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的X100可以說是打響富士X系列名號的代表機種,歷經兩年的淬鍊,續作X100s也以小改款之姿推出了,帶來更高的畫素、進化的影像處理引擎、更快的開機與對焦速度,且依然維持那復古高質感的外貌,但不論在操控性還有細節的處理上,X100s都傾聽了過去X100玩家的聲音,讓X100s更符合多數人的需求;而且加入了更多軟片模擬的選項,以及新增進階濾鏡的功能,就連錄影品質也提昇至1080p 60fps。不過光看外表實在不容易區分前後代的差異,但我可以確定的是,不少人都會被它的外貌所吸引。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5.6、1/125s、ISO 200。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X100s的外觀,機身依然是由堅固的金屬材質與荔枝紋蒙皮組成,銀黑配色就猶如傳統的銀鹽機,這也使讓富士累積了一票死忠的用戶。手上有X100的老玩家應該看得出來,X100s跟前一代X100根本是同個模子印出來的,因為就連體積與重量都是一模一樣。機身尺寸126.5 x 74.4 x 53.9(mm),加上記憶卡與電池的重量約445公克,要放入外套口袋可說是綽綽有餘,但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就算沒帶外套也不要貿然把X100s往褲子口袋塞唷!乖乖放進隨身包包裡吧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1/1000s、ISO 200。

維持一貫的高質感,X100s依然使用外掛式的鏡頭蓋,而這鏡頭蓋落地時可是鏗鏘有聲的,因為材質與機身同為金屬製,另外鏡頭蓋的表面有FUJIFILM的金屬壓印。看似小改款的X100s可是搭載一片全新的APS-C(23.6mm x 15.8mm)X-Trans CMOS II,與過去X-Pro1、X-E1、X100使用過的感光元件截然不同,有效畫素來到1630萬,同樣特別的地方就是取消了低通濾鏡,藉此提昇畫質並改變感光元件上的RGB排列方式,讓近年這幾款APS-C X-Trans CMOS(II)在維持高品質影像的同時,也能避免摩爾紋的出現。

鏡頭蓋的內緣及內裡可能接觸的部位均鋪上了黑色絨毛,避免前玉或是鏡頭外圈不小心刮傷,由於它不像一般的塑膠鏡頭蓋是平整的設計,所以當卸下需收納時難免會感到有些麻煩。

類似荔枝紋的蒙皮,但止滑效果真的是普普,加上握把突出的幅度不夠明顯,若沒有手腕帶或背帶輔助的話,建議不要單手操作它,因為一不小心X100s很容易就會墜地...那可真的會欲哭無淚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8、1/640s、ISO 200。

X100s兩端均有這種小頭的金屬背帶孔,需搭配原廠提供的轉接配件才能安裝背帶,這代更強化了它的耐用度。

這顆FUJINON 23mm F2定焦鏡頭的規格及用料皆與前代相同,鏡片結構為六群八枚且內含一片非球面玻璃鏡片,換算等效焦長後約為35mm,作為定焦鏡應該是普羅大眾最能接受的焦段,室內外都能靈活運用。其實X100s這次沒有在鏡片用料上加強或是加大它的光圈值我覺得還滿可惜的,因為這是玩家最在意的部份之一;而富士相當自豪的地方也包括了在鏡片加上Super EBC(電子束鍍模),這是原廠降低鬼影與耀光的保證。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3.2、1/240s、ISO 200。

X100s光圈的調節同樣得透過鏡頭外圈的實體光圈環,左右均設有小握柄可用單手或是雙手來調整光圈大小,光圈葉片為九枚,全開時能獲得討喜的圓形散景。上圖的光圈值看似只有七段,但其實各級光圈之間都還有1/3 EV可以控制,需利用機背右上方的撥桿來控制。

機身正面帶有紅點的撥桿可用來切換「混合式觀景窗」顯示方式,包括了光學式與電子式,另外撥桿的左邊是立體聲麥克風的其中一孔、右邊則是LED補光燈與內建式閃光燈,內閃有±3 EV的出力可以控制。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5.6、1/25s、ISO 200。

