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幅大小真的那麼重要嗎?

jasonli wrote:
M4/3如果一開始是這麼好的設計
現在也不會被APS打得這麼慘

4/3系統是個創新的數位相機標準,命名由來是以其鏡頭接環直徑為4/3英吋,與專業攝影機同一規格
M4/3則是個開放的相機標準,由O家與P家在2008年8月5日才發表的規格
推出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改良4/3系統的一些缺點,拿掉反光鏡,縮短鏡後距,縮小鏡頭接環直徑,是要讓相機更小,但不對畫質妥協
O家的第一部相機是EP-1 2009年7月發表(主要在傳承當年的半格相機Pen系統,所以叫做EP系統)
P家的第一部相機是G-1 2008年10月發表(客群應該是主打女性使用者,這是看廣告的啦)

APS則是 Advanced Photo System的縮寫,是在135片幅發展後期,以縮小片幅、縮小相機體積為概念,並可將拍攝條件直接記錄在底片上的一種新系統,片幅大小有三種(以下節錄自Wikipedia, Advanced Photo System)
* H for "高畫質" (30.2 × 16.7 mm; 比例 16:9; 4×7" 標準列印)
* C for "經典" (25.1 × 16.7 mm; 比例 3:2; 4×6" 標準列印)
* P for "全景" (30.2 × 9.5 mm; 比例 3:1; 4×11" 標準列印)
因為是一整個系統,所以從底片、相機、到沖片印相設備都不同,是當時企圖將135片幅使用者中,希望使用較小機身,但較不在意畫質的一般消費者區分出來的新底片系統(相對於135片幅)

但是現在大家所謂的
APS-C的尺寸為何?23.4 × 15.6mm這是最多DSLR使用的片幅,並不是25.1 × 16.7 mm
APS-H的尺寸為何?27.9 × 18.6mm這是Canon家獨有1D系列非135片幅的片幅尺寸,也不是30.2 × 16.7 mm
還有大家都對他的畫質讚許有加的SigmaSD-14片幅尺寸則為20.7 × 13.8mm
好像都有點差距啊
可能是選擇比較接近的一種說法吧

所以大大的說法有點好玩
M4/3推出後才兩年,就造成目前數位可換鏡頭相機板塊的移動
而APS是一個早已夭折的底片系統
這兩種系統也可以對決?還需要分勝負嗎?
有點張飛打岳飛的感覺

如果真要比
也該說是M4/3系統與“非135片幅DSLR“的比較吧
但是這“非135片幅DSLR“的感光元件大小,也是大大小小,不太一致喔

至於高感光度畫質
我已經在別篇討論有回應過
如果哪天P家O家推出了一部M4/3系統的“旗艦機種“或是“專業機種“
再來與5D2比較才會合理
拿新上市入門家用機來比
就算贏,也有點勝之不武吧
更何況,高感光度畫質好像也是在最近幾年才有明顯的進步的
Nikon D3, Canon 5D
以前也是不太能用吧

thunder3903 wrote:
如果哪天P家O家推出了一部M4/3系統的“旗艦機種“或是“專業機種“
再來與5D2比較才會合理


其實m4/3不可能和全幅對決的
看看Panasonic和Olympus的產品線
袖珍型的GF1/EP1/EPL1<=>DC
G2/G10/Olympus的高階m4/3/E620<=>500D/550D/D5000/D3000
GH1/GH2/E30<=>D90/50D

m4/3的產品線最高只可能勉強打到中階機
要跟5D2等級以上比,一定要用到4/3的旗艦機
Windwaker wrote:
m4/3的產品線最高只可能勉強打到中階機
要跟5D2等級以上比,一定要用到4/3的旗艦機


何以見得?有哪些是4/3旗艦做得到而M4/3做不到的?
Repeat post......................1515151151515151
kanako0605 wrote:
何以見得?有哪些是4/3旗艦做得到而M4/3做不到的?


