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
在 intel 去年底推出第 12 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後,效能提升的幅度讓很多使用者都覺得相當有感,許多系統廠也陸續推出了搭載第 12 代 Core 處理器的桌上型電腦。陳拔在過年前也收到了 MSI 寄來測試的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在延續了特殊的雕刻流線造型下,透過 Intel Core i9-1290K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顯示卡的搭配來提供目前市面上最頂級的遊戲與內容創作效能表現,不過光說規格也沒甚麼意思,直接來看開箱實測吧!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外觀設計與內部布局
MSI MEG Aegis Ti5 這個主機造型已經延續了到第四代了,即便如此現在看來仍然是相當炫目,不管流線的外型線條、飛翼式的耳機支架、正面的燈效設計以及特殊的 HMI 電競旋鈕,在電競主機市場中仍然是一支獨秀的存在。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基本上延續上一代相同的設計。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正面,具有獨特的光效線條以及 MSI 龍魂燈飾,上方的圓形部分則是 HMI 電競旋鈕設計。

HMI 電競旋鈕設計,中央的螢幕除了可以顯示微星阿龍的動畫外,還可以依照使用者的設定顯示系統資訊,旋鈕設計預設功能為音量調整,但也可以直接進行主機燈效的設定或是做為多媒體快捷鍵使用。
系統資訊:
- 幫浦風扇轉速
- GPU 溫度
- 天氣
- CPU 頻率
- CPU 負載
- CPU 溫度
- CPU 風扇轉速
- 記憶體頻率
- GPU 時脈
- GPU 負載
Mystic 燈效控制:
- 燈效控制
- 預設
- 閃爍
- 呼吸
- 恆亮

機身上方則是維持了半透明材質的設計,可以透出內部 LED 燈條所發出的光效。另外在機身上方前端提供了兩組 USB 3.2 Gen 1 Type-A 連接埠、一組 USB 3.2 Gen 2 Type-C 連接埠、一組 3.5mm 耳機孔、一組 3.5mm 麥克風孔。

將環境燈光關閉後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下方的顯示卡,另外可以看到頂蓋兩側都具有進氣用的散熱格柵。

轉個角度來看側面,MSI Aegis Ti5 這個設計即便歷經多代還是相當炫。

在兩邊側面上方都具有可旋出的飛翼造型耳機架。

耳機架伸出的狀態。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側面設計,具有兩道特殊造型的燈飾設計,並且具有大面積的網狀散熱格柵,下方圓形結構內部則是電源供應器的安裝位置。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後方 IO 佈局,採用比較特別的主機板倒置安裝,所以主機板 IO 位在右側,左側則是 120mm 的散熱風扇出風口,顯示卡與擴充卡的安裝位置在機體上方。

主機板的 IO 配置,由上到下分別為五組 3.5mm 音源連接埠、一組 SPDIF 光纖音源輸出、三組 USB 3.2 Gen 1 Type-A 連接埠、一組 USB 3.2 Gen 2 Type-C 連接埠、一組 2.5 Gbps 有線網路、一組 1 Gbps 有線網路、一組 HDMI 2.0b 連接埠、兩組 USB 2.0 Type-A 連接埠、一組 PS/2 鍵盤/滑鼠連接埠,相較於上一代取消了一組 Thunderbolt 4 連接埠。

上方的顯示卡 IO 連接埠,提供三組 DisplayPort 1.4a 連接埠以及一組 HDMI 2.1 連接埠。

下方的電源供應器電源線插座。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底部設計,同樣透過前後兩處框形支架提供機體支撐,另外在電源供應器分艙的底部也留有散熱格柵設計。
而在內部布局部分,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維持前代的上下分艙設計,以主機板倒裝的布局,將顯示卡安裝在機身上方分艙,透過中間的金屬隔板,將顯示卡的排熱與中央處理器的排熱分開,在緊緻的機身空間內維持一定的散熱能力。

卸下右側擋板後(要注意連接側板的燈效排線,以免扯斷),就能看到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內部的上下分艙設計,上方為顯示卡,下方為處理器主要的散熱空間,另外下方的冷排配置為提供處理器散熱的 240 AIO 水冷排。

