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kon 在七月初發表的 P1000 旅遊機新霸主,帶來 125 倍光學變焦與 24-3000mm 的等效焦長,5 級光學防手震,具備 RAW 檔紀錄與 4K UHD 錄影能力,雖然更新週期距離前代機已長達三年的時間,不過這次的改款真的是超有感,想要一機打天下或是喜好拍攝大自然的美景,P1000 應該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選擇;畢竟等效 3000mm 這樣的超望遠端,不是普通的相機或鏡頭辦得到。
目前 P1000 國祥公司貨的報價是 NT$34,900,若是想撿便宜的話不用 20K 就可以入手前代機 P900,其實也挺划算的!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淺談 P1000 與 P900 的關係!
進入本文前想跟大家聊聊 P1000 的優勢與劣勢,首先 P1000 是 P900 的後繼機這點毫無疑問,前者是 24-3000mm、後者為 24-2000mm,這 1000mm 的焦距是否值得你犧牲體積、重量以及多花 16K 的價格呢?以「3C 消費性產品」來說一直存在「買新不買舊」迷思,但舊產品真的就不值得入手嗎?那可不一定!以 P900 來說他現在的 C/P 值真的很高,大小恰到好處,如果預算有限我會推薦 P900。
▌想在 N 家可換鏡系統上達成 3000mm 要花多少錢?
P1000 的售價已經來到 35K 的戰場,雖然 35K 已經可以買到一機一鏡的中高階 DSLR 或 MILC 機種,或許它們有片幅上的優勢,但再怎麼樣你還是買不到 24-3000mm 這個焦段,以 Nikon 它款攝影產品要達到等效 3000mm 的望遠端,最簡單的作法就是...
![]() |
- Nikon 1 V3(1,840萬畫素)
- FT1 轉接環
- AF-S NIKKOR 600MM F/4E FL ED VR
- AF-S Teleconverter TC-20E III ( 增距鏡 )
600mm x 2.7(片幅轉換) x 2(增距鏡)= 3240mm f/8(約 NT$400,000 元)
---------------------------------------------------------------
而上述器材粗估要價 NT$400,000 元以上,而且還只是定焦鏡頭,不如 P1000的 125x 光變,可以見得 P1000 的價值所在,P1000 的目標客群並非職業用戶,因為它高倍數光變的重要性要遠勝於畫質,不過你得先瞭解 P1000 與 P900 的大小差異,因為這體積跟重量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原圖)COOLPIX P1000 3000mm ISO100 f/8.0 1/80s
先讓各位看看 3000mm 的實力,因為氣象預報北部中秋節當天應該無緣賞月,所以趕在 9/21 前先把月球拍起來,這張是 3000mm 的原圖,影像畫素是紮紮實實的 1600 萬可不是裁切後的畫面唷!

▲(裁切)COOLPIX P1000 3000mm ISO100 f/8.0 1/80s
裁切後的畫質雖然比不上翻攝天文望遠鏡的結果,但月球表面的坑坑洞洞還是可以清楚辨識。
▲這時小編正以 3000mm 來錄製這段 4K 影片,全程是上腳架且固定拍攝位置的,但影片中你會發現月球似乎一直在移動?但其實這是地球自轉所帶來的影響,因為 3000mm 的視角就等同你近距離的看著月球,因此地球自轉的幅度也跟著被放大,這是小編過去不曾有的體驗,相當有趣。
▌P1000 vs. P900 規格比較
P1000 | P900 | |
感光元件 | 1/2.3 吋背照式感光元件 | 1/2.3 吋背照式感光元件 |
有效畫素 | 1,605萬 | 1,605萬 |
鏡頭規格 | 24-3000mm f/2.8-8 | 24-2000mm f/2.8-6.5 |
鏡頭防手震 | 5 級光學防手震 | 5 級光學防手震 |
靜態影像格式 | RAW + JPG | JPG |
電子觀景窗 | 0.39吋 236 萬點 | 0.2吋 92 萬點 |
液晶螢幕 | 3.2 吋 92 萬點可翻轉 LCD | 3 吋 92 萬點可翻轉 LCD |
感光度 | ISO 100~6400 | ISO 100~6400 |
最佳錄影規格 | 3840 x 2160 30fps | 1920 x 1080 30fps |
電池續航力 | EN-EL20a / 250張 | EN-EL23 / 360 張 |
體積(mm) | 146.3 × 118.8 × 181.3 | 139.5 × 103.2 × 137.4 |
重量(g) | 1415g | 899g |
▌Nikon P1000 vs. P900 外觀比較
從下圖可以明顯看出前後代在外觀尺寸上的差異,P1000 光是重量就多了近 2/3,體積差不多就是D500 + AF-S DX 16-80mm F2.8-4 E ED VR 這個組合,但不論是 P1000 或 P900 都稱不上是隨身機,它們就是為了高倍變焦而生,雖然光變倍數越高,畫質相對也會被犧牲,不過這就是旅遊機的宿命,它就是在取景便利與售價之間做出平衡的產品。
- (左)P1000 /(右)P900
- 正面
- 左側
- 右側
- 機頂
- 望遠端
- 機背
- 機底
▌Nikon Coolpix P1000 外觀及特色介紹
- 正面
- 鏡頭蓋
- 握把及對焦輔助燈
- 鏡頭
- 濾鏡螺牙
- 機身左側
- 鏡頭控制環
- 關機
- 24
- 105
- 500
- 1000
- 2000
- 3000
焦段(mm) | 24 | 35 | 70 | 105 | 200 | 400 | 800 | 1600 | 2200 | 2800 |
光圈(F) | 2.8 | 3.2 | 3.5 | 4.0 | 4.5 | 5.0 | 5.6 | 6.3 | 7.1 | 8 |
- 機頂一覽
- 機頂介面
- 手持側視
- 內閃開啟
- 機背一覽
- 可翻轉螢幕
- 可作為自拍用途
- 低角度取景
- 螢幕可反蓋

