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幅大小真的那麼重要嗎?

越小越乾淨這句話你看不懂嗎? 還是我表達有讓你覺得無法理解?

既然大家看了測試心裡都有底~ 會買的就會去買~ 要跨界就跨界~

大家是在擔憂啥? sony這台批評得再爛,或多或少還是會影響到各家相機的價格跟內容

爽到的都是消費者~ 大家吵甚麼~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別叫我牛肉~ wrote:
越小越乾淨這句話你看...(恕刪)


你不是說哪一家是越小越乾淨的?

在DC,背照式感光比其他相機感光元件還要小,但高ISO卻比較好,不就是答案了嗎?

沒人要吵阿~我只是覺得這樣滿有趣的...競爭越多,對消費者來說,選到滿意產品的機率通常越高。

如果你不覺得片幅小就是爛,那針對片幅大小這種話題,指單方面提片幅小的是怎樣怎樣不好,似乎也啥意義。


其實大家批NEX不好,也是為了大家著想,這樣SONY就不敢提昇價格,反而更會降,也更會牽制其他品牌,好吧我在幻想這點會成功...因為假使可以一萬左右買到比DC還大片幅,真的是挺不錯的。
就相同製程的感光元件在現在的千萬畫素時代, 越小在ISO表現越不好這肯定目前是無法被推翻的~ 除非來個復古系列衝低畫素

至於拿不同的製程來比那就沒意義啦, 不然 sigma 的當紅 FOVEON X3 看100%畫質都可以打掉FF+旗艦鏡頭的配備豈不是悲哀~~

片幅小的優點就是在於體積, 但是如果在相同體積之下可以增加片幅改善感光度跟畫質又合使用者習慣口味~那就是和樂融融啦~

至於錄影~還是交給DV去區分吧~ 畢竟相機附加錄影本來就跟DV有很大的差異了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別叫我牛肉~ wrote:
至於拿不同的製程來比那就沒意義啦, 不然 sigma 的當紅 FOVEON X3 看100%畫質都可以打掉FF+旗艦鏡頭的配備豈不是悲哀~~


大家不會在意這點阿,只會在意高ISO、淺景深...即使DP系列比FF還便宜許多。

說到景深,我想到一件事,在以前M4/3還沒推出之前,大概是E-510那時代吧,我看站上,一堆APS-C用戶,竟然拿4/3根本沒有淺景深拍不出來拉等詞,就是要證明選APS-C才是好,好笑嗎。

APS-C與4/3片幅,在景深差異並不大,所以有點前面那一篇我才會誇示的說淺景深錄影,可以說我在暗示FF雖然片幅大很多,但還是有其缺點的...


Nikon如果推出2.5X焦段的EVIL要取代DC應該是很簡單,但是會碰上NEX低階款這個對手。
M4/3還是比較偏向DSLR,而有著輕巧的優勢,就跟未來NEX中高階一樣定位。


普遍來說,片幅大小,在鏡頭上,以M4/3、APS-C、FF舉例,可用與最佳光圈的程度就有所不同,片幅越大,在光圈全開畫質相對不佳,片幅較小,光圈全開的表現會明顯好很多,還有就是解析力,片幅小要塞高畫素,鏡頭解析力就得高,整體解析力也會比大片幅好上不少。

可用光圈較大,對於淺景深也是有點優勢,片幅較大,為了達到鏡頭較好的成像範圍,勢必縮光圈,也同時影響到淺景深效果,相對於較小片幅在大光圈下畫質就不錯,淺景深效果在這時可以比大片幅要好。縮光圈也影響快門,大片幅要開較高ISO來應付,較小片幅憑著大光圈可用優勢,ISO不必開很高,也算個小優勢吧。
大片幅也有全開光圈就有好畫質,畢竟價格貴,但可以用整體較便宜價格,達到畫質不輸太多甚至旗鼓相當,這也是片幅較小的優勢,不過,縮圖無爛鏡說法是從哪邊出來的阿~有時縮了也不能看,縮太多更看不到細節。
恩!其實CCD小的確有優勢,以GRD3來舉例好了

1.一樣是大光圈1.9,GRD3拍合照可以在室內完成:(同樣是1.9大光圈,倘若是FF,拍合照時,一定會把一個人拍清楚,其他人都糊糊的,景深太淺,為了把每個人拍清楚,OK!要縮光圈了~BUT~在室內縮光圈拍合照~快門就慢了~就要拉高ISO)

2.一樣是1.9大光圈,GRD3拿來拍微距,景深不置於太淺,而且還保留大光圈優勢:同樣是1.9大光圈,拍微距,景深會淺到不得了,這時候一定要縮光圈縮很小,而且,光圈縮小了,快門就慢了,勢必拉ISO或是打燈補光

諸如此類的舉例
小CCD也是有好處的
但是,就畫質論而言,大CCD真的先天上就優勢太多了

小布先生 wrote:
但是,就畫質論而言,大CCD真的先天上就優勢太多了


不太清楚畫質是指什麼,但...


對於同樣的環境而言,大片幅具有強大的優勢,雜訊處理能力使可用感度高出不少

對於同樣的鏡頭而言,小片幅具有強大的優勢,僅取MTF最佳段使解像力高出不少


希望不要又變成crop無窮迴圈...

因為扯到crop大概又與便攜性、體積重量扯不完了...
原來又是高iso 無敵


高iso 夜拍讚?


到底用到高iso的機率有這麼多嗎???



就算高iso很乾淨 看到照片 我還是寧願選擇用低iso方式拍
Canon 5D3, Honda civic8, http://blog.xuite.net/luckyjacky/wretch
neoshun wrote:
看到現在 EVIL ...(恕刪)
攝影是一件很主觀的事件,拍的開心最重要
慚愧,原文中已經寫的很好了,我沒認真看就回帖,班門弄斧了。引用原文如下

記得很久以前對岸有一位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一點,隨著機身的小型化片幅的大小必須妥協,而其參考的因數不是畫質呈現,而是背景虛化能力。在能達到背景虛化又能縮小體積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平衡。
如果真要論畫質及記錄細節,我想135還是敵不過4X6吧,但為什麼大多數的人只追求 135 數位化 , 而不追求 4X6 呢? 我想體積是重要因數吧!!

總結一下就是,如果拋開在技術進步下可以得到改進的因素,如鏡頭素質,ISO,操控等等,那麼隨身機最後將會是景深和大小的平衡。



neoshun wrote:
看到現在 EVIL ...(恕刪)
片幅大小當然不重要,重要的是

畫質純淨度,與片幅的關係為何?



現在大家電腦的硬碟,都是幾 GB,或是幾T?

早年的電腦使用者,有硬碟的話,是幾M在算,哪是現在用幾GB來算

電腦一樣大,硬碟一樣大,甚至更小,裝的容量更大

十幾二十年前會有人想像,任一使用者的電腦硬碟容量

很可能大過一間公司全部硬碟的總容量



同樣的,我們暫時同意片幅的確會影響「畫質純淨度」

那是現在來說,是的

未來技術更進步,縮到更小的片幅,更好的畫質純淨度是可期待的

當然那時又會有另外的標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