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mm的鏡頭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這句話是不是只說了一半?

如題
各位前輩好 小弟有想要踏入攝影這一塊,目前看了一些視頻 做了一些功課,但我有個疑問,很多youtober在推薦某些定焦鏡頭 如第一支定焦鏡頭35mm、入門首選55mm等等,然後接著總會說這顆鏡頭視角blabla⋯

但這些前輩在推薦某顆35mm或55mm鏡頭的時候,我看手上拿的都是全片幅,這邊先不論鏡頭個別的好壞,單論視角而言,全片幅機子裝上35mm得到的就是35mm焦段的視角(幾度我就沒有再深入研究)、55mm得到的就是55mm的視角,但是問題來了 我拿的不是全片幅呀
所以當我不是拿全片幅的時候,是不是該以”等效焦段”來探討視角的問題?
以SONY系統為例 焦距轉換係數為1.534(大家會以1.5來換算)
「35mm的鏡頭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這句話是不是只說了一半?
「35mm的鏡頭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這句話是不是只說了一半?
當今天是用A6500(aps-c)的時候最接近”等效35mm”視角的定焦鏡頭應該是23mm(23x1.534=35.282)
所以我如果想要有相同的視角效果是不是該找23mm的鏡?
再引述標題「35mm的鏡頭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是否該改為「35mm的鏡頭裝在全片幅機上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或「等效35mm的焦距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才對?

另外如下說「這支鏡頭的視角是63度」是否該更正為 「這支鏡頭裝在全片幅機上的視角為63度」?(因為A6500也能裝A7的鏡頭,如果沒研究的新手是不是傻傻的被誤導 去買了很貴拍出來視角卻又跟預想不一樣⋯)
「35mm的鏡頭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這句話是不是只說了一半?

「買你買得起最貴的35mm」是否該更正為「買你買得起最貴的等效35mm」?
「35mm的鏡頭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這句話是不是只說了一半?

以上見解 如有錯誤請各位前輩不吝指正
這種說法大概從底片時代就有了吧?
在當時基本不存在什麼APSC、等效焦距的...滿滿全是全片幅,35mm就是35mm
至於如果拿APSC裝35mm,那當然你拍下來的就會是換算等效焦距後的照片啊
APSC在DSLR上存在已久,一直以來就算是APSC專用鏡,也是標示實體焦距
個人認為這算是基本認知了,我們一直都是拿全片幅當基準,APSC當然要經過換算才是實際結果

是說,我個人倒是覺得最接近雙眼看出去的視角的鏡頭,是26到27mm左右
正好現在大多數的手機都是等效28,稍微比一下就知道了,正好就是餘光掃得到也還算清楚的範圍
或許就是35mm是指是人類雙眼看到而且很清楚的範圍,視角大概就是那樣,所以非常百搭好用
傳統上的講法跟人眼接近的視角是等效50mm不是35mm喔,所以50mm才被叫做"標準鏡頭"
oowinter00 wrote:
如果沒研究的新手是不是傻傻的被誤導 去買了很貴拍出來視角卻又跟預想不一樣⋯)
「買你買得起最貴的35mm」是否該更正為「買你買得起最貴的等效35mm」?...(恕刪)

基本上,你說的都對,只是"不知歷史沿革與業界習慣"而已。

135底片也稱為「35mm底片」,是攝影發展史上最盛行通用的規格,直到數位時代仍然沿用其尺寸(36x24 mm)稱為全幅(full frame),並以其為一般通用標準延伸各種相關術語,鏡頭的規格標示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說35mm鏡頭的視角..."不用特別註明也知道是"以全幅(35mm底片尺寸)為基準"的描述,這是一種產業文化習慣,如同菜市場攤位老闆說"一斤xx元"一樣,你不用問「你說的一斤,是一公斤還是一台斤?」傳統菜市場講斤論兩,說的一概是台斤(600公克)。但是中國的一市斤卻只有500公克,你去中國的菜市場,人家一樣不會特別講清楚:「這是500克的一斤,不是台灣600克的一斤。」

入境問俗、跨行隔山,每個領域類別都有他的"習慣",你多看多認識,瞭解以後就不會再"贅言贅語",還以為人家在"誤導"你了。

當裝潢師傅問你「櫥櫃深度要做一尺半還是兩尺?」時,你可不要反問他「你說的是公尺?還是台尺英尺?不講清楚會誤導我..」

widther wrote:
基本上,你說的都對...(恕刪)


十分同意,如果真的每個分享影片都要把定義說得清清楚楚,那恐怕會變得又臭又長,很多東西都有約定俗成的用法,做點功課就都知道在說啥~
相當同意這句話,
有些時候這個已經有點黑話、行話的意味了。

有些「標準」在那一行裡面,已經行之有年,大家都知道是什麼。
就像主題的那句話:「35mm的鏡頭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
從以前底片玩到現在,大家都習慣35mm是實體焦距,接近人眼視角是使用在36 * 24mm的感光元件。
人眼視角用於中片幅、大片幅的焦距換算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從最開始標示這顆鏡頭的視角是66度,現在的攝影公式可能全都要改寫一輪,大家習慣的講法可能也跟現在不一樣。
可能變成「視角愈廣,景深愈深」、「小視角,淺景深」,而非現在的「常繳錢,錢井深」。



widther wrote:
入境問俗、跨行隔山,每個領域類別都有他的"習慣"...(恕刪)
感謝各位前輩指導,獲益良多
oowinter00 wrote:
55mm得到的就是55mm的視角,但是問題來了 我拿的不是全片幅呀,所以當我不是拿全片幅的時候,是不是該以”等效焦段”來探討視角的問題?...(恕刪)

就個人的認知鏡頭的視角並不會因為你拿的是不是全片幅而改變 ...


featheringer wrote:
這種說法大概從底片時代就有了吧?
在當時基本不存在什麼APSC、等效焦距的...滿滿全是全片幅,35mm就是35mm...(恕刪)


底片時代還是有很多規格,只能說135是最常用(普遍)的相機規格 ...

rivar wrote:



就個人的認知鏡...(恕刪)


嗯嗯 
定焦鏡頭的視角的確固定(更新___這句得不對,#13樓大大講得較正確 單指一顆鏡頭無法論視角,照片成像後才有視角可討論),然而在非全片幅機身 片幅較小能接收到的資訊受限,所以視角跟著變小(我這樣說應該沒錯吧
oowinter00 wrote:
而在非全片幅機身 片幅較小能接收到的資訊受限,所以視角跟著變小(我這樣說應該沒錯吧)...(恕刪)

這句話就需要拜請懂得的大哥來解釋一下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