電子觀景窗的規格為 0.39 吋 236 萬點,總算有跟上主流規格,一旁有屈光度調節器與紅外線感測器,觀景窗的接目器也有特別加長,用肉眼取景時會比較舒適一些。

P1000 的外接埠都設在機身的左側,包括麥克風輸入、Micro USB(支援充電)、HDMI 與 電子快門線插槽,因為 P1000 內建藍牙功能,建議可以加購 ML-L7 這個新出的藍牙遙控器,功能比電子快門線多且遙控距離也比紅外線長。以 3000mm 這個焦段來作業,若腳架的等級不夠很容易就會出現輕微的震動,最理想的狀態是搭配打鳥專用的三號或四號腳架,再加上鏡頭托架會更完美,這樣變焦後伸出的鏡筒也有支撐點,盡可能讓物理震動降到最低;不過小編在戶外測試 P1000 時,還是以易攜帶的反折腳架為主力,因為機動性對我來說很重要。

機身的右側可以看到 Wi-Fi 與藍牙的符號,SnapBridge 這功能也僅需設定一次以後就會自動常駐連線,亦可設定連線時同步傳送照片(2MP)至行動裝置,或是透過這功能進行遙控拍攝、同步時間及經緯度資訊至相片 EXIF 中,多少也彌補了 P1000 未內建 GPS 的遺憾。

