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追焦的部份,GML 大大實在不需特別說明,只要將一段彎曲路線實拍出來結果,讓大家自行評斷即可…
## Nikon Z6 比較特別的是在 12fps 時支援 AFC 但卻無法連續 AE,如果要 AFC/AE 同時進行的話,連拍速度就會降至 5.5fps,這還挺弔詭的...
運算處理器不夠強,Sony 未加入 LSI 前處理器時,也是 5fps
## 不過為了發揮 Z6 的最佳性能,本篇集評 Z6 在連拍時均是以 12fps 進行測試。
要發揮最佳精準度,以 12 fps 根本是自找麻煩…
##三機取的拍照樣本數量均為 10 張,也就是說 Z6 與 A7 III 是在 1 秒甚至 1 秒不到的時間完成這些拍攝,而 5fps 的 EOS R 則是用 2 秒的時間來處理,也就是說 EOS R 多一倍的時間去處理追焦這個動作,因此成功率來到 9 成。
連續追焦成功率(即精準度),包含:鏡頭對焦速度、相位對焦構造、CMOS 更新率(包含 CPU 運算)、快門(固定在 f/8 1/2000 不予以討論)
連拍每張間隔時間-快門時間-CMOS 更新所需時間(大約值)=能夠修正對焦時間
Canon EOS R 1/5fps-1/2000s-1/20s=0.1495s
Z6 1/12fps-1/2000s-1/20s=0.0328s
Sony A7III 1/10fps-1/2000s-1/50s=0.0795s
老實說,Canon 給予修正時間,遠多於其它兩家
若修正時間不重要,相機設定上就不會有對焦優先或快門優先選項
所以,是連拍重要還是精準度重要,就要看自己的需求…
針對相位對焦構造來看 Sony (因為Canon 跟 Nikon 相似不予討論)

很多 Sony 用家應該都會有這種感受,就是相機對焦的點不是自己想要的點
上圖是合併對岸高手,用電子顯微鏡照射 CMOS 所呈現圖,可清楚看出對焦元件(白線)
當自動判別處於圖形上對比不顯著位置點上,進行相位對焦時,就容易產生誤判,導致鏡頭轉動量不足或過多,加上對焦修正時間短,鏡頭無法修正至最佳位置,這時的對焦成功率就大為下降至 6成。
所以,對焦設定上的選擇就相當重要,Sony 用戶碰到複雜環境時,就會感受到嚴重的難對焦也是這個因素,目標物不在主線上面,或兩主對焦線互相干擾。
其實,這三台相機都相當棒
Canon 棒在鏡頭,0.05s高速對焦(要配合鏡頭才能達到),-6EV(也是要配合鏡頭才能達到)
Z6 未來的鏡頭,相當有戲 Nikon 無反新鏡專利
Sony 部份,其實要買,個人還是覺得 A7RIII 跟 A9 是最適合,別說 A7RIII 不能打鳥,打的比 A9 還準,不過是指不好動的。
A7III 真的,有錢看看就好~揑一下直上 A7RIII,別再一直直上 A7III。
其實 GML 大大一開始就說明了結論,拍攝人像最重要因素:正妹、正妹、還是正妹,快交出正妹圖給大家下載吧!大大…

人像發色上, 我想3家的分別不在於單一場合, 單一成像, 在整個人像色域上只挑選單一一點上的發色分別. 因為這單一點的成像表現是受制於白平衡, 相片風格, 對比, 飽和的設定所限. 根本沒法亦沒需要去統一各品牌的設定來作一次公平比較.
我所在意的人像色, 是拍攝後在後制中是否能在色域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一點. 有人認為不同品牌相機在後制上色彩是可以完全互換任選的. 這點我不同意. N/C/S 3家的人像色分別, 大致在於色調(洋紅 - 綠) 的色域闊與窄. 窄的意思是在後制中加多一格厭太綠, 減一格厭太紅. 又或半邊面偏綠另半邊面偏紅, 這是最剔手的窄色域問題. 闊的意思是同一張相半邊面深紅另一半面仍然是淺粉紅而未致於泛綠. 一般而言, C 的人像色域是會比N, S 較闊. 這是我修3 家(D5, 1DXII, A73) 人像相的體驗.
有人會說你這是追求你偏愛的後制人像色, 不是現場真實人像色, 真實人像色才是最好. 現場是泛綠就由得她泛綠. 我不會爭拗. 但也請你在拍攝時用分光密度儀量度了MD 的膚色, 再比較自己是否拍出了真實色才來說別人是假色
有時看到網上盲測各品牌相機發色, 又有人大造文章, 對我意義不太. 相機的標準風格檔白平衡偏紅了, 就說這品牌人像色是紅只流於表面化. 要修正相機設定不用3秒. 其實說什麼, 也只是說明了自己喜愛的色就是好. 沒什麼公正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