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幅大小真的那麼重要嗎?

片幅的大小一定影響到相機的體積
片幅的大小一定影響到感光的高低
片幅的大小一定影響到鏡頭的品質

只談一方
一定會朝到另外一方的質疑

M4/3如果一開始是這麼好的設計
現在也不會被APS打得這麼慘

絕招沒有一開始就致對方於死地
接下來就等著被對方KO

O家以為只有M4/3能作出RF機
價錢沒有一開始就致對方於死地
沒想到SONY就用NEX給對方來個連環擊

只是單純以"片幅決定相機size"這個論點來看
M43應該還可以推出更小的RF機

但鏡頭與感光技術的進步,
這幾年來走得很快
NEX的推出表示即使用APS的感光元件
仍然可以克服周偏失光問題
進步比我們想像的快

那我也相信FF也會有推出RF的機會
也許體積比NEX大一點
但用高ISO來抵補體積的劣勢
消費者也會願意接受這樣的商品

然後一切又回到DSLR的競爭的歷史裡~~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thunder3903 wrote:
“如果“以後的技術可以讓M4/3的ISO3200畫質與現在的5D2的ISO1600一樣,會希望帶哪部相機出國


那我也來新增個假設好了

假設在可以維持住 低ISO畫質 水準時
m4/3 ISO 3200 可以跟現在 5D2 的 ISO1600 一樣
會帶哪台出門?



可是到那個時候....m4/3 低ISO畫質,會比現在好嗎?
我怎麼感覺自從高ISO可用之後,低ISO反而變糟了
kanako0605 wrote:
普遍來說,片幅大小,在鏡頭上,以M4/3、APS-C、FF舉例,可用與最佳光圈的程度就有所不同,片幅越大,在光圈全開畫質相對不佳,片幅較小,光圈全開的表現會明顯好很多,還有就是解析力,片幅小要塞高畫素,鏡頭解析力就得高,整體解析力也會比大片幅好上不少。

可用光圈較大,對於淺景深也是有點優勢,片幅較大,為了達到鏡頭較好的成像範圍,勢必縮光圈,也同時影響到淺景深效果,相對於較小片幅在大光圈下畫質就不錯,淺景深效果在這時可以比大片幅要好。縮光圈也影響快門,大片幅要開較高ISO來應付,較小片幅憑著大光圈可用優勢,ISO不必開很高,也算個小優勢吧。
大片幅也有全開光圈就有好畫質,畢竟價格貴,但可以用整體較便宜價格,達到畫質不輸太多甚至旗鼓相當,這也是片幅較小的優勢,不過,縮圖無爛鏡說法是從哪邊出來的阿~有時縮了也不能看,縮太多更看不到細節。(恕刪)



非常感謝大家的熱烈討論,從大家的討論聲中,以及自身使用 M4/3 的心得。我想我的心理已經有個底了,就如 kanako0605前輩所說的那樣,大小片幅各有其優勢。

就拿 Jupiter-8 接上M4/3 ,我使用的感覺是光圈全開下,畫面的清晰度我還可以接受,也不必縮太多光圈。
也曾接過 HELIOS 44-2 ,也是覺得光圈不用縮太多,成像就很清晰。
接上 CV 12mm 更沒有暗角出現。或許是因為M4/3只剪裁中央區塊,但相對的缺陷就是焦段都要X2。

或許哪天EVIL相機能像 M9 一樣,改善邊角斜射光線的問題。或許這時候才有必要考慮更大的片幅。
畢竟 CV 12mm 接上 R-D1 (APS-C) 時也是有暗角出現,雖然相對M4/3 有較廣的視野。
用片幅來看是一個比較攏統的方式.
真正的差異是在於每一個像素的受光面積.

所以同一個時代的科技水準下,每一個像素相同受光面積,大片幅可以塞進更多像素.
換句話說像素數目相同下,大片幅的每個像素受光面積就會比較大.
受光面積越大,同一個感光時間內能接受的光子訊號越多,
越能夠判定出什麼是雜訊,什麼是有效訊號.