P1000 這次正確的將腳架孔的螺牙坐在光軸上,同時腳架孔的四周也有止滑用的橡膠片。

P1000 的儲存介面為 SDXC(向下相容),不過官網連 UHS-I 支援與否都沒提到,不過從寫入速度可以感覺到它這方面的不足,RAW+JPG 從拍完到寫入大概要 3 秒鐘,如果有連拍需求或是需要搶拍非羽、動物、飛機這類的題材,我會事先把影像類型設為 JPG。電池容量改用較小的 EN-EL20a(P900:EN-EL23),充飽電後續航力大概只有 250 張(P900:360張),小編自己的使用經驗是不超過 300 張,以 P1000 如此龐大的機身來說,這樣的續航力真是有點可惜,可透過 USB 進行機身充電不無小補,但無法邊充邊拍攝。
▌P1000mm 各級感光度的比較
小編已經許久沒測試 1/2.3 吋感光元件的機種了,若有的話也僅剩市場上這類碩果僅存的旅遊機, 原廠雖然沒有提及 P1000 所使用的 EXPEED 型號,但粗估與 P900 至少相差一個世代,在影像處理引擎方面應該會有進步。不過從實拍結果來看...我對 1/2.3 吋感光元件不應該抱持太大希望,大概ISO 400 以後幾乎就沒有細節可言,這時的等效焦距約 170mm,若是高望遠的焦段還得考慮安全快門,這時感光度肯定又會拉到更高,若是在「非」大晴天環境下拍攝的話,對 P1000 真的頗吃力。
▌各焦段的自動對焦表現:500mm / 1000mm / 2000mm / 3000mm
我想各位應該會想瞭解 P1000 在各焦段下的 AF 表現,尤其是望遠端的部分,因此小編測試了 500~3000mm 這之間的焦段,隨著焦段不斷增加光圈也隨之縮小,漸漸的就會感覺到 AF 越來越吃力,但因為測試當下的光線相當充足,所以鮮少有拉風箱的情況出現,如果是陰天戶外又或是光線微弱的室內環境,建議還是量力而為吧!
▲P1000 的 AF 實戰!
▌廣角 - 望遠 / 125倍光學變焦:24-3000mm 視角變化(三組)
P1000 主打的 24-3000mm 鏡頭規格應該是前無古人,因為上一台擁有如此高望遠的旅遊機也是自家的 P900(24-2000mm),我想各位一定很好奇這 125 倍光變的視角變化,以下我提供三組範例讓大家參考,讓大家從 3000mm 往回看到 24mm 會更有感。
首先「A」組是在大屯山助航站拍攝的,遠處正好有一位山友登頂讓我順利拍下,當下我用肉眼直接看的話,只能觀察到極細小的藍點,透過 3000mm 才能清楚看到是山友的存在,不過當天山上的風勢還不小,就算上腳架當鏡筒伸出後,機身還是會晃動;「B」組是我在象山涼亭往台北 101 拍過去的場景,3000mm 視角下的台北 101 幾乎都要爆框啦;「C」組我在小惡魔總部頂樓(港墘站)往碧山巖拍過去的畫面,沒想到居然可以把碧山巖開漳聖王廟拍得一清二楚,這天的能見度超高且氣候炎熱,焦距一拉長遠處的熱氣流便影響到了畫質,可以發現 2000mm 以後的畫面有輕微的扭曲現象。
- 【A】3000
- 2400
- 2000
- 1600
- 1000
- 500
- 105
- 24
- _
- _
- 【B】3000
- 2600
- 2000
- 1600
- 1000
- 500
- 105
- 24
- _
- _
- 【C】3000
- 2600
- 2000
- 1600
- 1000
- 500
- 105
- 24
- _
- _
▌廣角與望遠 / 24 與 3000mm 的視角變化(四組)
以下四組皆是 3000mm 與 24mm 之間的差異,大部分都是手持拍攝,要用 3000mm 找尋目標真的不容易,因為視角太窄了,這時我會搭配鏡頭左側的「快速返回變焦按鍵」來操作,可快速在廣角與望遠端之間切換,拍攝時會比較有效率。不過 3000mm f/8 在光線稍微不足的時候,自動對焦的性能就明顯有被閹割的感覺,這時最大光圈只剩 f/8,進光量跟廣角 24mm f/2.8 時大概差了三級,AF 表現自然有落差囉!
- A
- B
- C
- D
- E
▌2000mm / 5 級防手震實測(對焦距離:10公尺 & 無限遠)
P1000 搭載的 VR 防手震功能,官方強調有 5 級快門的補償能力,這對高望遠焦段來說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望遠端長達 3000mm 手持拍攝時,要穩定畫面還真的有難度;但從小編的使用經驗來看,3000mm 的使用頻率並不高,因為光圈受限於 f/8,這對 AF 性能及畫質都是不小的考驗,多數情況我還是用 2000mm 以內來作業。
▲影片中可以明顯看出 VR 防手震開啟前後的差異,以上是 3000mm 的測試,其實「普通、動態、普通(構圖優先)、動態(構圖優先)」這四種模式在我用手持拍攝時的效果差不多。
以下的 VR 防手震測試(100%裁切)我皆是以 2000mm 手持作業(肉眼緊貼觀景窗),分別拍攝 10 公尺的目標與無限遠的目標,同時讓大家看看 VR 開與關之間的差異,2000mm 手持拍攝的理想安全快門速度約 1/2000s,開啟 5 級防手震後的快門補償約來到 1/60s,光用想像就可以知道 2000mm 1/60s 並非易事,但從下面小編實戰後的心得來說,P1000 的 VR 防手震的補償能力真的頗猛。拍攝 10 公尺的目標時「VR開」只有 Miss 掉一張...成功率高達 9/10,至於「VR關」時的成功率只有 1/10;接著看到拍攝無限遠的目標,「VR開」的成功率大概是 6/10,若是「VR關」的時候則是全軍覆沒。
▌24 / 105 / 200 / 500 / 1000 / 1600 / 2000 / 2600 / 3000 畫質表現
要在室內測試 24-3000mm 的畫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 3000mm 的最近對焦距離少說 8 公尺左右,重點是光線還要夠充足,小編在這只能先說聲抱歉,因為找不到理想室內測試環境,所以畫質依舊只能在戶外測試,好處是測試的那幾天日照足夠(我的膚色又加深了幾度

