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chc wrote:
您誤會微距鏡頭 1:...(恕刪)
這段話不是我寫的, 請看來源:
http://www.four-thirds.org/en/microft/macro.html#i_060mm_f028_olympus
"Maximum image magnification = 1.0x (2.0x : 35mm equivalent) "
Olympus官網spec也這麼寫:
http://asia.olympus-imaging.com/products/dslr/mlenses/60_28macro/
Maximum Image Magnification
1.0x (35mm equivalent Maximum Image Magnification 2.0x)
ayler wrote:
記得是M43因為片幅較小, 在同光圈下, 淺景深比APSC來的不明顯
拍人物是劣勢, 但反而近距離拍微距變成了優點,
焦點涵蓋面積越大越好, 模糊的範圍越小越好
好像....不是這樣....
文中他只寫用了OM-D, 所以其他鏡頭應該都是轉接上OM-D
沒有M43景深較深的問題
RAW拍攝, ACR轉檔, 使用相同設定轉檔, 零銳化
所以應該也沒有內建機身修正的問題
只比鏡頭的能力, 能比下Nikon的 AFS 60/2.8 G Micro和Carl Zeiss ZF.2 2/50 Makro-Planar
真的好威~~
http://blog.mingthein.com/tag/60-2-8-zuiko-digital-macro/
diffusionless wrote:
真是亂來!
鏡頭放大率怎麼會有等校35mm!
鏡頭放大率只是很簡單,物與像的比例,一公分物體有一公分大小的像,就是所謂1X放大。
我同意
只是官網這樣寫, 來文照翻
不過官網既然這樣寫, 也有它的意義存在
12mm長的物件, 在1:1微距鏡頭+全幅機的感光元件下, 成像是12mm, 佔感光元件寬度的1/3
同樣是12mm長的物件, 在1:1微距鏡頭+m43機的感光元件下, 成像也是12mm, 卻佔感光元件寬度的2/3
(姑且不計全幅3:2與M43機4:3的原生比例, 只概略以crop factor=2x來看)
佔照片2/3寬的影像, 看起來的確比佔照片寬1/3影像來的大
所以放像來看, 的確會覺得M43機照出來的東西大了一倍!!
這也是官網宣稱在等效35mm情況下, 放大率會變為2x的原因
不過這算是一種"裁切放大"的tr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