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EOS-1D X EOS-1D Mark IV EOS-1Ds Mark III
実勢価格 65万円前後 57万円前後 90万円前後

1DX價位會比1D4貴一些!

目前針對一些部份表達看法,其他部分日後再待續!

1.對焦模組部分
EOS-1D X 紙上談兵
鏡頭開放光圈對應對焦模組
F5.6光圈: 21點十字(21點F5.6&F5.6)
F4 光圈: 41點十字(20點F4&F5.6,21點F5.6&F5.6)
F2.8光圈:41點十字(5點雙十字(F2.8+F5.6),20點F4%F5.6,16點F5.6$F5.6)
(餘為一字對焦點)


這次和過去1D的39點十字+6點一字最大差異,在於過去十字都是由F2.8$F5.6,而這部份F2.8對焦感測器放置在外測會有比較多光學修正與設計問題。


再次提醒相位對焦點分布最大問題並不是副反光鏡大小,那個限制很容易調整,問題是在於相位對焦會產生對焦點光徑差的校正問題,所以就算做DSLT或其他只要反光鏡存在就會有這方面限制。
簡單講,我們知道鏡頭是處理物平面和像平面轉換,轉換過程偏離程度就是一般像差涵蓋範圍,而相位對焦從物平面一點經過鏡頭到反光鏡反射過程中,也同樣會有受到鏡頭缺陷與光徑差影響。

所以個人感覺這次1DX把F2.8感測器集中在中央是比較穩定的方式,規格或許看起來不怎樣,不過相信這台表現也是值得期待。

請問上面這個圖的來源是?

看來5個雙十字包含在21個f5.6以上啟動十字功能的點中,這也是之前文字資料無法判斷的地方.

副反光鏡面積固然可以做更大,但減震卻是只能依靠主反的支撐機構;在連拍張數逼近物理極限之時,是否確實不是問題?

diffusionless wrote:
個人感覺這次1DX把F2.8感測器集中在中央是比較穩定的方式(恕刪)


這也就是向Nikon的概念靠攏了,當然還是看得出Canon的設計手法比較細膩,期待Nikon如何接招.


新研发的61点高密度网状阵列自动对焦感应器的对焦点是EOS系列中最多的61点。61点中有41点为十字型。此外中央对焦点及其上下各2点共5点为双十字型。EOS-1D X搭载了对应最大光圈F4镜头的F4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41个十字型自动对焦点中的21点对应F5.6的十字型自动对焦,另有20点可在搭配最大光圈F4的镜头时进行十字型对焦。还有,可自动对焦的亮度范围最低界限值达到-2EV(EOS-1D Mark IV为-1EV)。-2EV的亮度下即使人眼也很难清晰识别被摄体。因此,很难进行手动对焦。但是即使在这样昏暗的场景下,EOS-1D X的自动对焦系统也可以捕捉到被摄体










61点高密度网状阵列自动对焦在中央对焦点及其上下各2点共5点上配置了高精度的F2.8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在全部自动对焦点上配置了具有强大被摄体捕捉能力的F5.6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此外还配置了对应F4光束的自动对焦感应器*。所有自动对焦感应器都比旧机型进一步提高了精度。EOS-1D X的F4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的精度达到了之前的F2.8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的水平。配置在20个对焦点上的F4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搭配最大光圈达到F4的镜头,也可实现与之前机型的F2.8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同等水准的自动对焦精度。

※实际工作的自动对焦点数量根据搭配镜头的最大光圈等因素有所不同。

diffusionless wrote:
品名 EOS-1D ...(恕刪)


借diffusionless兄此文,不知有無其他人感覺這次十字點放的位置怪怪的.


這是1DX的對焦點. 覆蓋範圍有點小就不提了,當豎拍人像時,眼睛對到的反而有可能是最邊緣的5.6一字. 即使是用下面那排十字,也只有4.0/5.6十字.


這是1DS3的對焦點. 最外面是2.8/5.6十字


這是1D4的對焦點, 最外面也是滿滿的2.8/5.6十字


考慮到旗艦機一般都是要領先三年技術賣的. 等到2014年市面上恐怕會有越來越多內嵌相位對焦點搭配對比對焦的機種. 1DX這樣的對焦模組看似不像旗艦機; 會不會後面還有更猛的?
1Ds & 1D 系列 AF sensor


1DX AF sensor


5DII AF sensor


感覺1Ds & 1D 系列 AF sensor 還是比較好!
chengchenchien wrote:
這是1DX的對焦點. 覆蓋範圍有點小就不提了,當豎拍人像時,眼睛對到的反而有可能是最邊緣的5.6一字. 即使是用下面那排十字,也只有4.0/5.6十字.
...(恕刪)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的,對多年追蹤C/N旗艦AF系統發展的人而言,這正是預料中的結果!