▌24mm廣角端 - 色散抑制表現
小編這裡追加廣角端的色散抑制表現,也因為只有 24mm 有四級光圈可以調整,所以就以 24mm 進行測試,共有 f/2.8、f/4.0、f/5.6 及 f/8.0 這四級可以調整,而讓小編感到訝異的就是 P1000 的色散抑制能力,內建 5 枚低色散鏡片以及 1 枚 超級低色散鏡片進行 100% 檢視時,f/2.8 光圈全開時也看不出紫邊,縮光圈之後更可以放心。
▌4K(3840 x 2160 30fps)錄影表現
P1000 與前代的差異之間,4K 錄影我想是最關鍵的一環,錄影期間支援全手動曝光,可以自訂理想的快門或光圈值,同時也可以套用 Picture Control;P1000 最佳的 4K 格式為 3840 x 2160 30fps,單段影片的長度大概在 6 分鐘左右,因為受限於每個檔案最大容量 4GB 的限制,如果是用 1080p 作業的話,最長錄製時間就可來到 29 分鐘。雖然 P1000 的感光元件僅 1/2.3 吋,但 4K 的影像品質卻讓我印象深刻,細節保留的相當豐富,如果要在 P1000 與 P900 之間做出取捨,有無 4K 錄影的需求可就相當重要了!以下有四部範例供各位參考。
▌Time-Lapse 縮時影片
原以為只能利用「間隔攝影」作業再搭配軟體來製作縮時影片,沒想到縮時影片功能藏在「場景模式」的選單中,但間隔攝影最短的間隔拍攝時間是 30 秒,就算拍一個小時也只能拍 120 張,比較適合長時間紀錄...不過前提是電池要夠力。場景模式中的縮時功能有幾個情境供選擇,我是選擇記錄時間 25 分鐘的都市景觀,最後再以高倍數播放來呈現,簡單的說它就是全程錄影然後再以快轉方式呈現,所以過程中不會保留照片檔,後製的彈性也比較小。
▲縮時影片最高畫質僅支援到 1080p,欲製作 4K 以上的縮時影片請用「間隔拍攝」再後製處理。
▌Nikon Coolpix P1000 使用心得與結語
首先這幾週試用下來,最讓我有感的就是那超有份量的機身,明明就是測試一台消費型旅遊機,但每當相機包背上肩時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入手 P1000 之前建議一定要跑門市親自感受一下,因為它的體積跟重量與 P900 是截然不同,當然我覺得它的目標客群也不同,因為需要動用到 2000~3000mm 這種超望遠焦段的題材並不常見,除非是有特殊需求,所以它的售價直逼 35K 小編我一點也意外,畢竟沒有對手...這規格在相機市場僅此一家,你連比較的機會都沒有啊!
當然還是得再次強調,P1000 的賣點就是 125 倍光學變焦,它不是要賣你畫質、也不是輕巧、更不是操控,請你還是要用 1/2.3 吋 CMOS 消費機的觀點來看待它;為了滿足 P1000 用戶的需求,這次也加入特別 RAW 格式,寬容度絕對是勝過傳統的 JPG,不過 RAW+JPG 檔案寫入的速度稍慢,如果要連續拍攝的話會有明顯的寫入延遲,連 UHS-I 似乎都未支援也是有點可惜。

