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幅明明就很多種,就算用大片幅帝國主義的心態認為 43/m43 或 Nikon CX 片幅上不了檯面,但是 "全幅" 也不是現行數位機身中最大的,往上面還有中片幅等等格式。可是討論器材時都只看到 "直上全幅一次到位" 而不是 "直上中片幅一次到位" 等說法,好像買了全幅的機身從此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片幅不用再考慮升級。這是為什麼呢?
budinx wrote:片幅明明就很多種,就...(恕刪) 那是相對!以前就算是輕便機種,採用底片格式可能是中片幅 35mm或APS等系統,差別是在於各系統使用鏡頭。中片幅系統,大概數萬到十多萬左右就可以上手,35mm系統則是數萬左右..可以到數位時代,一個中片幅機背可是要到幾十萬,鏡頭加周邊設備更是貴人,很多中片幅系統也未達到以前格式大小。而35mm系統則是一直沿用下來,特別是在動態記者所使用高速對焦砲鏡,而鏡頭群與週邊更為齊全。所以即使35mm畫質不是最頂尖,但價位合適與週邊支援度一直很高。像CN兩家在今年,C從1987年換卡口至今已生產7000萬顆鏡頭,NIKON則是從1959至近累計銷售7000萬顆,一顆貴鬆鬆高階鏡頭在這樣用戶群下也很容易可以再脫手賣出。即使交換機背或中片幅獨立卡口系統畫質部分更優於35mm系統,但周邊大都是針對特別屬性需求而設定。像是以PENTAX 645系統一台645D差不多三十萬左右,鏡頭一顆25mm F4要達十多萬左右,如果日後要脫手要找誰來買,所以沒有特別需求或目的很難下手。
沒什麼啊!!1. 大片幅沒有幾十點對焦, 上不了臺面2. 大片幅沒有拍夜晚有如白天的超高ISO3. 大片幅沒有機關槍的連拍能力4. 大片幅沒有 紅圈圈 金圈圈 不夠派頭5. 大片幅 幾乎都是沒聽過的 "雜牌"所以用一輛轎車的錢 買一台雜牌 又沒功能 上不了臺面的相機當然買 相機界的雙B 啦!!連買 相機界的 AUDI 都會被嫌呢!! ......您懂得吧!?
budinx wrote:片幅明明就很多種,就...(恕刪) 我的看法是如果要比較. 總要限定一個範圍. 有個評分規則標準在. 才好比較所以太下面的(M43. CX片幅)太上面的(中片幅機背. 傳統大型相機)不必明說. 很容易自動就被無視同樣的心態也在作品貼圖區可以看到如果我想跟別人比較高下當然就會自動挑一些常見的題材類型(風景. 飛鳥. 美女). 常見的構圖和色彩拍的題材內容和手法當然要相似. 才有個基準點可以比不然要是拍一個只有自己有興趣的題材. 要找誰來比但. 就心態上. 我認為不要比較比較好所有的相機有機會都去碰. 所有的廠牌系統優缺點都去了解. 想拍什麼就去拍可以自我要求不輸人. 但不與人比較. 不畫地自限這樣才有趣. 我們的選擇就是無限-
擁有中片幅數位機者,通常非專業者就是好野郎,但只是攝影群中的小眾.數位小DC擁有者眾,但大多是隨手拍,對於攝影技巧比較不講究.而APS-C或FF用家,一般比較需要攝影技術才能拍出能看的照片,因此問題多,自然論壇發言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