在1D3、1D4那兩代間,為因應對手D3達成多點陣列AF的壓力,Canon把十字點打散分佈到周圍,這在user來看是大快人心的事,對製造者而言卻極為吃力不討好,1D3在國外吵得沸沸揚揚的迷焦事件(跑步選手特寫抓拍都會忽然跟丟,這對標榜速度的旗艦機是很嚴重的失誤),Canon也做出了曲面副反來彌補D大所說的光束偏移問題,1D4似乎爭議較少,但仍有零星聲音表示並未完全克服1D3的問題--這就是把f2.8十字移往邊角的宿命.

Nikon的對焦從不強調f值多少才啟動指定AF點,只說f8以上可以運作;也不能調整單點面積的大小,最先進的51點當中也只有15點十字,而且"龜縮"在中央--完全有您所說直幅人像臉部無"強點"可用的疑慮.

但實戰中發現Nikon的系統簡單有效,在大部份情況下中段有命中(準焦)、頭尾也差不到那裡,比臨場改點似乎更方便;51點全開任相機自己猜的傻瓜模式更是老手不屑卻又不得不驚訝於它的成功率;在1DX的錯綜複雜系統安排中,我看到Canon極力打造三倍於D3的效果;實際成效如何,且拭目以待!
chengchenchien wrote:
借diffusion...(恕刪)


用戶很容易陷入F2.8和F5.6對焦點的迷宮中,因為照

看起來F2.8就先天就是比較準!

但是相對
1.靈敏度F2.8的進光部分是邊緣外徑部份,AF SENSOR收到光訊號品質就有差許多,這個也是NIKON強調F5.6對焦點與暗部對焦部份。


2.對焦感測器佈置與修正。
其實F2.8準確度是來自光徑放大產生高精準度,只是可知道圖上是以中心部份準確度當然是沒有光徑偏差問題,但開始往外側對焦點時候,就會出現光徑從物平面經過頭頭折射,再經副反光鏡反射與分光過程就會出現微量偏差,越往邊緣的問題越大,甚至必須靠曲面副反光鏡來作光徑修正。


這個也是早期一開始CANON大小三出包來源,所以後面CANON就慢慢修正這部份而推出1D4,現在等於是砍掉重練。

雖然表面上F2.8集中在中央部份,但個人相信這部份會讓這台表現是值得期待,旗鑑機應該就是如此。
diffusionless wrote:
用戶很容易陷入F2....(恕刪)



d大...
看來1DX的設計深得您心
上周末小弟的5D2&D700都清掉了
C家雞絲也在出清中,
小弟無力在供養多系統,跟多數人相反
Pana&SONY在錄影上的優勢,反而是穩坐小弟必留名單之中
而C家N家單眼同質性較高,所以最後想在C/N之中選擇一家
當然各擅勝場也讓小弟思考許久
但就是"下放不手軟"的特性,讓小弟優先投了N家一票
目前對D800謠傳的規格也是十分滿意,只是連拍下降&價格反而上揚較有微詞
不曉得過往1D的對焦系統會不會下放到3D / 5D3上
畢竟1D跟D4也不小弟所能承受的
就等10/26 Nikon的發表,只是不同C家,Nikon若先發表D800
應該就不會放新對焦系統在D800上??

想想,小弟現在還蠻搞笑的
C&N加起來有八顆鏡頭,四隻閃燈,2個增倍鏡....沒有半台機身
加上S有13顆全幅用的鏡頭,六隻閃燈...然後只有一台APS...黑掉的...黑漆漆A77


大隻佬 wrote:
d大...看來1DX...(恕刪)

大隻佬 兄:

其實針對高速機1D的FF化,有一半是情勢所逼,只是對焦模組修正成這種型態才是對CANON肯定原因,但其他就另談別論。


NIKON D800估計至少有95%機率會更新對焦模組,但會不會下放D4對焦模組,目前大概只敢估計到70%左右,反正最爛就比51點目前對焦模組還好一些!

CANON對1系列和非1系列就目前統計與歷年資訊顯示,5D3大概會有70%會更新對焦模組,其中大概只有5%機率可以更新1D系列對焦模組,而1DX對焦模組則是0.1%,近乎其微機會!

再來就是機身用料CANON也是有所堅持。


其實機身定位一定會有些區別,只是要區別多少,技術要多久才可以下放,這個也是小弟之前整理
CANON DSLR 性能演進與簡史NIKON DSLR機身性能演變!的原因,可以清楚看出來兩家再區分定位上容忍度是不同。


CANON頂尖機種從過去一直保有高強機身性能,但是以下機種就會硬性限制很高,NIKON則是雖著世代技術變遷給予技術下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