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先來看 Acer ConceptD 500 桌上型電腦,有別於過去桌機方正銳角且全黑的機殼設計,ConceptD 500 則是採用白色基底的配色,搭配圓弧收邊角的簡約風格,從外型上來看確實相當吸睛。

前方的進風網蓋也使用交錯紋路的三角幾何組成,配色上則採用較不沈重的深灰色來搭配。

Acer 也貼心的設計可收納的耳機掛鉤,與不少電競桌機為相同的設計。

桌機上方則採用獨家的木紋上蓋裝飾,並印上 ConceptD 字樣,靠近機身前端則可以看到電源啓閉按鍵與各個指示燈配置,右側還有便於使用者使用的 I/O 埠,包含 SD 記憶卡插槽、兩組 USB-A 2.0、一組 USB-A 3.1、3.5mm 耳麥插孔、3.5mm 麥克風輸入插孔,以及一組 USB-C 3.1 連接埠。
- 木紋上蓋
- I/O 埠配置
- 無線充電板
- 無線充電
- 機殼左側
- 機殼右側
- 機殼背側
- I/O 埠配置
- 擴充槽
- 電源插孔
- 先將機殼後方上下扶手拔開。
- 拆卸上下機殼螺絲,並將後蓋打開。
- 拆卸右側蓋板上下兩顆螺絲。
- 將右側蓋板往後側拉開即可。
機殼內的配置則是常見的獨立硬體區域配置,包含主機板、硬碟區域都是各自獨立。
- 機殼扶手
- 後蓋螺絲
- 主機內部
- 2.5 吋硬碟槽
- 電源供應器
- 主機板區
- 散熱風扇
- PCIe SSD 固態硬碟
- 記憶體插槽
- 獨立顯卡
- 顯卡固定架
- 配件盒
- 隨機配件
Acer ConceptD 500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專業版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F 3.60GHz 八核心
晶片組:Intel Q370
顯示晶片:NVIDIA Qudrao RTX 4000 with 8GB GDDR5 VRAM
儲存裝置:512GB PCIe Gen3 x4 SSD + 2TB SATAIII HDD
記憶體:64GB DDR4
無線網路及藍牙:802.11 ac/a/b/g/n 無線網路 + Bluetooth 5.0
小編本次測試的 ConceptD 500 算是硬體規格到頂的機型,內建 Intel 第 9 代 Core i9-9900KF 3.60GHz 處理器,為八核心 16 線程架構,搭配 16MB L3 快取記憶體,以及 Intel Q370 晶片組,記憶體為 64GB DDR4 規格,採用雙通道架構。顯卡部分則是 NVIDIA Qudrao RTX 4000 with 8GB GDDR5 VRAM 獨立顯示卡。

Acer 也在 ConceptD 系列產品中,加入 ConceptD Palette 應用程式,讓使用者能夠監控主要影體的使用率與負載度,同時使用者也可將常用的應用程式加入應用程式中心,讓使用者可以快速開啟。
- Acer ConceptD Palette 主界面
- 使用率監控
- 應用程式中心
- Acer Control Center 主界面
- 應用程式功能
處理器效能測試:
處理器效能部分,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71.0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201.2 分,CINEBENCH R15 的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為 208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1788 分,而在 X264 影音轉檔效能上則獲得 53.3FPS 的效能表現。而在 Geekbench 4 中的處理器效能,在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817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為 31,979 分。

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效能測試:
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38129 / 41244 / 40015 M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59.8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354.02 / 218.75 / 252.79 G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1.5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ConceptD 500 內建雙儲存硬碟架構,系統碟為 512GB PCIe SSD 固態硬碟配置。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3416 / 2536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3385.026 / 2549.444 MB/s 的效能表現。
儲存碟為 2TB HDD 規格配置,採用 SATA III 傳輸介面,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196.2 / 195.4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184.907 / 189.227 MB/s 的效能表現。
- 系統碟資訊與效能
- 儲存碟資訊與效能
圖型效能測試:
ConceptD 500 搭載的繪圖等級的 Quadro RTX 4000 with 8GB GDDR5 VRAM 繪圖顯示卡,在 GeekBench 4 的 CUDA 的效能分數為 321,045 分,相較於 OpenCL 效能分數為 233,597 分來看,還是有明顯的差異,因此這款桌機適合用來進行 3D 繪圖、建模等專業創意工作,若是要用來玩遊戲的話,就會顯得較為不足。
- OpenGL 與 CUDA 效能
- OpenCL 效能
- SPECviewperf 13(Full HD)
- SPECviewperf 13(4K)