如果是不同時代的科技水準,拿1Ds vs 550D ,
那 1Ds當然在雜訊上就討不到便宜,也沒啥好比的.

至於片幅跟鏡頭表現沒有正相關,如果小片幅的鏡頭表現比較好,
那手機跟DC的鏡頭表現就不會是現在這樣.
要低ISO畫質好為最優先取決條件~ 直接去買SIGMA 的單眼或者DP系列就好啦~ 既然都說畫質最先決~ 何必買5D2~
偏偏以畫質為主的SIGMA 也有缺點啊~ 講這麼多還不是在取捨優缺點之間徘徊而已~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Windwaker wrote:
高ISO強和價錢低其實沒甚麼作用
m4/3可以降價迎戰
除了少用到ISO1600以外
不論在畫質,可攜性,鏡頭支援性,對焦,操控
m4/3幾乎全勝

A850用價格打D700和5D也是一點用都沒有


這就像沒用過單眼的人在說小DC就夠用一樣沒有說服力。

小弟在用的 5D2 雖然真的是跟磚塊比大,還比磚塊重的機器。但是隨手拍的時候,開到 Auto ISO 就可以不管是內光線有多惡劣,一路還能拍到 iso 3200 都有相當不錯的畫質。完全不用在意環境的影響,直接拿起來就拍,畫質還能非常優秀。

同樣的狀況下,ISO 1600 其實很容易用到,只要你是拍室內又沒有裝設大量的強力照明燈,那你就一定會用到 ISO1600 有時甚至還想去用 ISO3200...


會說 ISO 1600 與以上的設定少用到的使用者們,我的感覺其實是他們用的相機不適合使用超過800ISO,所以會一直覺得高 ISO 不實用。其實很實用的,只要跟朋友還是出租行借一台 5D2 或是其他高 ISO 純淨度很高的相機來拍個幾天,尤其是拍室內的... 你就會了解高 ISO 有多好用。
neoshun wrote:
不好意思,這裡沒有表達清楚。我的意思是說,不一定片幅大,畫質就一定好。畫質要好是跟像素有關係,單位面積內,可記錄的點越多,描寫能力一定好。當然片幅越大可以容納的像素一定更多。但科技是一直在進步的。

你確定?
你說的是畫數多寡是解像力....
但是解像力=/=畫質
片幅不重要?
就算拿600萬畫數的APS-C機KM D5D跟最新的1400萬DC來比畫質絕對有差
科技進步但是有些物理上的限制暫時還是無法突破...
neoshun wrote:
看到現在 EVIL 市場正要進入戰國時代,有時候在想片幅大小真的那麼重要嗎?
依現在 AF 鏡的設計 , 要放入馬達,又要鏡頭防震,EVIL 如果真的成了 FF ,那鏡頭豈不是超大一顆,除非學 Leica M 系統,反璞歸真,全改為手動鏡,體積才有可能縮小。但這樣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呢?
會接受的人大概也是買 M 鏡,轉接到 EVIL 上使用吧!!


不會啊,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常常有人會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到。而無反光鏡的設計要 FF 其實沒太大意義,因為他本來就沒有 FF 鏡頭能用。而且就算要 FF 其實也只要橫向發展即可。只是這個想法大概跟要 Olympus 做個 FF 版本的 M4/3 一樣沒意義吧。頂多是買來看鏡頭的成像圈長得怎樣吧。
片幅啊...

原來我習以為常的135隨身機

竟然讓01使用者這麼嚮往

該餵它吃捲好片了
沒關係啦,22世紀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是用同一台相機。
一台在太空中的超大相機,你手上拿的只是遙控器,瞄準好,按下去,衛星相機就拍下來傳到你在家中的電腦。
片幅,鏡頭限制,ISO啥的,膚淺啦~
5D2攝影文:https://bit.ly/2wTEas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