畫質和對焦都還是差了現在E3一點
如果E5是用3CCD加相位對比雙對焦系統
應該在畫質對焦上面可以超越5D達到1D的水準

Windwaker wrote:

m4/3的產品線最高只可能勉強打到中階機
要跟5D2等級以上比,一定要用到4/3的旗艦機


4/3 的機器哪時候有能跟 5D2 等級以上的比了?還是您比的是重量?眼光放遠是很好,不過您也該看清楚4/3機子的缺點了吧?除了 M4/3 對焦不可能比得上 4/3, 其他方面也沒有差很多。

5D2等級,甚至5D2之上與之下的整個 "族群" 的相機,不管是 N, C 還是 S 家族的... 我實在看不到哪一點 4/3 真的能對幹的 (好啦,我知道有 O 記藍,但是圖片是 RGB, 不是只有 B)。光一個可用 ISO 還有低 ISO 純淨度就已經讓 4/3 全滅了.

好吧,也許你不在乎 ISO? 那扭曲度更小,更好用的廣角呢?這也不在乎?那完善的大光圈鏡頭群呢?這也沒關係啊?那高速連拍呢?這不在意?更多點也更精準也更高速的對焦系統呢?這個不重要?


那好吧,所有 4/3 不及別人的地方都不重要... 那 4/3 這樣就可以直接比得上 N/C/S 的中高階旗艦的性能了... 只要不比那些不重要的地方就好了。
Windwaker wrote:
畫質和對焦還是差了傳統DSLR一點
4/3的新旗艦如果用了3CCD和相位類比雙對焦系統
對焦和畫質應該可以超越5D2接近1D2的水準


好大的如果...

4/3 還沒發明出來的旗艦機,竟然你已經幫他們發明了... 這... 您就直接幫他們發明 4/3 的 X3 CCD,每層一千萬象素這樣子好了...

這樣子不只 C/N/S 不用看了, Sigma 家的 SD15/DP1x/DP2x 系列也都不用玩了。
zycamaniac wrote:
4/3 還沒發明出來的旗艦機,竟然你已經幫他們發明了... 這... 您就直接幫他們發明 4/3 的 X3 CCD,每層一千萬象素這樣子好了...


E3現在的等級和D300/7D差不多
E5要用3CCD是有可以看得出來的

就算E5用了3CCD,贏過全幅是色彩還原度
ISO還是會小輸一點點
對焦速度可能還是會輸
但是準確度會高上很多
而因為架構的原因
也只有4/3能用3CCD

基本上E5如果不用上3CCD
4/3也沒甚麼好玩的
m4/3 vs NEX
其實看得出來,有時候東西不是越大越好的
Windwaker wrote:
E3現在的等級和D3...(恕刪)


然後體積搞得比 5D2 還大... 那 4/3 是在小什麼的? 3CCD 需要分光鏡片,需要極度精密的組裝 (玩過3LCD投影機的人應該可以理解到這個問題),需要沈重的分光鏡組...


那我問你,這樣子之下,4/3 的優勢在哪裡?合焦的精準度,如果你用對比是的對焦透過敢光元件感應,你只要光源夠,那永遠有超精密合焦... 但是,換單眼,換貴的相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對啦,就是快速的對焦...
Windwaker wrote:
m4/3 vs NEX
其實看得出來,有時候東西不是越大越好的


NEX 才剛上市,難道您能保證稍後就要推出的 NEX-7 不會多塞幾顆按鈕,多些手動控制?我個人的看法其實很簡單,我不只是畫質考量,還有價錢上的考量。我想要用行動抵制漫天要價的 M4/3 系列鏡頭,M4/3鏡頭的價格已經高到一個不合理的境界了,機身不值錢,那幾個一般等級的鏡頭卻都是其他類似規格全片幅鏡頭還要在大一級光圈的價格。 (20mm f/1.7 vs 50mm f/1.4 Canon/Nikon)

而且其實說真的,像是 5D2 這種的機器,大部分時間都是設定好在某個工作模式之下後就一直使用,像是旅行亂拍有個強化拍攝能力與最佳化的設定,切過去就不會再動了。而拍產品也是,切到那個模式後就會一路拍到底。我個人實在不是很瞭解一直需要切換模式到底是什麼狀況才會用到...

當 NEX 系列還沒有消息的時候,實在很想衝去買 GF1,還好理智戰勝已經把信用卡號碼背下來的雙手,看到 NEX 系列發表模型的時候就想 Sony 雖然很多東西貴得沒人性,但是沒掛上 Carl Zeiss 名字的鏡頭,其實價格很和善。所以等著等著,不停的打消衝 GF1 的念頭... 果然這玩意就出現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