混合式觀景窗分別可顯示光學與電子式的資訊,當選擇光學式觀景模式時,就如上圖一樣取景器是開啟的。另外X100s修正了觀景窗的形狀,目的就是為了防塵,再來觀景窗前方的玻璃也加上了防汙塗料,指紋較不容易沾染且擦拭起來也比較輕鬆。


左圖:這是利用手機翻拍混合式觀景窗顯示以電子顯示的時候,這LCD觀景窗的解析度從過去的144萬點進化為236萬點,雖然表現可能還是不及SONY的XGA OLED,但在手動對焦時已經比X100要精細不少了,視野率為100%。右圖:切換到光學觀景顯示時,原廠稱之為反伽利略觀景窗,通電時會顯示電子亮框,放大倍率為0.5倍,不過視野率為90%,所以這時在構圖時可得留意是否會有不必要的景物跑進構圖框內。
★ X100s‧對焦模式 |

X100s的對焦方式依然分為三種,分別是MF手動對焦、AF-C連續自動對焦、AF-S單次自動對焦,機身側邊的切換鍵讓使用者在構圖時,眼睛無需離開觀景窗,就能夠直覺且精準的切換對焦模式,符合專業用戶的需求。再來請留意機身正面右下角的位置,多了一個「S」標誌,這也是X100s最容易驗明正身的方式。


在自動對焦方面X100s配備了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讓X100s可以在相位差與對比式對焦之間做切換,這也使得自動最焦完成的速度最快可達0.08秒。選擇AF-S加上區域對焦時,用戶可從49個自動對焦點之中擇一,且對焦框共有五級大小可自訂;隨著對焦框尺寸的縮小,更適合用來應付特寫的拍攝。
★ X100s‧手動對焦輔助 |


使用手動對焦時,最擔心的就是沒準焦,有時都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總是浪費不少時間在反覆確認。X100s這裡提供了過去所沒有的MF輔助功能,分別是「數位化分割影像」、「對焦峰值亮點」,接著可以來看看兩者的特色。
►數位化分割影像


左圖:手動對焦模式下啟用「數位化分割影像」輔助,這時畫面的中央就會由彩色轉換為黑白顯示。右圖:然後轉動對焦環便會出現四道分割畫面,有點類似傳統的裂像式對焦屏。
►對焦峰值亮點


開啟對焦峰值亮點起初並不會有特別感覺,但開始調整對焦環時,畫面便會自動放大且出現明顯的高光輪廓,藉著這個高光輪廓便可以安心的進行手動對焦;且「對焦峰值亮點」的放大區域是可以自訂位置的,不像「數位化分割影像」輔助時會受限在畫面中間。

接著要看到機頂的部份,大致上來看跟機身其它部位一樣沒什麼明顯差異。

由鎂合金打造的機頂,具備輕量與堅固的特性,X100s的「S」還特別用醒目的紅色來表現。

機頂備有熱靴座可搭配原廠的閃光燈EF-42或EF-20系列進行TTL補光,錄影玩家則可利用這熱靴座外接指向性麥克風。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5.6、1/480s、ISO 200。

原廠在快門速度轉盤上做了微幅的調整,那就是改變A(AUTO)與1/4000s的間距,較其它快門速度的調整間距要寬,當然操作時也能立即知道目前的快門值是手動還是自動,除此之外在操作時更不容易誤觸到。快門鍵同樣附有螺牙,可加裝快門增高鈕作為裝飾,並可使用傳統的機械式快門線。X100s的開機時間只需0.9秒、快門時滯維持在0.01秒、拍攝間隔也縮短到0.5秒。


機頂的Fn鍵是X100s全身上下唯一的自定義按鍵,而我在使用時為了更快速的使用玩具相機、擷取色彩、動態色調...等等的濾鏡效果,所以我便將Fn指定為「進階濾鏡」,如此一來便能省去在選單內遊走所浪費的時間。