綜合效能測試:
在電腦綜合效能測試,小編則使用 PCMark 10 測試軟體來進行綜合性測試,在標準完整測試模式下,ConceptD 500 獲得的整體效能分數為 6,972 分,在整體的效能表現上,確實沒有愧對高階的硬體規格配置,當然也相當符合各種工作上的效能需求。

本次用來搭配 ConceptD 500 桌上型電腦的則是同系列的 ConceptD CP7 顯示器,為 27 吋 4K UHD IPS 規格,並通過 PANTONE 驗證,具備 99% Adobe RGB 色域、小於 1 的 Delta E 和 93% DCI-P3 等專業顯示器規格。ConceptD CP7 顯示器也具備 VESA 認證 DisplayHDR 1000 影像規格,與可超頻至 144Hz 螢幕更新率等功能特色。

ConceptD CP7 顯示器為 27 吋 IPS 面板配置,並採用防眩光塗層,不過可惜的是邊框略顯厚實一些,如果能用更窄的邊框,搭配霧面金屬銀色邊框,會讓視覺美觀與整體設計上更出色。

隨機則會附上專用變壓器、電源線、USB 3.0 連接線、DP 連接線、背蓋飾板、顯示器遮光罩,以及專用的壁掛架與螺絲等配件。

原廠在出貨時,就會顯示器底座與支撐架安裝好,可以省去自行安裝的時間,但如果要進行壁掛的話,就得先將底座拆卸後自行安裝。底座採用與 ConceptD 500 相同的木紋貼皮設計,底座上的 Delta

可調整顯示器高度與俯仰角的支撐架,為銀色金屬材質製成,連接底座處也備有整理線材用的掛鉤,雖非隱藏式設計,但還是能讓連接線材保持整齊。
- 螢幕支撐架
- 整線掛鉤
- 最低高度
- 最高高度
- 最大仰角
- 最大俯角
- 支架轉軸
- I/O 埠
- USB 連接埠(背側)
- USB 連接埠(左側)
- 操作按鍵
- 光源感應器
- 遮光罩安裝
- 遮光罩安裝

最後附上四組小編使用 4K 靜態照片播放的畫面翻拍圖,小編個人認為,遮光罩的安裝與否,確實對於顯示器在眩光避免的程度影響很大,且色彩表現的準確度也不會受到環境光源的影響,CP7 顯示器的畫質細緻度、色彩表現與對比度表現都相當出色,相當適合進行平面或動態方面的影像工作者使用。
- 4K 畫面(一)
- 4K 畫面(二)
- 4K 畫面(三)
- 4K 畫面(四)
Acer ConceptD 500 桌上型電腦,同時還備有從入門到高階的硬體規格配置機種,使用者也可針對不同的需求進行購買,且也提供讓使用者自行升級與擴充的特性,不會因為是品牌系統電腦就出現像是筆電一樣需要整台換掉的情況。而這兩款產品所面臨最大的挑戰,應該算是售價部分,整組購買起來的售價約莫 20 萬左右,這還不包含鍵盤與滑鼠,Acer 或許可以考慮一下附上相同風格設計的鍵盤滑鼠的組合包,或許會更吸引消費者。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本次我們也為各位長期支持小惡魔的網友們,準備了回文抽獎活動,只要回覆文章留下你對『Acer ConceptD 500 桌上型電腦與 ConceptD CP7 顯示器的看法?正反兩面都行。』,完成後即符合抽獎資格!
請特別注意!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或重複留言,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個人的看法。回文抽獎贈品為 ConceptD 大筆電包,共兩個得獎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 2020 年 2 月 14 日凌晨 00: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ConceptD 大筆電包得獎人: 曄萱
ConceptD 大筆電包得獎人: sandraofnick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