,我買 TS100-E8-PS4 時,是有附 internal hard disk rail。如果當初華碩就沒附,
我想我應該不會再考慮買華碩的 server。原本公司內部用的 rack mount server 都是用
IBM 的 1U, 2U 機子。之前一個 case 要在客戶端放一台小 server,要找便宜的 tower server,
所以買了這一台,試著加裝 16G RAM 與三顆 SAS 2TB 硬碟與 LSI 9260-4i RAID 卡後,
性能其實相當不錯(以總金額七萬左右的機子來比)。
這次要新增一台 rack mount server,所以想試試華碩的 1U 這台,畢竟總價不到 IBM
機子的一半,規格又提高不少... 沒想到它的 rack mount server 的販售型態與 tower server
差這麼多,下次買華碩的 1U 2U 機子時,會多考量這個問題。
報告一下測試結果。這次買了三顆華碩 SATA 2TB 的硬碟,由 LSI 9260-4i 卡驅動,可以
正常運作。將 HD 換成 SAS 2TB 之後,一樣可以正常運作,只是華碩很雞婆的在 HD tray
上面貼了 SATA 2TB 的貼紙,變成掛羊頭賣狗肉了。
另外大家好像一直在意保固的事。我自己覺得:
1. 自己加裝的東西,如果根本不 work,我不會去找原廠算帳。這也是為什麼最初只想
買這台機器來試試到底可不可以加裝。真加裝不了,再買 PIKE 卡,應該還是可以測一下
"純華碩" 的 solution 到底性能如何。
2. 如果加裝的東西故障,也是自己摸摸鼻子認了
3. 原廠機器加裝副廠零件,如果原廠機器故障,我會看一下用了多久。如果一個月內故障,
多半會把自己加的東西拆下,叫原廠處理。如果一年以上故障,大概就算了,最多認為這
款機器耐用度不足
至於維護合約,這東西似乎不存在耶...
再強調一次,我想要表達的是我覺得這種銷售策略是不合理的。也許很多大廠都這樣作,
但大家只是習以為常了,不表示這個作法是合理的。我舉一個例子,如果機器的說明書
上寫機子使用 110/220V AC 電源,但是買回來後,發現電源接頭不是常見的三蕊插頭,
而是另一種特規接頭。然後原廠也不賣這種接頭轉一般電源插座的線,而是要求購買
原廠 certified 的 UPS,才會有連接線。
我想如果買來的機器是這個樣子,應該不少人就會反彈,或是打電話去罵人了。但是這
兩種行為,基本上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差別只在一個是很多廠商這樣作,一個是沒什麼
廠商會這樣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