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覺得LX7 的規格定位是否恰當?


kanako0605 wrote:
以相同製程技術來看,畫素密度低比畫素密度高要來的好。
所以RX100換算後跟LX7比在雜訊這塊還是優勢滿大的。
所以我的重點就是在回應前面那位仁兄
不是光看到畫素比較高,就覺得畫質應該比較差
片幅的差距必須考慮進去(所以可以算出畫素密度)

講的極端一點
總不會有人以為D800是36mp,LX7是10mp
LX7畫素較少所以畫質會比較好吧~
ACON99 wrote:
典型的亂打口水戰A)...(恕刪)

A.c-mount的鏡頭啊...這東西不是拿來賣給普羅大眾的好嗎?我看一堆人連cctv是啥都沒聽過
而且c-mount的鏡頭...其邊角畫質.色散.解像力等等的光學素質是達不到一般人的要求的
8-48/1-1.2好像很猛,但是有幾點你有沒有考慮到?
1.1/2"的成像圈很小耶
2.這顆鏡頭大概是等效44-261,沒有大家最常用的也最難設計的廣角
3.光學素質如何?
c-mount的鏡頭不是拿來給消費者拍1200萬畫素照片然後100%檢視畫質用的,別逗了

B.fuji的感光元件從最早的super ccd到現在的exr cmos,都是自主研發的獨家技術
我從來沒見過fuji有提供感光元件給別的廠商,如果其實有,請貼出來讓大家增廣見聞,謝謝
另外...你拿sony出來比fuji實在是不倫不類,這兩家廠商根本沒有可比性
做感光元件出來賣給別人本來就是sony的業務之一,fuji我可沒聽說他們也有這樣搞
再說啦,就算pana想跟fuji買2/3"的exr cmos,fuji一定會賣嗎?
就像你說的,人家要不要賣又不是聽你的

C.1.拿x10比lc1...該說張飛打岳飛嗎?這兩台差了幾年去了,怎麼比啊喂
x10比lc1小是天經地義的好嗎!這幾年間電子技術差多少啊,連光學技術都有差了別說電子...

2.拿43那兩顆魔王鏡其實證明不了什麼,只能證明要兼具大光圈跟高畫質就是又大又貴又重...
傳統dslr架構的43都搞不起來了,dc能這樣搞嗎?
3.dslr能夠錄影...所以呢?能錄影以後鏡頭有變小了嗎?還是光圈有變大了嗎?
錄影與否根本都是電子性能的發展,唯一跟光學有關的只有把反光鏡升起而已
說幾年前dslr不能錄影跟現在dc能不能做f1.0的變焦鏡根本風馬牛不相干
4.沒人說要做多少倍變焦?那你是在鬼打牆嗎?等效24-25算不算變焦鏡啊...

大光圈要是有那麼好做,早就滿街都是f1.4了...就為了擴大1ev的光圈,你知道要修正多少東西嗎?
光學是很死的,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到底是嗑了什麼藥會讓你覺得f1.0-2.0的變焦鏡很好做?
是啦很簡單啦!只要你不在意畫質的話,c-mount有一堆

shiriliong wrote:
相較於RX100的1...(恕刪)


回到您的問題,LX7的定位是否恰當?這問題沒有答案,永遠只能是後諸葛,賣得好當然恰當,賣不好救被罵到翻。
(和最近的火箭好像,釋出時看起來對,等結果出人意料就被罵錯)

可以這麼分析市場定位/訂價:

1.對新手來說,這樣的規格並沒有問題,LX7可以保持高階隨身機的地位:萬年46換成92、2.0演化成1.4,以及其他新增功能,對「除了手機沒有相機的族群」、「有美型DC卻嫌不夠的族群」來說,LX7並沒有什麼問題。對手當然很多,就算不提其他廠牌,自己家就有很多不同用途的大小DC,能見度夠不夠其實現在或三年前都差不多。

應該這麼說,LX7所面對的挑戰,並不會因為別家出了一台什麼1啊2的就會改變,別家的1對手很可能是第三家的1,不見得是LX7。LX7只要能穩住「純手機族群/想從小DC換高階隨身機」的客群即可。


2.對現有LX-的玩家來說,這樣的規格雖不能說是降級,但絕對不是可喜的現象。我還打算如果LX7換成1系列,我就買來升級(因為個人比較欣賞PA家的軟體),不過現在看起來是不可能了。當然,手頭已有LX系列的玩家,還會回鍋買LX新一代的玩家畢竟是「少數」,大多不是往自家的GF/GX/G邁進,不然就是跳其他家的單眼或無反光。為了滿足現有LX客群的改變,並不見得明智。換言之,為了讓現有LX客群有「升級」的感覺,回頭塑造新一代LX的機器,不見得能夠維持與前一代/前前一代相同的銷售量。