話說 125 倍光變掌握在手上是什麼感覺?初體驗當然是相當興奮,基本上根本不用擔心遠方的景色拍不到,但真正用到 3000mm 的時候才會知道這時考驗的不僅僅是鏡頭的光學技術,連空氣品質、熱氣流的影響都是影響成敗的因素,加上 3000mm f/8 的進光量太少,陰天時便會顯得 AF 不夠力,是不折不扣的晴天機。
若是用 2000mm 的焦段來作業,搭配 VR 5 級防手震比較能夠兼顧影像品質以及合焦速度,但這樣是不是乾脆買 P900 就好?這倒也不是...畢竟 P900 是上個世代的產品,它雖然也有 24-2000mm 的實力,但缺少 RAW、4K錄影、控制環、藍牙、236 萬點 EVF...這些 P1000 加入的新功能以及 2000-3000mm 的焦段,所以要如何取捨還是看自己的需求。最後小編還是列出我使用後最有感的優缺點給各位參考,文末當然還是有大量的實拍照,包括風景、飛羽及都市景觀唷!
值得讚賞的部份:
◎ 24-3000mm 等同 125 倍的光學變焦只有狂,市場唯一僅此一款
◎ 5 級 VR 防手震真的猛,實測 2000mm 1/60s 手持拍攝的成功率有 6~9成
◎ 新增 RAW 檔案格式大大增加後製時的彈性
◎ 新增 4K 錄影功能且畫質相當不錯
◎ 色散抑制能力出色,24mm f/2.8 開放光圈完全沒有紫邊問題
◎ 鏡頭前端新增控制環可自訂功能
◎ Snapbridge 搭配藍牙連線省電且能隨時更新時間與座標資訊
◎ 機身支援 USB充電
可以改進的部份:
◎ 鏡筒上沒有等效焦距的刻度,只有在變焦當下觀景窗或機背螢幕才會顯示
◎ 機身變大但續航力卻不如前一代,充飽電只能拍 250 張
◎ 3000mm f/8 時因進光量偏低,因此 AF 速度有待加強
◎ 手動對焦時的對焦行程過短,在超望遠的情況下幾乎起不了作用,很難判斷合焦的目標
◎ 以 RAW 或 RAW+JPG 拍攝時,檔案寫入速度過慢,應該是不支援 UHS-I 所導致
◎ 操作選單不會記憶前次設定的選項,設定時必須按 SET 才算完成設定,無法以半按快門作為確認
|

COOLPIX P1000 155mm ISO100 f/4.5 1/500s

COOLPIX P1000 1600mm ISO400 f/6.3 1/125s

COOLPIX P1000 567mm ISO400 f/5.0 1/250s

COOLPIX P1000 750mm ISO125 f/5.6 1/500s

COOLPIX P1000 135mm ISO140 f/4.0 1/60s

COOLPIX P1000 1200mm ISO100 f/5.6 1/640s

COOLPIX P1000 155mm ISO100 f/4.5 1/1000s

COOLPIX P1000 24mm ISO100 f/4.0 1/100s

COOLPIX P1000 1100mm ISO100 f/5.6 1/640s

COOLPIX P1000 1800mm ISO800 f/8.0 1/1000s

COOLPIX P1000 300mm ISO100 f/5.6 1/400s

COOLPIX P1000 467mm ISO125 f/5.0 1/250s

COOLPIX P1000 24mm ISO100 f/3.5 1/125s

COOLPIX P1000 24mm ISO100 f/4.0 1/1000s

COOLPIX P1000 533mm ISO100 f/5.6 1/320s

COOLPIX P1000 91mm ISO140 f/4.0 1/60s

COOLPIX P1000 135mm ISO100 f/4.0 1/2000s

COOLPIX P1000 155mm ISO100 f/4.0 1/250s

COOLPIX P1000 930mm ISO100 f/5.6 1/640s

COOLPIX P1000 1300mm ISO220 f/5.6 1/500s

COOLPIX P1000 70mm ISO200 f/3.5 1/2000s

COOLPIX P1000 300mm ISO100 f/4.5 1/1250s

COOLPIX P1000 91mm ISO100 f/3.5 1/100s

COOLPIX P1000 2400mm ISO1600 f/8.0 1/1600s

COOLPIX P1000 3000mm ISO1600 f/8.0 1/400s

COOLPIX P1000 24mm ISO100 f/4.0 1/50s

COOLPIX P1000 1300mm ISO800 f/5.6 1/50s

COOLPIX P1000 24mm ISO100 f/4.5 1/400s

COOLPIX P1000 3000mm ISO220 f/8.0 1/500s

COOLPIX P1000 860mm ISO320 f/5.6 1/400s

COOLPIX P1000 400mm ISO100 f/5.0 1/500s

COOLPIX P1000 2400mm ISO400 f/7.1 1/400s

COOLPIX P1000 97mm ISO100 f/4.5 1/500s

COOLPIX P1000 24mm ISO100 f/5.0 1/640s

COOLPIX P1000 2800mm ISO800 f/8.0 1/800s

COOLPIX P1000 500mm ISO110 f/5.0 1/250s

COOLPIX P1000 1000mm ISO110 f/5.6 1/500s

COOLPIX P1000 1400mm ISO560 f/5.6 1/125s

COOLPIX P1000 60mm ISO100 f/4.5 1/1250s

COOLPIX P1000 24mm ISO100 f/2.8 1/1000s

COOLPIX P1000 3000mm ISO100 f/8.0 1/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