刻意設計在機頂邊緣的曝光補償轉盤,讓用戶以單手就能完成EV值的調整,此外,同快門速度轉盤一樣,在轉盤的邊緣均有明顯的金屬刻紋,藉此加強手感。


X100s的標準快門速度從1/4000s至30s(另有B快門)、光圈值從f/2至f/16,感光度範圍從ISO 100至ISO 25600,以上這些都是影響曝光的條件。但在戶外遇到強光但光圈已縮到f/16、感光度也已降至ISO 100時,快門速度卻還是降不下來時該怎麼辦呢?多數人應該會選擇外掛ND減光鏡(減光片)來降低快門速度,但像是X100s這種直接內建ND濾鏡的機種,其便利性就勝出啦!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上圖是ND濾鏡「關閉」時的拍攝結果,f/16、1/6s、ISO 100,畫面中的小瀑布雖然已有一些動態感,但還效果還不是太明顯。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再來這一張就是ND濾鏡「開啟」後的拍攝結果,能夠降低三級的快門速度,讓流水呈現絲絹般的質感,曝光參數為f/16、1.3s、ISO 100,兩張圖比較過後應該不難看出差異。

機背螢幕依然使用萬年的46萬點TFT LCD,大小為2.8吋,若嫌解析度不夠的話還是改用全新的電子觀景窗吧!

混合式觀景窗的左邊為屈光度調節器,右邊的感應器則用來偵測人眼靠近與否,藉此自動從觀景窗與液晶螢幕之間切換,左列最下面的VIEW MODE便是用來切換觀景模式的按鈕。


使用「點測光」時僅支援中央點,建議可搭配機背的AEL鍵一起作業,不然像是「平均測光」雖然可與所有AF點進行測光連動,但常常得手動增減曝光補償倒也挺麻煩的。遇到反差較大的場景建議可利用DRIVE功能鍵裡面的「動態範圍包圍」功能,一次拍攝三張動態範圍不同的照片,最後再擇一即可,但記得影像格式得選擇JPG,還有自動感光度的最高值建議設定在ISO 800,因為要拍攝DR400的照片,感光度就必須提升到ISO 800,以此類推。

附加壓縮檔:原圖打包下載
上面這幾張圖就是DR100、DR200、DR400之間的差異,動態範圍越大相對暗部獲得補償的程度也越大。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X100s‧多重曝光 |


前面曾提到DRIVE鍵的功能,裡面包含多項包圍曝光模式以及多重曝光。


X100s在進行多重曝光時,可直接利用光景窗進行預覽的動作,重曝的張數限制在兩張。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以上就是兩張照片重曝後的結果,讓小鹿與花兒融合在一起。

機背右半部的按鍵、轉盤與前一代大同小異,唯一不同之處就是把RAW鍵改成Q鍵,對用戶來說也比較實用。


以上就是Q鍵可快速調整的內容,以方向鍵搭配轉盤便可快速切換至想要的功能。
★ X100s‧白平衡 |


富士的自動白平衡一直以來都是他們家的強項,X100s也具備進階的白平衡自訂、色溫自訂、白平衡偏移的功能。其實大部分的環境X100s開啟自動白平衡都可以勝任,不太需要多費心思去做特別的設定。
★ X100s‧近拍表現 |


當年X100最讓玩家遺憾的就是近拍模式下開放光圈的畫質,畫質偏鬆散且看起來糊糊的,原以為X100s會針對這點去做改進,所以拿到機子後我第一步就是測試這方面的表現,但沒想到原廠並未修正這部份。開啟近拍模式後最近對焦距離會從標準的50公分拉近到10公分,用來拍攝一些小物或是桌上的美食還算是ok!但該縮多少級光圈就讓各位自己來衡量了。

附加壓縮檔:原圖打包下載
以上是X100s開啟近拍外加各級光圈的表現,對焦點我都落在小鹿的眼睛上,畫質大概要從f/4以後才開始改善,f/5.6開始才是我覺得較能端上檯面的照片,跟f/2相比較起來細節也明顯許多。以下提供多張以近拍模式拍攝的範例,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近拍模式)f/4、1/60s、ISO 20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近拍模式)f/4、1/45s、ISO 64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近拍模式)f/4、1/60s、ISO 2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近拍模式)f/4、1/200s、ISO 160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近拍模式)f/2、1/800s、ISO 200。