鬆開上方兩顆固定螺絲後,就能向外轉下水冷排,可以看到這次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依然採用自家的 MAG CORELIQUID 240 AIO 水冷散熱器,並且在風扇內側具有防護網設計,避免風扇跟較密集的內部走線產生干擾,不過微星這次並沒有針對第 12 代處理器較高的功耗而改用更大型的散熱器,推測應該是原本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機構限制所致。

在處理器分艙後方也安裝了一具 120mm 風扇提供散熱氣流的牽引力道。

上方的顯示卡安裝分艙,由於主機板倒置的設計,散熱方式採用上方進風,側面/後端排風的設計。

顯示卡分艙與處理器散熱分艙間的金屬隔板,除了分隔散熱氣流外,也提供顯示卡額外的支撐力道。

在顯示卡上方的機殼也設置了蜂巢狀的進風格柵,從上方引入冷卻氣流。

除了依靠分艙隔板,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也在顯示卡尾端提供了顯示卡支架的更多支撐設計。

這次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顯示卡仍然使用自家的 GeForce RTX 3090 VENTUS 3X 24G 款式,考量到電源供應器與散熱配置,微星並沒有將最頂級的 SUPRIMX 系列用在 Aegis Ti5 電競主機上頭。

CPU-Z 中顯示的顯示卡資訊。

卸下顯示卡與分艙隔板後,就能看到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主機板配置,為微星自家的 MS-B9391 客製化主機板,提供三組 PCIe 擴充插槽(其中一組安裝顯示卡)以及兩組 M.2 SSD 插槽(其中一組已預裝 2TB SSD),另外記憶體插槽已經插滿四條記憶體了。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所安裝的記憶體為無散熱片的裸條版本。

顯示記憶體模組為 SK hynix HMCG88MEBUA081N 製品,為 DDR5-4800 規格、單條 32GB 配置,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共安裝了四條,總計 128GB。

在 CPU-Z 內顯示的記憶體規格,以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預設值來看, 並沒有以最高時脈 4800 MHz 運作,而是降至 3600 MHz 頻率以 CL30-29-29-57 時序運行。

記憶體模組在 CPU-Z 內顯示的 SPD 資訊,以較低時脈運作的結果,在記憶體效能部分比起陳拔先前測試過的 DDR5 記憶體在讀寫速度上都比較慢。

以 AIDA 64 進行記憶體效能測試的結果,讀寫速率大約跟先前 DDR4-3600 的水準差不多,但是相對的延遲就會提高許多,而且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並沒有在主機板 BIOS 內提供記憶體調整的選項。不過依照先前陳拔在測試 DDR5 記憶體時的經驗,要將四條 DDR5 記憶體同時上到高頻可說相當難,除了記憶體本身要支援外,目前主機板 BIOS 是否支援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大概是與使用容量權衡後,微星選擇降頻運作來換取較大的記憶體容量配置,就看之後 DDR5 記憶體普及後,在主機板 BIOS 這邊能否以更新的方式支援全速全插槽運作。

在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主機板 BIOS 中,並沒有提供使用者調整記憶體時脈的選項。

在 PCIe 介面部分,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提供了三組 PCIe 擴充插槽,其中第一組與第三組具有強化設計。不過在安裝了 GeForce RTX 3090 VENTUS 3X 24G 顯示卡後,就僅剩第三組插槽可使用,可安裝像是影像擷取卡這類 1 Slot 高度的擴充卡,不過安裝之後就會擋住顯卡的部分散熱氣流。

安裝顯示卡後所剩下的擴充卡安裝空間,會擋住部分顯卡的風扇氣流。
另外在 M.2 SSD 插槽部分,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則是提供兩組 M.2 插槽,其中一組已經先預裝了一條 2TB 容量的 SSD,在第一組 M.2 插槽旁還安裝了一張 M.2 介面的 Intel AX211 WiFi 無線網卡,天線採用內藏式的設計。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 M.2 插槽配置,還留有一組空的 M.2 插槽讓使用者擴充儲存容量。

第一組 M.2 插槽上已經先預裝了一條 2TB 容量的 WD SN810 SSD,為提供給系統廠客戶的裝機版本,採用 PCIe Gen4 傳輸規格,生涯總寫入量為 500TBW。

