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鏡要被淘汰了嗎? 鏡頭要改朝換代了嗎?

nanno wrote:
反光鏡本來就是為了解...(恕刪)


反光鏡被完全取代是遲早的事

但是這時間可能會比想像中來得長

SONY跟富士這些APSC片幅甚至全片幅採用無反光鏡的機種的公司所使用的

對焦技術雖然有越來越進步的趨勢但是都還是輸給傳統反光鏡對焦大廠CANON跟NIKON一大截

尤其是對焦之後到快門啟動至寫入時間這段時間似乎延遲的現象還是存在

小弟不清楚M43的機種為什麼可以這麼強大,又為什比較不會有上述的問題

扣除掉使用上的反應速度這個問題,大概還有耗電量的問題,反光鏡的機種耗電量一定比較低

這也才會造成為什麼DSLR一顆電池常常隨便都能拍個7-8百張以上,而無反光鏡機種普遍停在2-3百張

如果生活上紀錄或許會越來越多人捨棄DSLR而考慮較為輕便的無反光鏡機身,

但是需要長時間工作的人或許還是會使用DSLR吧!!
nanno wrote:
反光鏡要被淘汰了嗎? 鏡頭要改朝換代了嗎?

說真的, 十年前我就認為 135 唯一值得買的就只有 Leica M 了, 就是沒有反光鏡的, 哈.

至於現在的話, 只要能接或轉接 Leica M 鏡的 135 FF MILC 都值得買.

cchangg wrote:
鏡後距並不會造成什麼...(恕刪)



鏡後距影響畫質可大了,這也是中片幅、大片幅鏡頭解析力輸135的原因。隨便一顆135的鏡頭加個增距鏡,畫質就差了許多。
nanno wrote:
反光鏡本來就是為了解...(恕刪)


「如果再配上專用的短鏡後距鏡頭
屆時微單系統很可能連畫質都會海放我們目前手上的傳統單反」

是嗎?
鏡後距短,畫質就好?


海放?
這麼簡單?


屆時?
時屆何時?
反光鏡很早就有了, 有反光鏡是為了讓影像呈現在觀景窗, 讓使用者可以對好焦, 比傳統底片相機有自動對焦系統時還更早出現
"這也才會造成為什麼DSLR一顆電池常常隨便都能拍個7-8百張以上,而無反光鏡機種普遍停在2-3百張"

請問這比較的結論是哪來的,可以說明一下嗎? 相同電池容量之下的比較嗎?
EOSXD wrote:
"這也才會造成為什麼DSLR一顆電池常常隨便都能拍個7-8百張以上,而無反光鏡機種普遍停在2-3百張"

請問這比較的結論是哪來的,可以說明一下嗎? 相同電池容量之下的比較嗎?
..(恕刪)


NIKON V1是無反光鏡相機
NIKON D7000, D7100, D600是DSLR,
但電池是同一顆EN-EL15,
V1數據是400張,D7000是超過1000張,
V1感光原件片幅還比APS小很多, 如果V1片幅和D7000一樣大, 可能拍不到300張


無反的問題不是技術面, 而是市場需求面, 是在於老外不喜歡,
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0761&forum=35&post_id=97760#forumpost97760
無反光鏡在海外也銷售狀況不佳。
在歐洲只佔鏡頭交換式相機的10%
在中國則是有「越大的越好」的價值觀。
歐美人中手大的人多,有不好操作的反映。
無反光鏡比去年同期增加的只有日本。

phuang3 wrote:
鏡後距影響畫質可大了...(恕刪)

增距鏡讓畫質降低並不是鏡後距變長的關係,而是改變了焦長。
不改變焦長的微距接環裝上後畫質也未必下降,但鏡後距肯定變長。
120跟4x5以上系統的鏡後法蘭距更是長呢。

另外很多人在意的續航問題,也只要多買個電池就能解決了,說實在的這根本就是最不算問題的問題,沒必要追著這點打。
而且也不是電池技術不足的問題,只是廠商不願給小體積大容量的電池而已。
以現今的電池技術來說做個同樣體積但電量多一倍以上的電池不是問題,成本也不會增加多少。
但是要賣你多少?
跟以前一樣?那廠商就少賺了,你也頂多多買一顆而已,甚至不用買。
比以前貴一倍?那你可能也就直接用原廠配的那一顆就夠了,根本不想花錢買,也不需要多買。
企業是向利益看齊的,不是做佛心的,用舊技術做電池賣你貴森森的價錢他才有得賺...
風景映像。 https://yushenghsu.com

hillside wrote:
鏡後距短,畫質就好?...(恕刪)


感謝指正

小弟如此說是因為某些短鏡後距機種如sony R1與EF M的 11-22畫質表現實在不錯..


不過這也可能與機身內建數位修正有關,目前似乎難以定論。

nanno wrote:
很抱歉小弟對反光鏡的...(恕刪)


我們該去出清老鏡頭,準備迎接微單時代的來臨了嗎?

小弟不知道閣下所謂的老鏡頭是多老?10年?20年?還是50年100年前的鏡頭?
但是微單是很多手動老鏡頭的數位復活救星,
在過去幾年間很多被遺忘的鏡群一組一組的被反骨的轉接黨給數位復活了,
素質好的,效果特殊的很搶手啊,閣下手上有嗎?
以目前轉接黨的執行能力,對於手動鏡改接環,設計轉接環,種鏡AF化,鏡頭調焦結構重建,濾鏡環重建,設計合焦晶片,鏡身結構調整大概都有相當不錯的解決方案,就是對於自動鏡轉接後的AF功能重建比較感冒....
AF鏡群裡高度電子化的,如光圈控制對焦變焦控制全都交給機身控制的鏡頭,鏡頭內部的電子組件如果掛了,那意味者甚麼?
大凡電子組件能撐多久?廠商維修備料願意放多久?10年?20年?還是50年?轉接黨呵呵一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