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爬文已久但依然有的疑問,我注意到現在有許多感光元件的不同,以較常看到的似乎是,全片幅(FF)、APS、APS-C、M4/3。好像還有一個叫APS-H,但我沒這個APS-H的相關資料。
我清楚的是M4/3的兩大廠商Olympus、Panasonic生產的Evil機,感光元件相同、鏡頭都可不需轉接環正常互用。
因為我常看到說Sony的鏡頭群不多(大大回答後,這句應該改成Nex鏡頭群不多),但APS-C的廠商不是蠻多的嗎?所以現在我的疑問是:
1.Sony NEX系列是APS-C感光元件,那跟Sony A33(也是APS-C)的鏡頭能不能互用?(已解決)
2.Canon EOS 40D是APS-C感光元件,那跟Sony A33(也是APS-C)的鏡頭能不能互用?(已解決)
3.是不是除了M4/3系統的Olympus、Panasonic鏡頭可互用外,其他像Canon、Nikon、Sony的鏡頭都不能互用?(已解決)
4.所有的鏡頭,不考慮自動對焦(AF),是否只要裝得上(如用手拿著、用膠帶黏著)、且鏡頭跟相機的鏡後距離利用套筒「調整厚度」,這樣就可以使用?(已解決)
5.感光元件:APS-CCMOS 、感光元件:APS-CCCD ,這兩者都是APS-C感光元件嗎?(已解決)
以下資料可能有誤,是我從各網站擷取的,如有誤,煩請更正,我會修改
全片幅(FF):(36*24mm)
Canon EOS 5D
Nikon D3
APS-H:(轉換率1.3*)
Canon EOS 1D系列
APS(或也可叫APS-C):(約23.6*15.8mm)(轉換率1.5*)
Sony a200
Pentax K10D
Nikon D40、D300
Fujifilm S5 Pro
Sony Nex-3、5
Sony A33
APS-C:(約22.5x15mm)(轉換率1.6*)
Canon EOS 40D、400D
4/3:(18.5*13.5mm)-M4/3感光元件的前身
Olympus E-3
Panasonic L10
Leica DIGILUX 3
M4/3:(17.3*13mm)(轉換率2.0*)
Olympus E-P3、E-PL3
Panasonic GH2、G3、GF3
下圖檔為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原來APS-C還有分(轉換率1.5與1.6的)
寸骨 wrote:
我爬文已久但依然有的...(恕刪)
好像還有一個叫APS-H,但我沒這個APS-H的相關資料。
...(恕刪)
Canon的1D系列就是APS-H格式了呀~~~wiki上有整理好資料了,查資料時多花點時間吧。
wiki EOS(中文),頁面最下方的EOS發展歷程圖表就有了。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寸骨 wrote:
我爬文已久但依然有的...(恕刪)
1.Sony NEX系列是APS-C感光元件,那跟Sony A33(也是APS-C)的鏡頭能不能互用?
由於原廠有推出給NEX使用轉接環,所以NEX可以使用Alpha鏡頭與自動對焦等性能,但A33無法使用NEX系統鏡頭,因為卡口距關係。
2.Canon EOS 40D是APS-C感光元件,那跟Sony A33(也是APS-C)的鏡頭能不能互用?
EOS卡口距為44mm,ALPHA卡口為44.5mm,太接近,所以無法作出轉接環而無法互用,但他們都可以使用副廠給各家卡口的鏡頭,但同樣只要是給SONY的副廠鏡就只能給SONY用而無法和CANON互用。
3.是不是除了M4/3系統的Olympus、Panasonic鏡頭可互用外,其他像Canon、Nikon、Sony的鏡頭都不能互用?
M4/3是統一卡口距與規格,所以可以互用,其他家都有各自卡口規格。
4.所有的鏡頭,不考慮自動對焦(AF),是否只要裝得上(如用手拿著、用膠帶黏著)、且鏡頭跟相機的鏡後距離利用套筒「調整厚度」,這樣就可以使用?