在 Crystal Diskinfo 中顯示的數據。

使用 Crystal DiskMark 快速測試的結果,在寫入速度上稍慢一點。

第一組 M.2 插槽旁的 Intel AX211 WiFi 無線網卡,提供 WiFi 6E 與藍牙 5.2 傳輸規格,天線傳送/接收則是採用 2x2 的配置。

主機板採用 Z690 晶片組,並且在晶片組上方具有散熱片的配置。

晶片組旁的 SATA 介面插槽,跟上一代相比數量由四組增加到六組,提供更多擴充空間,其中一組已經先連接了預裝的 3.5 吋硬碟機。

3.5 吋硬碟機的安裝位置一樣在下方的護蓋內側,卸下機殼後方底部的螺絲即可移除護蓋。

這次預裝的 3.5 吋硬碟同樣是 Toshiba 的 DT01ACA300,為 3TB 容量、7200 轉、64MB 緩衝記憶體的規格。

在 Crystal Diskinfo 軟體中顯示的資訊。

快速用 Crystal DiskMark 測試的結果,比起先前在 MSI 第 11 代 Aegis Ti5 電競主機中的表現要快上一點。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內建軟體功能
在內建的軟體功能部分,微星這次仍然提供了『 MSI Center』控制軟體,可以讓玩家對 MSI 第 12 代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運作模式、燈效以及 HMI 電競旋鈕的功能進行控制,另外也可透過下載的方式增加 MSI Center 軟體的功能項目。

MSI Center 的系統監視畫面。

在 Feature 選單中可透過下載的方式增加 MSI Center 的功能。

下載完成後就能在下拉選單中選擇功能開啟。
- HMI 旋鈕控制
- 遊戲模式設定
- 燈效調整
- AI 效能調整
另外在前一代就出現的『MSI APP Player』 Android 模擬器功能,這代也有提供,玩家可在主機上直接登入 Google Play 軟體商店,下載/開啟 Android 平台手機遊戲,用電腦主機效能以及大螢幕、遊戲手把來玩手機遊戲,甚至是一次多開,發揮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多核心處理器以及大容量記憶體的配置優勢。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效能實測
接著來看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效能實測部分,首先來看陳拔這次收到的測試機規格: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記憶體:Sk hynix 128GB DDR5 4800MHz(降頻至 3600 MHz 運作)
顯示卡:微星 GeForce RTX 3090 Ventus 3X 24GB OC
SSD: WD SN810 PCIe Gen 4 SSD 2TB
HDD:Toshiba DT01ACA300 3TB 7200 轉
有線網路:1GbE x1、2.5 GbE x1
無線網路:Wi-Fi 6E + BT 5.2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接著陳拔利用各項效能跑分軟體以及遊戲實際測試微星第 12 代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效能表現,測試過程均開啟遊戲模式進行測試,以下是測試所得到的結果:
首先在遊戲顯示效能部分,以 3DMark 軟體中的測試項目,測試微星第 12 代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遊戲顯示與 CPU 效能表現,結果如下:
- 3DMark TimeSPY Extreme
- 3DMark FireStrike Ultra
- 3DMark Port Royal
- 3DMark CPU Profile
跟上一代相比,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在 GPU 的效能部分維持差不多的效能表現(畢竟是同一款顯示卡),但是在 CPU 部分效能有接近 30% 左右的提升 ,連帶的也提升了整體遊戲顯示效能。
接著是一般工作、內容創作效能的 PCMark 10 測試,分為綜合的 PCMark10 測試、加入遊戲效能比較的 PCMark 10 Extend 以及針對微軟 Office 辦公軟體的 PCMark 10 Application 測試三個項目,以下是測試結果:
- PCMark 10
- PCMark 10 Extend
- PCMark 10 APP
在工作效能測試上,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相較於前一代也有 8% 至 23% 不等的效能提升,可說是相當有感。
陳拔也用 UL Procyon 中的 Office 項目進行測試,以下是測試結果:

