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有A7ii+FE1635 & FE24-240,本又有想買A6000+P18200來專用錄影(因不想頻頻換鏡頭),主要是對錄影很感興趣,而需求在Zoom in/out時,要有很平順的畫面要求,但它們就是拍不了高速的慢動作,所以換到主題這一機,以求要有再一部專用的方便性。目前有去做功課和稍體驗了一下,有以下幾點問題盼請大大們幫忙回答(在此先說聲 謝謝 了):

1.察它公告上無法裝用「鏡頭補償App」,這是否還可強加。問題是它有24mm的超廣角,當兼拍風景時我很習慣把仰角弄大,使天空變得很有張力,但地景就會變形很大,我在用FE24240時一般可以用這個App來第一時間就修正,可免去再後製調動又縮減畫素的利多。

2.過年後要出去國外旅遊和工作,想再加一個單鏡片廣角鏡,以輕便一機行,其晝質損失會很大嗎,變形會很嚴重嗎,所以也很想用鏡頭補償App來加減彌補一下。

3.有察到它可用「Sky app」,這對拍大景很不錯用,但我在A7ii上操作,總讓我感到緩慢,但也有看到說他的很順暢,所以想到是否機器不同,會有不同狀況,而在RX10M2上情況如何。

4.察不到有官方公告的對焦點數目,這有看到市售規格說它有25點,那是哪種對焦系統,而真就這麼少嗎,其快速移動時(鏡頭或目標)可對的很穩嗎,尤其在快速Zoom in/out時(實機體驗沒注意操作這項)。

5.最重視的畫面穩定問題。我去實機體驗時,發現該機在Zoom in/out時,畫面會如同平穩行車中,突然壓到不平路面而跳動(就放棄再試),這對我要特寫一個片段會造成缺陷,然是否都是會如此,還是這機有問題。

6.若用它拍縮時錄影,要如何應用,不用app可以直接錄嗎。

文章關鍵字
怪怪的真的很冷喔!

一直得不到回應,只好自己再去體驗,不過實在不好意思把它拿來長時把玩,就只作個簡單的瞭解:

1.的確開題的第五點讓我失望了,即會在固定的約100-150mm等效焦距內跳動。

2.要使用的App還是沒得試,不過服務人員講可以跟客服反映,但曾在手機上送了N次,很麻煩的就一直沒有送成功。

3.我大都以ISO800為限,就以這個值拍下來,再拿回家分析,其中圖片如下。

4.而跑了很多家,台北市區的都不準試,其中還遇到一個給我看的信息,其同是用1吋且同一家影像感應元件,比較圖片大概只有A7Rii可以勝它,還說這是國外評測網站不會騙人,意思就是要我隨身機要買他們經銷的。但我就是感到納悶,有多家與多機型在比較,就是Sony RX10M2特別差又差,甚至我還看到在IS0100還沒有人家ISO3200的好,當看到有如此差時,我就更不會改變初衷,只好推要有高速錄影是最重要的(這它就沒了),不過這次帶的記卡忘了要有SDXC規格就沒有錄成……














AbdA wrote:
我已有A7ii+FE1635...(恕刪)

1.個人主觀的感覺我覺得沒變形問題,24mm算沾到超廣角的邊而已吧!
2.沒用過不知道,很久以前在別的相機有買過沒有用過,使用率為0。
3.沒用過不知道,我喜歡用包圍曝光然後用lr後製
4.如果用寬對焦,就是螢幕切成25塊,
如果用彈性定點對焦,螢幕上下左右可以移動的點16*16
如果用擴充彈性定點對焦,螢幕上下左右可以移動的點16*18
對焦速度快慢是很主觀的,以傻瓜相機來看是很快,自己實機體驗比較準。
5.應該是無解,如果是要從24推到200的話,大約105左右螢幕會跳動一下
6.縮時錄影沒用過,雖然可以接快門線,看起來買APP比較方便。

因為你主要是錄影,如果要買腳架推薦買這個
VCT-VPR1 - 線控三腳架 - Sony

如果要買指向性麥克風推薦這個
Aputure V-MIC D2

當然如果你要更高檔的就自己慢慢挑

andrea5 wrote:
1.個人主觀的感覺...(恕刪)


謝謝喔,終於瞭解到它有那麼多的對焦點了,讚,我應該會買下了,就只那個Zoom in/out會微震動較缺憾點,其實我也有用慢動作去拉,這就不會很有感覺會抖動了,期盼它可以用Firmware去改進。
AbdA wrote:
謝謝喔,終於瞭解到...(恕刪)

這有點誤解
重算一次
如果用寬對焦,就是螢幕中央切成9個方塊,剛好9宮格的線穿過方塊。
如果用彈性定點對焦,螢幕上下左右可以移動的點17*16
如果用擴充彈性定點對焦,螢幕上下左右可以移動的點17*19
對焦點的移動算是半格或者1/3格移動
和單眼的對焦點不同

體積小包山包海
不可能和單眼比畫質比對焦
取其長避其短
應該可以用的比較愉快

andrea5 wrote:
這有點誤解重算一次...(恕刪)


謝謝,瞭解了。
反正不是傳統的25點而已,而我也有測到,在AF時第一次對準焦後,稍晃動下,還會跑出多點的泡泡,可見對焦點數很多,而對焦性能也強,這點已沒有什麼虞慮了。可能今天就會買下了……

第一次在三創體驗帶回的,與上貼圖比韻味差好多,不過這感覺是場地灯光布置的關係吧。這時,對它的影像不是很滿意,後發現都是ISO3200拍的,就安心多了。



下午去帶回家了,看評測說RX100M4在24mm端不足,但這一把有比了一下,足足足…………


andrea5 wrote:
這有點誤解
重算一次
如果用寬對焦,就是螢幕中央切成9個方塊,剛好9宮格的線穿過方塊。
如果用彈性定點對焦,螢幕上下左右可以移動的點17*16
如果用擴充彈性定點對焦,螢幕上下左右可以移動的點17*19
對焦點的移動算是半格或者1/3格移動
和單眼的對焦點不同

體積小包山包海
不可能和單眼比畫質比對焦
取其長避其短
應該可以用的比較愉快


再疑問一下,有那麼多的對焦點,為何官方不強調也沒列出,害我還要到處問……

正題--比「對焦」性能,它有19 X 17=323勝了我的A7ii,而雖沒有五軸防手震,但比較拍攝成果之下,我用A7ii+FE1635Z & FE24240,以手持拍下的,無論精準度或不糊成功率,可說RX10M2勝了一大節,因為到目前有晃動到的機率RX10M2為零,且對焦速度都比A7ii組合較快又精準。而用A7ii的以上組合,拉風箱、顯示對到卻是糊的畫面經常有,而RM10M2還未發現,又防手震上開五軸防手震下拍的,不良率A7ii組合很高(前有說到可能習慣和快門鍵有關係吧)。

超棒的彈性定點習拍……如圖。正題--我去體驗時,曾看到有泡泡對焦點產生,但目前都操作不出來,是我愰神誤會了嗎?請問大家,不然那要在哪個條件下產生。

等效焦距200mm F2.8 1/30s ISO200
打勾白點


中央上一格


花花位置

AbdA wrote:
再疑問一下,有那麼...(恕刪)
沒有泡泡對焦點的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