機身右側備有Mini HDMI與USB傳輸的插槽,保護蓋的表面同樣帶有荔枝紋蒙皮。


從上面兩張圖各位可以參考X100s鏡頭凸出的程度。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8、1/280s、ISO 200。

標榜日本設計製造的X100s,對玩家來說也是品質的保證,雖然過去X10曾出現白盤問題,但原廠還是很有誠意的推出韌體來修正問題,負責的態度也值得各廠學習。

X100s支援SD、SDHC、SDXC(UHS-I)的儲存媒體,電力方面使用NP-95鋰離子電池,約有330張的續航力。


有效畫素達1630萬的X100s,影像原生比例為3:2,檔案格式同時支援RAW與JPG,若非有特殊需求不然以富士相機的直出JPG色調就足以應付一般玩家的需求了;也因為富士官方並沒有推出一款真正屬於自己的解RAW檔軟體,原廠提供的SILKYPIX並不支援「軟片模擬」,也就是說用RAW拍攝再透過SILKYPIX或是Lightroom轉出也不會有富士該有的色調。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5.6、1/60s、ISO 2500。
★ X100s‧軟片模擬 |




X100s在軟片模擬的選項中新增了「PRO Neg.Std」與「PRO Neg.Hi」這兩種色調,並提供色彩、銳利度、明亮部色調、陰暗部色調、減少雜訊...這幾個選項做微調。

附加壓縮檔:原圖打包下載
以上便是十種軟片模擬色調的表現,彩色與黑白各佔五種,自從X-E1開始我已經愛上「ASTIA/柔和」軟片的表現了,所以本次多數的測試照也都是以「ASTIA/柔和」軟片來拍攝,少數是使用鮮豔或是單色調。
★ X100s‧各級感光度表現 |


X100s的標準感光度從ISO 200~ISO 6400,這時可以拍攝RAW檔,若選擇JPG拍攝的話,感光度範圍便可以提昇至ISO 100~ISO 25600。像我一樣懶得控制感光度的同學,也可以選擇「ISO自動控制」指定感光度的調整範圍,並限制最低快門速度;以等效35mm的鏡頭來說,以1/60s的最低快門速度手持拍攝我覺得手震機率已經很低了。


減少雜訊有±2級可以調整,我維持預設值「0」做測試,長時間曝光NR一律關閉。

附加壓縮檔:JPG原圖打包下載 附加壓縮檔:RAW原圖打包下載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光圈先決、手動對焦、軟片模擬:標準、減少雜訊:0、長時間曝光雜訊消除:關閉、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從X100開始富士已經展現了他們在高ISO雜訊抑制上的實力了,X100s搭載二代感光元件表現自然更受期待,在看完測試結果我覺得工作值約在ISO 1600,觀察左列文字的清晰度與右列毛球的細節,我覺得堪用值約在ISO 6400~ISO 12800之間,若富士未來有機會推出全片幅機種的話,高ISO的可用值一定更驚人。
★ X100s‧連拍速度 |


X100s最高連拍速度從過去的每秒五張進步至每秒六張,最多可連續拍攝31張JPG,

附加壓縮檔:原圖打包下載
這時候因為設定到RAW+JPG,所以連拍張數最多只到八張,拍攝期間我同時將對焦模式設定在AF-C。

附加壓縮檔:原圖打包下載
以上是連拍18張再做成GIF檔的結果,可惜耍槍時沒拍到。
★ X100s‧全景拍攝 |


X100s的全景攝影功能支援水平與垂直拍攝共四種移動方式,並且有120度與180度可選擇,其成功率非常高。以下分別是120度與180度的全景拍攝示範。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120度)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180度)
★ X100s‧進階濾鏡 |