而單看內容創作部分,則是以 UL Procyon 來測試微星第 12 代 Aegis Ti5 電競主機在 Adobe Photoshop、Lightroom Class、Premiere Pro 軟體效能裡的表現,以下是測試結果:
- UL Procyon Photo
- UL Procyon Video
不管在大量相片批次處理或是影片編輯效能,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跟上一代相比都有 20% 左右的提升。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遊戲效能實測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搭配自家新款 1000R 曲率螢幕 MPG ARTYMIS 323CQR 時進行遊戲的狀態。
在看完跑分軟體的效能後,接著就來看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在實際遊戲上的效能如何,這次測試使用的遊戲包括《刺客教條:維京紀元》(Assassin's Creed valhalla)、《極地戰嚎 6》(FARCRY 6)、《看門狗:自由軍團》(WatchDogs:Legion)、《邊緣禁地 3》(Borderland 3)、《F1:2021》、《大地長征5》(DIRT5)、《德軍總部:血氣方剛》(Wolfenstein: Youngblood)、《古墓奇兵:暗影》(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等八款遊戲進行測試,測試設定均採用 4K 解析度、開啟最高畫質/效果,若有支援光線追蹤則開啟至最高,並且將 DLSS 設定在品質取向,以下是測試結果:

就遊戲效能表現來看,即便是在 4K 解析度開啟最高畫質設定,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在遊戲顯示效能上都能維持 50 fps 以上的顯示流暢度。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溫度與表面噪音表現
不過當初在測試 Intel 第 12 代處理器時,高功耗相伴而來的高熱量,讓使用 i9-12900K 處理器的玩家相當注意主機的散熱配置,而這次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的分離氣室設計,是否能在搭載 Intel Core i9-12900K 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顯示卡這兩大發熱源的配置下,仍然維持良好的散熱性呢?陳拔也透過 CPU-Z、AIDA64、3DMark 軟體分別進行處理器、顯示卡的壓力測試,並且在測試時量測機身表面的溫度以及風扇噪音值,以下是測量到的結果:

首先是 CPU-Z 的壓力測試,可以看到在 i9-12900K 的 P-Core 效能核心部分,最高溫度來到 96℃,比起前一代的 90 ℃ 要高,但此時的處理器時脈僅為 4.88 GHz,並未達到最高 5.3 GHz 的水準,看來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配置的 240 AIO 水冷散熱器,要讓 i9-12900K 處理器達到全速運作仍有一定難度。

在 AIDA64 的壓力測試中也是同樣的結果,溫度逼近 90℃,最高時脈則是 4.88 GHz。


另外在顯示效能的壓力測試部分,在連續執行 20 次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的壓力測試中,平均幀率為 59.25 fps,GPU 的最高溫度為 80.38 ℃。
而在機體表面溫度與音量部分,陳拔則是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壓力測試時,一併進行量測,結果如下:
- 機體正面
- 處理器冷排
- 上方排風
- 主機板背面
- 後方排風
可以看到在機體後方出風處有比較明顯的熱風排出,其他在機體側面與上方出風維持在 40℃ 以下的溫度,能感受到微微的熱度。
- 主機板背面
- 處理器冷排
- 後方出風
至於在音量表現上,壓力測試時會感受到較明顯的風扇噪音,不過仍然抑制在 70 分貝以下,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測試總結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
就測試的結果來看,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維持了這個系列一貫的頂尖配置,以 Intel i9-12900K 處理器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顯示卡的搭配,讓玩家在玩遊戲或是進行內容創作時,都不用擔心效能的問題,加上 128GB 的大容量記憶體以及後續可擴充的 SSD 配置,可說入手這台,基本上就可以爽玩好幾年了(因為荷包也會空好幾年嗎?)。
不過在這台主機上陳拔也看到了微星為了整體設計所做的一些取捨,包括為了達到記憶體的最大容量配置而降頻運作、配合電源供應器規格採用非頂級顯示卡版本等,讓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還是有些許小缺憾的存在,就看想買的人會不會接受這些部分囉。
最後補上一個微星官方的活動訊息:
微星近期針對購買電競主機/螢幕的消費者舉辦贈送遊戲序號的活動,在 3 月底前購買指定電競主機/螢幕送「MONSTER HUNTER RISE Steam遊戲序號一組」,登錄活動網址為:https://tw.msi.com/Promotion/202201_DTMNT,另外分享微星產品體驗還可獲得獨家贈禮,活動網址為:https://tw.msi.com/Landing/join-shout-out-for-msi#g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