要看卡口距,才可以確定對焦無限遠,焦點焦平面是剛剛好在感光元件上!
CANON:44mm,SONY:44.5,PENTAX:45.5mm,NIKON:46.5mm,...
所以NIKON鏡頭要接在CANON機身上,只要從卡口往外多2.5mm的轉接環,反過來CANON鏡頭要接在NIKON機身上,必須卡口往機身內塞2.5mm,當然也可以用鏡片來延長或改鏡,所以過去轉接老鏡大都是CANON最常見也是因為如此。
在來光圈控制問題
CANON OLYPUS PANASONIC SONY-NEX或EVIL等都是電子光圈,也就是要通電才可以控制鏡頭內光圈。
NIKON SONY-APLPHA PENTAX則是為機械光圈,也就是控制光圈是機械式由鏡尾光圈控制桿來控制,只要轉接環有東西可以卡到就可以轉動來控制。
5.感光元件:APS-C CMOS 、感光元件:APS-C CCD ,這兩者都是APS-C感光元件嗎?
APS-C是CANON使用代號,本來原始是來自原本底片APS系統,APS-C(Classic 3:2比例)大小為25.1 × 16.7 mm相近而採用,而另外也同樣和原本APS-H(High Definition 16:9)30.2 × 16.7 mm)
而CANON只有APS-H CCD,後面都是用CMOS。
NIKON則是把專用鏡用DX表示,其使用CCD或CMOS比CANON APS-C大一些。
hoyaani wrote:
Canon的1D系列...(恕刪)
感謝告知,原來現在依然有APS-H片幅的相機。看了這表才知道,原來就算同廠牌、同為APS-C感光元件,片幅大小也不是完全固定的,也會有微小差距
diffusionless wrote:
1.Sony NEX...(恕刪)
太太太感謝大大了,一次解決了我心中的疑惑。只是煩悶的是為什麼同Sony出廠,還要分Alpha卡口距跟Nex卡口距[卡口距就是我在其他網站看到的E接環(E mount)嗎?]。
還是說為了讓Nex鏡頭小一點,所以才又另外有了這種E鏡頭,如果是這樣,那我就完全明白了,為什麼大家常說Nex的鏡頭群不多的原因了。
chessx wrote:
Sony的a33/a...(恕刪)
感謝告知,已修改囉~
diffusionless wrote:
就是卡口到感光元件距...(恕刪)
老大~我這次真的清楚了,原來四小時前,我搞錯了,把卡口距當成鏡頭接機身這個地方圓圈的直徑。
剛剛搜尋卡口距也出現了你的回覆文章,真是太感謝你的熱心了,讓我們這些新手在模模糊糊中清楚了許多,所以Nex卡口距最短,可接大部分鏡頭,而M4/3一樣也可透過轉接環接很多其他廠牌鏡頭,當然這是還沒考慮到自動對焦,及電子、機械光圈的操作的。
由衷感謝阿~





廠牌 | 卡口代號 | 卡口距(mm) | 卡口直徑(mm) | 範例機身 |
Nikon | F | 46.5 | 47 | D80 D700 |
Canon | EF(EF-S) | 44 | 54 | 50D 5D2 |
Sony | E | 18 | 58.9 | NEX-3 NEX-5 |
MAF(A) | 44.5 | 50 | α200 α55 | |
Olympus Panasonic |
M43 | 20 | 50 | E-P3 DMC-G3 |
4/3 | 38.67 | 46.5 | E-1 DMC-L1 DIGILUX 3 | |
PENTAX | PK | 45.5 | 48.5 | K10D K7 |
Sigma | SA | 44.0 | 48.5 | SD10 SD15 |
CONTAX | N | 48.0 | 55.0 | CONTAX N DIGITAL |
以上資料整理出自
http://desw.pixnet.net/blog/post/3266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