進階濾鏡是XF1開始才加入的新功能,現在也放入X100s,讓它除了有專業性能之外,也能體驗最純粹的拍照樂趣,無需透過後製就能得到頗富趣味的影像。進階濾鏡中的擷取色彩簡單的說就像是SONY家的普普風模式,拍攝所得到的影像會非常的濃艷,動態色調有點類似Olympus的戲劇性色調,另外內建局部色彩的功能,能顯示指定的顏色並讓其他顏色轉換為黑白。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動態色調)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縮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擷取色彩)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玩具相機)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柔焦)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局部色彩-紅)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局部色彩-黃)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局部色彩-紫)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局部色彩-藍)
★ X100s‧高畫質錄影 |


X100s將錄影畫質從720p提昇至1080p且每秒速率為60格,影片編碼為H.264/MOV,資料流量高達36Mbps,內建立體聲麥克風(也支援外接)。跟前代X100一樣,錄影途中不支援光圈、快門值的調整,只能在錄影前增減曝光補償來控制亮度,且無法使用近拍模式,這點我覺得滿可惜的。以下範例影片會發現到,影片播放時會有點lag,初步排除記憶卡的問題,因為我搭配的記憶卡是Class 10支援UHS-I的高速SDHX。
★ X100s‧機身調整RAW檔 |


富士從第一台X系列X100開始就支援「RAW轉檔」功能,當然X100s也不例外,讓用戶可以快速的在機身上直接增感/減感、加強色彩、甚至是改變軟片模擬的內容,我覺得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實用的功能。
★ X100s‧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
X100s以改進的幅度來說,稱它為X100的小改款應該不為過,它陪伴我大約一週的時間,最後跟大家分享X100s帶給我的感受。首先它承襲X100的經典外型,看過或摸過實機的朋友應該很難不被電到,可惜的地方就是握感差強人意;自動對焦及開機速度的進步因為只有一秒不到的差異,加上沒有前代的X100加入一起比較,實在很難感覺出差異,但實際操作起來,我覺得XF1的AF速度還快一些就是了

在影像表現上從50公分到無限遠的對焦距離,各級光圈都可稱得上是可用值,但若是進入近拍模式,f/2大光圈的優勢就消失了,因為這時若用開放光圈作業,畫質會變得非常鬆軟,就跟X100當初的情形一樣,沒想到隔兩年還是沒有改善,讓小編十分的不解;若想取得紮實的畫質,光圈建議得縮到f/4以後,而f/5.6就可以能到滿意的結果了,但散景當然不如光圈全開那樣迷人。而在色彩管理方面依然是富士的強項,X100s不論面對何種環境,用自動白平衡大多都能應付,軟片模擬的選項也增加為十種,且JPG直出的畫質與RAW落差不會太大,對不善後製的用戶頗有吸引力。最後錄影的品質算是有了大躍進,從720p提昇至1080p 60fps而且流量達36Mbps,但不支援手動曝光且影片播放時會有卡卡的問題。最後同樣是大量的實拍圖給各位參考,對X100s有興趣的朋友可別錯過了。
優點:
◎ 混合式觀景窗適合應付各種環境,且電子觀景窗的解析度高達236萬點。
◎ 光圈、快門、曝光補償的調整都稱得上是直覺,習慣全手動曝光朋友可以盡情享受這種機械式的操控感。
◎ 與前一代同樣內建ND減光鏡,能降低三級的快門速度。
◎ 軟片模擬的種類增加為十種,而且加入進階濾鏡、重複曝光功能。
◎ 高感光度的表現跟前代一樣出色,ISO 1600可視為工作值,ISO 3200~12800可視為堪用值。
◎ 手動對焦同時提供峰值提示與裂像顯示來提升MF的效率。
缺點:
◎ 錄影畫質提昇到FULL HD 60fps 36Mbps,不過表現並不如預期。
◎ 近拍時光圈需縮到f/4以後畫質才會有改善,光圈全開會有不可思議的柔焦感。
★ X100s‧拍攝樣本(機身直出無後製)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動態色調)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動態色調)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擷取色彩)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動態色調)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動態色調)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局部色彩-紅)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