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小弟有一點點點點點攝影基礎..
但都是拿入門APS-C就這樣拍了6年

終於想要升級FF機
目前看了
canon的 5D3 5D4
Nikon的 D800e D820 最近D850好像出了
發覺在一些比較鏡頭畫質的網站中
Nikon的銳度似乎比Canon還要來得高

但是又看到很多canon大大們貼出來的極限旅遊照都超細緻

小弟目前是拿550D+tamron恆定2.8 已經快被我拍壞了
想要一個夜拍ISO 6400甚至有時逼不得已要破萬的時候 畫面都能夠乾淨
輸出的照片可以像專業大師一樣清晰

不知道大家是拍照前的設備就會精選
還是不管哪一台 通通靠修圖修上去就好了

其實小弟不太喜歡精密修圖 頂多調色轉冷暖色調....

我明年去日本想要拍的感覺是像下面這種
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借用一下小羊的旅遊攝影

以下是小弟以往拍的幾張解毒討鞭照
但是這些都是縮圖 小弟我很常在我的32吋電腦螢幕上欣賞照片
喜歡的還會洗出來做海報
每次看到國家地理頻道或DISCOVERY的極限攝影 就覺得好銳利 好清澈 舒服...
但是其實不是用M01縮圖看的話 在自己電腦螢幕上看 總是感覺畫面鬆散 不夠緊實
不知道那些很清晰的照片是Canon拍出來的還是Nikon辦到的呢
還是說大師們都是張張銳化輸出呢

小弟使用相機很多元 拍人拍景錄影都有 但是預算沒打算買到怪物級的甚麼一滴或滴五之類的頂尖相機..

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現在的C家和N家誰比較能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呢?

希望大大能給小弟一個方向
再快也要七天才能回到家
端看你目前有沒有鏡頭包袱,不然我覺得剛上市的N家D850規格很優,還有黑科技的S家,也很多選擇;我目前是5D4,要不是有鏡頭包袱,不然看到這些大廠的高規格,我還真想跳⋯⋯別用C家了,性能規格老是被壓著打,一直靠著鏡頭群擠牙膏不長進。
其實重點不是他們用什麼器材

當然 全幅是一個器材基準點

但基本上不會有C拍得出N拍不出的東西

有一個觀念蠻重要的
不是「懶」 「不喜歡精細修圖」
而是 「不會」 「沒有這方面的專業技術」

而且也沒有靠後製就能救回照片的這種事情

所以一切回歸於
器材 前置 後製 構圖 天候
的選用和練習
只要有全片幅,不算太差的鏡頭,些微的後製,應該就差不多了.
不一定要最新最好的機身

但是銳利化也是很多的等級
在100%放大時也看不出畫質下降
這是我修圖的指標
我的flickr帳號是gprsgo1
gprsgo1
大家交流交流


nikon d700 + samyang 14/2.8


sony a7 + Canon NFD 24mm F2
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這麼引戰的標題方式?

有什麼風景 是C拍的出來 N拍不出來?
反之亦然

個人的技術 觀念 才是重點吧
相機的熟悉度 也是很重要的
這兩三年出的相機 不管有反、無反 有哪台不清晰銳利?

越好的相機 提供更好的素材
也就是更大的後製空間
一張任何人看了都說棒的照片
通常都有後製 程度多與少罷了

菊花想吐 wrote:
小弟有一點點點點點...(恕刪)

其實,單純只是要拍出銳利的話,許多是在於手法與處理上就可以改善整個畫面銳利感。



如果說是要獲得是極佳影像解析品質,那麼才有所謂硬體要求,這部分以現在不管是CANON;NIKON、SONY或著甚至PENTAX都有高解析的機身可以挑選,只要再搭配優秀鏡頭、良好光線與穩定架構,就可以拍攝到良好高解析影像品質。

選對鏡頭用對技巧,
傻瓜相機也可以拍得很銳利,

菊花想吐 wrote:
小弟有一點點點點點...(恕刪)
1.
這些國家地理雜誌的職業攝影大師
說穿了
他們也是用C或N的相機拍的
依照比例來看C家用戶應該可能還多一點點
而且未必都是用FF片幅
所以
拍出一張好的照片
器材並不是一個絕對唯一的選項
如果有預算
就買一台好一點的FF片幅的相機
這樣才會在那邊想東想西

2.
高ISO不會有太好的畫質,這是不變的定律
就算相機主打高ISO
要好畫質,還是乖乖上腳架,低ISO,拉長時間拍或是打閃燈,別無他法
高ISO使用時機大多是先求有

3.
控制相機的方式
就只有光線、快門、感光度、光圈這四樣
要拍出畫質好、解像力高的照片你也只能控制那四樣
就算是天王超級無敵攝影師
也只能控制那四樣
光這四樣有人就學了一輩子

4.
照片學後製,並不是偷懶
而是對自己照片負責任的態度
那些地理雜誌攝影師的作品
你只要仔細看
多多少少都能發現後製的痕跡
要能有完美的照片
拍攝技術與後製技術缺一不可

不必感嘆別人照片多厲害
多多下功夫而已
自覺不足心嚮往焉,見賢思齊不是壞事啊~ 尤其是年輕人,雖然攝影基本觀念的認知讓人感覺有點模糊。

比如樓主"拍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這句話我就看不懂,國家地理頻道曾經對"照片銳利度"有甚麼規範嗎?不然他的照片何止千萬,張張風格都是以清晰銳利見長?又是拿哪張為"國家地理頻道的銳利度"範本?讓我看得一頭霧水...
我有去看過國家地理頻道百年展,第一眼看到
阿富汗少女的大圖,真的完全被震撼,正片真
的太可怕了。因為照片是按年代排的,我發現
大概1960-1970以後,大圖的畫質就沒多大進
步了,後面用數位機器拍的雖然畫面比較乾淨
,但完全沒底片拍的動人

回到你的問題,很多人以為只要調調參數按下
快門,就可以擁有NGC那些大師的作品。也以為
器材本身佔了極大的因素,拍了六年,瞭解自己
手上器材的極限嗎?也許它沒你想得那麼糟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