3.對於高階玩家來說,大多已轉進無反光小型可換鏡市場,添購單眼以外的隨身機,不太可能回頭找一台畫質相對不佳的小片幅DC。因此為了滿足這些對畫質有所要求的客群,所設計出來不管一吋兩吋的DC機型,也不見得能夠創造更多的商機。


4.對PA家自己來說,去設計1吋的機型無疑是打掉自己4/3的市場。「入門DC/高階DC/微4/3」對PA家來說已經守得很辛苦,最近又拼命虧錢,有無能力再去開發新的sensor本身就是一個問號,買現成的也不見得划算。一動不如一靜,反正PA家是以「讓相機有家電產品類的可親介面」為號召,並不是要在相機市場拿下前三大,自然也就不需要什麼新設計都跟進。如果我是PA相機線的經理人,我也可以這麼損:1吋的畫質也比我們LX7好不到哪去,本家GF5搭X鏡絕對比1系列畫質好上好幾倍,價格也相仿。


結論:一個在事前不會有答案的問題,我們只能靜待大約一年的時間,等答案囉~

featheringer wrote:
A.c-mount的...(恕刪)

大光圈技術難? 滿街還不是有錢皆買大光圈鏡?
根本是金雞母啊
從歷史上來看更簡單
那一代LX系列光學規格不是在進步?
LX1,LX2 1/1.65" CCD 28-112mm /f2.8-4.9
LX3 1/1.63" CCD 24-60mm / f2.0-2.8
LX5 1/1.63" CCD 24-90mm / f2.0-3.3
LX7 1/1.7" CMOS 24-90mm /f1.4-2.3

今天我開的規格是
LX-X 1/1.5" CCD 28-85mm /f1.0-2.0

跟多年前的LC1比
LC1 1/1.5" CCD 28-90mm /f2.0-2.4
跟今日的X10比
X10 1/1.5" CCD 28-112mm /f2.0-2.8

有任何離譜的規格嗎?
感光原件是FF的1/16大而已..
跟LX7比 只要求了增大30%CCD, 廣角28mm大一級光圈?!
是有哪一種定律說不能的?
APS大小隨身機到處跑的時代
不靠光學規格稱霸怎行?

光是43到m43 鏡頭縮小的技術有目共睹 (7-14mm, 9-18mm,14-42mm, 14-140mm, 25mm)
還相同大小片幅哩...


LX7裝載著Leica F1.4
光這一點就值得了
隨身機嘛
這樣就夠用了
有沒有人知道
LX7在一般室內
廣角端開光圈1.4; ISO 80
快門大概會多快
能比1/60秒更快嗎?

假如光圈1.4;ISO 200(或400), 快門能1/100 秒或更快
那想拍室內小寶寶的人, 就可以用LX7了
ACON99 wrote:
大光圈技術難? 滿街...(恕刪)

人人都有自己心中理想的隨身機...但現實就是我們都沒有辦法做出來,只能等這些廠商做出接近的產品
我還不是希望fz200是25-300/1.4,lx7是16-35/2.8...
不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嗎?沒有最完美的產品,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我當然不會否認相機廠的陰謀論,但是爬爬文你就會知道原因
為什麼可換鏡世界中,f1.8變成f1.4或是f3.5-5.6變成恆定f2.8會有這麼大的價差
平心靜氣吧!相機終究不是民生必須品,我看很開了~大不了林北不買也不爽讓他們騙
也許lx8就是f1.0-2.0,也或許永遠不會出現這種東西,誰知道呢?

allem wrote:
回到您的問題,LX7...(恕刪)


謝謝這位大大寫了長篇看法來分析,我很感激,也學到東西。

其他大大也一起踴躍討論吧,哇哈哈哈哈哈哈。

XD

bond_007 wrote:
有沒有人知道
LX7在一般室內
廣角端開光圈1.4; ISO 80
快門大概會多快
能比1/60秒更快嗎?

假如光圈1.4;ISO 200(或400), 快門能1/100 秒或更快
那想拍室內小寶寶的人, 就可以用LX7了


沒人回你是因為每個人家裡亮度不同。

你可以自己用相機去換算。

例如你家的環境,相機用F4,ISO800,快門是1/30s。
那換成F1.4的光圈,ISO800,快門會變成1/240s。如果F1.4+ISO400,快門是1/120s。
bond_007 wrote:
有沒有人知道
LX7在一般室內
廣角端開光圈1.4; ISO 80
快門大概會多快
能比1/60秒更快嗎?
...(恕刪)

不太可能,依之前的使用經驗
若是室內純靠房間的燈光

就算用上F1.4大光圈
ISO還是需要到800~1600才能有1/60s以上的快門
(一般廣角端+防手震的話1/20s就足夠了)

所以想要用低ISO 100~200拍室內只能
1.打閃光
2.燈光弄很亮(那接近打棚燈了= =)
3.白天靠窗戶、落地窗讓陽光進到室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